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祁常鑫

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创新未成年人审判新机制,运用“四护”工作法,凝聚“护苗”共识、汇聚“护苗”合力、整合“护苗”资源、开展“护苗”行动,注重多部门联动,在优化硬件、依法审判、健全机制、心理干预等方面齐发力,多措并举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取得了工作成效,2023年景泰法院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少年法庭一名法官被评为“全国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

坚持“护苗”于“新”,完善惩教结合工作机制

为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工作部署,2021年,景泰县人民法院挂牌成立少年法庭,配备员额法官2名,坚持犯罪惩戒与教育挽救并重,先后修订完善《景泰县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制度》《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分案起诉、分案审理的实施办法》《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等7项制度,健全庭前社会调查机制,依法组织专业力量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工作学习状况、性格特征、犯罪前后表现等情况展开调查,形成书面社会调查报告,供合议庭裁量参考。

严格落实涉未成年人案件庭后回访制度,对判处非监禁刑的少年犯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和回访档案,通过个别走访、社会考察、座谈交流、定期汇报改造情况等形式,适时掌握非监禁刑少年犯的现实表现、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近三年,向社区矫正机关送达《适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委托函》6份,进行家访20余次,针对回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被告人的监护人沟通,研究解决对策。

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杜绝犯罪标签效应,帮助未成年人修复社会关系,早日回归社会,在审判中更加注重实施早期干预以切断未成年人犯罪发展进程,配套建立亲情会见、法庭教育、法官寄语等系列帮教机制。聘请两位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担任少年法庭特邀心理咨询师,在审判过程中由法官释法,心理咨询师悉心疏导,做到“动情、晓礼、明刑”,实现少年审判工作从庭内到庭外的延伸互动。

坚持“护苗”于“行”,多措并举增强保护实效

加大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打击力度,对性侵、拐卖、绑架、诱骗、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犯罪,依法从严从重惩处。组建涉未案件“专业岗”,建立专人专办制度,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擅长思想教育工作的2名女法官担任主审法官,经过专门培训的团委、妇联、学校干部、未成年保护组织人员担任专业陪审员。坚持“教育”融合“司法”,加快审判经验成果转化,组织定期选报涉未刑事案件典型案例,不定期向社会发布,不断打造法治教育常态化的新格局。升级改造符合少年审判特点的“圆桌法庭”,充分彰显少年审判人性化特点,营造缓和宽松又不失法律严肃性的庭审气氛,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争取最佳的庭审效果。

创新工作方法构筑司法防线,按照“集中化、专门化、高效化”的“三化”工作思路,坚持“快立案、快排期、快送达、快调解、快审理、快执行”的“六快”工作原则,努力打造“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的司法保护屏障,近三年共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3件,主要涉及盗窃、故意伤害、强奸、猥亵儿童、虐待、交通肇事等罪名。深入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凝聚全社会依法带娃合力,近三年累计发出《家庭教育令》《督促监护令》共15份。

坚持“护苗”于“情”,聚焦纠纷做实前端预防

开展婚姻家事纠纷“无争议”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探索和建立涉少年儿童权益的家事案件多元化解制度,最大限度防止因婚姻家庭纠纷制造“问题儿童”。坚持“教育、修复、维护”原则,对抚养费、涉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建立征求未成年人意见机制,明确在要求变更抚养关系或增加抚养费的案件中,应征求未成年人意见,同时区分未成年人的智力程度和心理状态,确保裁判结果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鼓励承办法官积极走访未成年人生活的社区、幼儿园、学校等生活学习场所,增进对未成年人实际生活状况的了解,对家事纠纷案件中受到感情创伤产生心理问题的未成年子女进行心理咨询,防范“民转刑”案件发生。

坚持以案促治、以案促建,注重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以及社会原因,对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有关单位、学校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帮助等方面存在问题时,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和纠正措施,形成既针对个体又面向群体,既针对现在也考虑未来的全维度保护体系。完善联合工作机制,与县教育局严格筛选鉴别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者,审查从事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与民政、教育、检察等部门合作,协助开展附条件不起诉考察、社会调查、判后帮教等工作,促进刑事司法力量与行政保护机制共同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坚持“护苗”于“识”,深入宣传凝聚社会共识

创新制作家长护童手册,通过文字案例和宣传图片向家长提醒预警未成年人保护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和法律建议,督促家长担当未成年人保护“第一责任人”。积极对接本地区教体部门,选派19名业务骨干担任县内23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探索设立校院共建绿色基地。联合检察院、民政局、妇联、团委等多家单位携手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开授家庭教育公开课。通过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努力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把巡回办案变成“法治公开课”。

近三年,围绕校园安全、校园欺凌、禁毒防邪等主题,先后开展“公众开放日”“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50余场次,巡回调解审理案件40余起,拍摄普法宣传短视频30余条,发布普法案例180余篇,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受教育群众5万余人。2024年,景泰法院被评为“全省‘八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新闻舆论工作先进集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