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视角做有温度的汽车新闻

作者 | 老叮当

编辑 | 李昊飞

出品 | 华山论剑V(iauto-ilife)

短短三个月时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关于智能驾驶辅助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年初,众多车企还在高举 “全民智驾”大旗,声称要把高阶驾驶辅助下放到10万级;不到3个月,智能驾驶领域乱象丛生,过度宣传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技术噱头与实际体验的巨大鸿沟,一步步削减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信任。

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迅速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向智能驾驶领域释放出严格监管的强烈信号。随后,包括地平线、华为等企业在最新的发布会现场都更改了物料,规避了“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智能”“零接管”等词汇。


外界普遍认为,此次监管行动,代表了官方对 “辅助驾驶” 功能监管进入全新阶段,这无疑给车企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方面,尽管智驾宣传口号被强监管,但考虑到白热化的竞争局势,车企依然要发力智能化,实现配置平权,才能在市场中竞争取得优势;一方面,在宣传辅助驾驶功能时,车企既要严格遵循规范,以真实、准确的方式传递产品信息,又要确保功能使用安全,通过配备监测系统等措施,在普及安全的前提下推广自身辅助驾驶功能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在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祛魅”的情况下,车企需要快速挖掘自身在其他领域的优势。

这是对技术研发、体系价值、成本控制、市场宣传等多方面能力的挑战。

4月23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进一步印证了以上的判断——这次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这个主题在当天数十场品牌发布会上都得以体现,除了发力辅助驾驶功能,车企们对超快充技术、AI座舱、大模型等前沿科技的重视也可见一斑。

而相较于大部分企业选择单一切入点作为车展传播重点,长安汽车的准备可以最全面的,官方同时带来了“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以及“海纳百川”计划的最新进展,并宣布全面迈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新阶段。


众所周知,早在 2017 年,长安便发布了 “香格里拉” 计划,坚定地锚定了全面电气化的目标;2018 年,长安马不停蹄地推出 “北斗天枢” 计划,正式开启智能化转型征程,就在年初,长安曾表态从今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要在 2026 年实现全场景 L3 级自动驾驶,2028 年进一步升级至全场景 L4 级功能。

而关于出海,长安汽车也比同行更早觉醒,2023 年上海车展,长安推出了 “海纳百川” 计划,立下了2030年海外销量突破120万辆的军令状。

当然,现实总是充满变数,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辅助驾驶监管加强、关税大战为国际贸易带来的不确定性,为“三大计划”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值此变革之际,长安汽车邀请全球媒体齐聚上海,其目标不仅是展示自家产品和技术实力,更关键的是,借上海车展这个国际舞台,向全球展示中国汽车品牌的创新实力。

1

关于“香格里拉”计划:

全固态电池突破,

四大品牌覆盖全市场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步入技术决胜的关键时期,长安汽车凭借 “香格里拉” 计划,在新能源转型之路上稳步迈进,成果斐然。自 2017 年发布该计划以来,长安汽车全力加速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与发展,目前已累计掌握 “三电” 领域核心技术 400 余项,展现出深厚的技术底蕴。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长安汽车自研的金钟罩电池,后者能够通过 AI 算法实时监测电池状态,检测精度高达 97%,能提前发现问题,实现 “只冒烟、不起火”。据了解,从 2020 年到现在,有超过 100 万辆新能源车搭载金钟罩电池,没有一辆因为电池原因起火。

这次上海车展,长安汽车又首发了升级版的金钟罩全固态电池,可以说是真正的“黑科技” 大招。


众所周知,普通的液态锂电池就像装着 “水” 的袋子,一旦 “水” 漏出来就容易起火爆炸,而全固态电池则把 “水” 换成了固体,此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锂电池的安全隐患,但受成本和原材料限制,固态电池没能大规模应用。

此次长安汽车推出的金钟罩全固态电池,将能量密度提升至突破 400Wh/kg,安全性提升了70%,不仅彻底解决了里程焦虑与极寒环境电池衰减问题,也能让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提升至1500km+,其性能远超现在的主流液态锂电池。

同时,长安也已经确定,将于2025年底前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除了电池技术,长安汽车在驱动领域的优势也是可圈可点,前有自研的 “原力超集电驱” 实现了总成重量降低 17%、体积降低 10%,将节约的成本转化为价值让渡给用户,后有行业首创的插混、增程一体化技术的智慧新蓝鲸 3.0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长安汽车不仅有自研技术,在产业布局上也已经是有所成就。据了解,长安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的时代长安公司,其一期电池产能已经达 25GWh,且每个月的产能利用率都在 90% 以上。


90%的利用率,侧面说明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的产能趋于饱和。

从市场表现来看,长安汽车的电动化布局已形成完整矩阵,且各品牌销量表现出色。

其中,长安启源主打 10 - 20 万级家用市场,以高性价比抢占主流用户,在刚刚过去的 3 月份,长安启源销量达到 15274 辆,累计销量已成功突破 22万辆,作为成立不到3年的新长安启源已经拥有了坚实的基盘势能。

此次上海车展,长安启源Q07也同步开启了预售,凭借宽敞舒适的驾乘空间、先进智能科技,以及12.98万的预售价,相信长安启源 Q07 将延续 “启源速度”,成为细分市场的销量黑马。


而深蓝此前作为主打个性化的品牌,已经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从销量层面看,2025 年3 月深蓝汽车全系共交付 24371 辆新车,同比增长 86.7%,环比增长 30%;一季度累计交付新车 67,684 辆,同比增长 68.83%。

此次上海车展,深蓝S09也正式上市,新车预售售23.99万起,不仅会成为销量增长的新引擎,也有望助力深蓝打开家用市场。


而作为长安汽车旗下最瞩目的豪华品牌,阿维塔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自从阿维塔加码增程动力后,品牌销量也是节节攀升,上个月阿维塔销量达到为1.05 万辆,同比、环比皆实现翻倍。

4月19日,阿维塔 06正式上市,无论是作为同级唯一双动力车型,还是搭载ADS3.0h、鸿蒙座舱,还是19.19 万 - 26.19 万的限时售价,都注定了这会是一台炸场的车型。


这次上海车展,以上三台车型也占据着展台C位,向所有人昭告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的坚定态度。

可以说,长安汽车通过 “香格里拉” 计划,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凭借金钟罩全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优势,以及完善的品牌矩阵和出色的市场表现,已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确立了领先地位,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

关于“北斗天枢”计划:

天衡底盘+高阶辅助驾驶

叫板新势力

在“上半场是新能源,下半场是智能化”成为车企共识的当下,作为汽车行业最早提出发展智能化产业,并发布了“北斗天枢” 计划的车企,长安在智能化领域的储备自然不是同行可以匹敌的。

这次上海车展,长安汽车也没有吝啬,一口气展示了三大数智技术成果。

其中,天枢架构和天衡底盘尤为亮眼,前者是长安汽车倾力打造的全新一代平台,同时兼容中大型轿车和SUV的开发,该平台拥有线控底盘、天衡分布式电驱等行业最先进的硬件技术,通过新技术的组合应用,能够带来更高性能的驾驶体验。


在辅助驾驶布局方面,长安汽车也发布了“天枢智驾”,它包含了“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以及未来的无人驾驶”,同时长安也表态:“将从组合辅助驾驶持续演进,不惜成本,坚持打造冗余安全设计的硬件架构和冗余安全策略的软件算法。”

事实上,长安在辅助驾驶领域的优势早已在行业头部。具体到品牌,阿维塔全系车型搭载了华为 ADS 3参数图片).0;深蓝汽车通过共享华为大数据,自研的辅助驾驶系统性能也是可圈可点,长安启源主打普惠智驾,10 万级用户也能享受到高速领航功能带来的便利。

相较于大部分车企依赖供应商方案不同,长安汽车采取“自研 + 生态合作” 的双线并行模式,既保证了技术的可控性,能够自主灵活地对技术进行优化和升级;又能借助生态合作伙伴的力量,快速迭代技术,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


而之所以能在智能化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长安汽车在组织、人才等多方面的投入。

据了解,在组织架构上,长安汽车先后建成长安科技、长线智能等 17 家科技公司,设立 16 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180 个实验室,以及行业独有的智能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

在人才方面,长安汽车目前已拥有近 5000 人智能化、软件领域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而且不仅有自研人才,长安汽车与华为、腾讯等 30 余家伙伴也签订了战略合作,整合全球优秀资源,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在 “北斗天枢” 计划的推动下,长安汽车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大量投入,在智能化领域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相信未来长安汽车也将在智能化汽车的赛道上继续领跑,为用户带来更多创新的智能出行体验。

3

关于海纳百川"计划:

产业出海,打造世界级品牌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当下,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不过大多数车企仍以 “贸易出海” 为主。长安汽车却另辟蹊径,其 “海纳百川” 计划着重强调 “产业出海”。

此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财报会上明确指出:“全球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一观点鲜明地展现出长安汽车布局海外市场的坚定决心。


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再次定调全球化拓展新格局,表示将坚定“四个一”目标,加速海外五大区域本地化生产制造、品牌运营、客户服务能力与体系建设,推动实现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产业出海”的全新阶段跃迁。

市场布局方面,长安汽车大力推进全球化 “海纳百川”“152” 布局,将五大海外区域市场提升到与中国市场同等的战略高度,全球布局的市场容量也从 3000 万扩展到 5000 万。

产业出海层面,长安汽车的规划细致入微且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持续推进哈萨克斯坦、埃及等 11 个 KD 项目陆续投产,合计海外可利用产能达 50 万辆规模。


按照计划,截至2030年,长安汽车的全球从业人员将达到10万人,带动全产业链从业人数140万人,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这种从生产制造到人员就业的全面布局,既能有效规避关税引发的国际贸易壁垒,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深度融入当地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长安汽车内部设定了十分人性化的人才管理机制,做到“有才必有位,有为必有升”

据悉,目前长安汽车的管理班子成员中有 6 个 80 后,以及 2 个准 80 后),占比 高达40%,其中最年轻的副总裁是 86 年的。长安也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中唯一拥有外籍副总裁且坚持实行公开竞聘上岗的企业。

除了对人才的开放的政策,长安汽车在海外营销和社会保障上也是不遗余力。

截至目前,长安汽车成功举办了欧洲、中东非等22场区域品牌发布会,进入南非、马来西亚等11个区域市场,2024年新建渠道网点750余个,全球网点超9000个。


今年年初,长安汽车还积极援助泰国北部洪涝灾区,第一时间支援缅甸地震,并且参与建设了秘鲁“鲁班工坊”,在秘鲁提供汽车专业培训支持。

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也将增强当地消费者对长安汽车品牌的认同感与好感度。

面对当前关税引发的国际贸易壁垒,长安汽车的 “海纳百川” 计划凭借其长远的规划和细致的布局,展现出强大的应对能力与发展潜力。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推广、人才培养,再到社会责任履行,长安汽车全方位的海外布局,正助力其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目标坚定迈进 。

结语

从 “香格里拉” 计划到 “北斗天枢” 计划,再到 “海纳百川” 计划,长安汽车不仅展现出在新能源、智能化、国际化等领域的长远规划,更以迅猛的推进速度,快速实现转型,在行业变革的赛道上一路疾驰,成为汽车行业转型发展的标杆。

市场也用真金白银为长安汽车投了信任票——从销量数据来看,2024年全年长安汽车销量达 268.4 万辆,同比增长 5.1%,连续五年实现正增长,创下近七年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突出,销量达到 73.5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52.8%,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为 588.95 亿元。


与之相对的是营收成果,2024 年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 1597.33 亿元,同比增长 5.58%。

这份数据,说明长安汽车在市场拓展方面卓有成效,尤其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中,成功抓住机遇。

无论是财报体现的高质量增长,还是上海车展展示的硬核技术,都表明长安汽车已经成功迈进迈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新阶段。

雷军不应继续沉默:营销可以很酷,安全必须务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