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执行难是诉讼当事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真实案例解析,结合《民事诉讼法》共同被告制度,教你如何在诉讼阶段扩大债务人范围,破解“老赖”转移财产的困局。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提示:合理运用法律规则,可大幅提升执行成功率。

一、执行难的困局: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

"官司打赢了,但对方名下没有财产!"这是许多当事人面临的现实困境。2024年上海某法院数据显示,约37%的执行案件因债务人财产不足而终本。究其原因,许多债权人起诉时仅锁定单一被告,却忽视了法律赋予的"共同被告制度"——通过追加关联责任人,可有效扩大债务清偿范围。

典型案例:张某借款50万元给王某经营服装店,王某逾期未还。诉讼中张某仅起诉王某,执行阶段却发现王某名下无房无车。后经律师调查发现,王某的服装店系以妻子李某名义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且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经营。若张某在起诉时追加李某为共同被告,执行阶段可直接查封李某名下房产。

二、四大场景:哪些人可被追加为共同被告?

场景1:夫妻共同债务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1064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夫妻共同名义所负债务,或虽以个人名义负债但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属于共同债务。

操作指引

  • 收集共同签字的借条、转账备注"家庭开支"等证据

  • 调取债务人配偶名下房产、车辆登记信息

  • 起诉时并列配偶为被告,要求承担连带责任

风险提示:若债务被认定为个人债务,可能面临败诉风险。建议提前通过银行流水、聊天记录等证明款项用途。

场景2:一人公司股东

法律依据:《公司法》第63条规定,一人公司股东不能证明财产独立的,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典型案例:某科技公司(自然人独资)拖欠货款80万元,债权人起诉时将公司及其股东陈某列为共同被告。因陈某无法提供历年审计报告证明财产独立,法院判决其个人承担还款责任。

操作要点

  • 通过企查查等平台核查公司股权结构

  • 起诉时同步列股东为被告

  • 申请法院调取公司财务账簿

场景3:分公司与总公司

法律规则: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2条,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

实战技巧

  • 起诉分公司时,必须同步起诉总公司

  • 查询总公司在其他地区的财产线索

  • 利用总公司信用等级高的特点,促成调解

场景4:清算注销中的"隐形债务人"

法律武器:《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20条规定,未经依法清算即注销公司的,股东需承担赔偿责任。

操作步骤

  1.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公司注销情况

  2. 调取工商档案中的注销材料

  3. 起诉时追加签字的清算组成员为被告

三、三大实操要点:如何成功追加共同被告?

  1. 起诉阶段精准锁定
    立案时即提交《追加被告申请书》,并附上股东身份证明、婚姻登记信息等初步证据。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建议:立案前做足尽调,避免诉讼中被动补充证据

  2. 举证策略分层设计

    • 基础层:工商登记、婚姻登记等公开信息

    • 强化层:银行流水、微信聊天记录等用途证明

    • 杀手锏:审计报告、财务凭证等专业证据

  3. 程序衔接无缝对接
    若法院不同意追加,可立即申请调查令自行取证,或在执行阶段通过追加被执行人程序补救。但需注意:执行阶段追加的成功率通常低于诉讼阶段

四、风险警示:这些情形不能追加!

  1. 普通朋友共同用餐产生的AA制债务

  2. 公司已通过破产程序合法清算

  3. 股东能提供完整审计报告证明财产独立

  4. 债务明显属于个人婚前负债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特别提示:追加共同被告需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滥用诉权可能被法院罚款。某案件中,债权人伪造股东签字被处以10万元司法惩戒。

结尾互动:你在追债过程中遇到过"老赖"转移财产的情况吗?是否尝试过追加共同被告?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获得专业执行律师的针对性建议。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策略需结合具体案情使用,建议诉讼前咨询专业律师。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北京大学法律硕士)专注执行案件研究,为当事人提供可行性法律方案。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合理运用共同被告制度,让每个判决都能兑现真金白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