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镇将人才公寓打造为“引才强磁场”,757套房源背后是集体经济组织对商业体闲置物业的“点石成金”;中沟村2.9亿元收益的“代建代管”模式,重新定义了集体土地的增值逻辑;而王泥浜村的“和家欢+咖市集”组合拳,更将苏州河畔的民房与荒地转化为国际范的“乡村会客厅”……
当前,闵行区正以集体经济为支点,撬动城市发展与人才服务的“双赢杠杆”。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资金、土地,不仅破解了“有资源缺路径”的发展困局,更推动人才服务从基础“安居”向品质“悦居”跃迁。
从“闲置楼宇”到“人才港湾”:
悦虹公寓的集体经济转型样本
在虹桥镇万象城、爱琴海所在的商业核心区,两栋闲置物业与汹涌人潮形成鲜明对比,如何对其改造再利用?
2022年,虹桥镇启动存量资产盘活计划,通过镇集体经济组织投入改建2.5亿元,对这两栋建筑面积达6.74万平方米的物业实施硬件改造,并引入华润置地旗下长租公寓品牌“有巢”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
改造后的悦虹人才公寓于2024年正式对外营业,公寓充分考虑人才多样化需求,结合建筑实际层高特点,采用全明户型设计,提供从40平方米精致LOFT单间到140平方米舒适家庭套房等10余种户型,共计757套房源。每套公寓均配备大屏电视、干湿分离卫浴、开放式厨房等设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拎包入住。
此外,公寓还精心规划了露天咖啡区、共享书吧、健身中心和洗衣房等多元化公共空间,周边交通便利,多条公交和地铁线路交织,让青年人才享受“下楼即生活,出门即通达”的便捷体验。
为了进一步以房引才、以才促产,虹桥镇配套推出租金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吸引了数字经济、科创研发等领域人才集聚,人才公寓成为了“引才强磁场”。
“以悦虹人才公寓为例,政府的人才补贴政策与运营方的企业租住优惠形成联动,经审核认定的优秀人才每月可获得专项租房补贴。”悦虹人才公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以房引才”的创新模式,使人才公寓成为连接企业与人才的枢纽平台,最终实现“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作为可复制的“虹桥模式”,悦虹人才公寓成功走出一条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安居共赢的特色之路,也为选择落户虹桥的企业和人才共同提供“宜居、品质、国际”的居住环境。
“代建代管”激活集体经济活力
一个村庄的集体资产增值实验
在闵行区颛桥镇中沟村,一片曾荒废多年的集体厂房用地正上演“变形记”——通过全市首个“集体建设用地+品牌酒店托管”创新模式,这里蜕变为配备智能家居、联通五星级酒店资源的服务式公寓——上海盛捷星河湾星邸服务公寓。
上海盛捷星河湾星邸服务公寓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寓房型多样,设计简约时尚,内部设施一应俱全,提供全屋地暖、智能家电等设施及民用水电。外部则建有中式花园及凉亭,连通了星河湾酒店资源,住客可优惠使用酒店泳池、自助餐等资源。附近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善,公寓临近轨交15号线,交通便利,周边具有多个大中型商业中心,可满足住客的文化娱乐需求。
自2023年7月运营至今,该处服务公寓不仅带来了可观的集体收益,更成为上海集体土地入市改革中的标杆案例。
“这处服务公寓项目的建设,是中沟村在拓宽集体经济组织增收渠道方面的一次重要探索。”颛桥镇中沟村党支部书记顾顺明介绍,在市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面对村内闲置的建设用地,中沟村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经过区、镇两级政府的研判、村集体决策,这块村集体建设用地被用于建设社会租赁住房,并被列为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项目。
“‘代建代管’的模式摆脱了‘有地有钱没项目’的发展局限。”顾顺明介绍,在公寓的建设过程中,中沟村与星河湾集团紧密合作,采用了“代建代管”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星河湾集团的资金实力和开发经验优势,同时也确保了村集体在项目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收益权益。
通过合同约定,村集体在建设期内每年获得保底收益,运营期内则按年获取递增收益,预计代建代管期内村集体共收益约2.9亿元。这些收益将全部纳入村实业公司收益,每年年底按份额(以农龄计算)向村民分红,从而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量增收。
这一做法不仅盘活了长期闲置的土地资源,提高了集体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更为集体经济组织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合伙人”激活乡村闲置资源
“和家欢模式”留住城市青年
在距离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仅4公里的苏州河畔,王泥浜村的6栋闲置农房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通过“社区合伙人”机制,将昔日杂乱的自建房升级为乡村人才公寓;河岸边的荒废空地,则变身网红打卡地“滨江咖市集”。这里的变化,体现出上海城乡接合部在“人才安居”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创新平衡。
与传统“政府包办”或“资本主导”的改造路径不同,王泥浜村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区别于其他村引入市场中专业的代理经租机构规范民房租赁市场,王泥浜村凭借长期积累的良好社群关系,组建“社区合伙人”队伍,成功吸纳村内的一名二房东成为共治力量。通过专业指导与政策扶持,助力其完善运营管理体系,顺利成立“上海和家欢房屋租赁有限公司”,使其从行业边缘走向规范化发展,成为租赁行业中的“正规军”“生力军”。
和家欢先后接管了王泥浜村内6栋民房打造乡村人才公寓,进一步规范租房管理,实现村宅治理由村委“独奏”变为社区“合唱”。
为了填补村内的餐饮空白,不浪费苏州河畔的绝美景色,村集体在闲置的建设用地上,又引入咖啡轻食、“夜间经济”等业态。
亚麻色晴雨帐篷、深咖色复古桌椅、“滨江咖市集”的霓虹灯牌与苏州河粼粼波光相映成趣。经过改造,这里不仅是虹桥前湾的“乡村会客厅”,更彰显着乡村资源盘活利用的无限可能。
华漕镇王泥浜村以“闲置民房+闲置建设用地”双盘活模式,引入和家欢乡村公寓,打造滨江咖市集,将苏州河畔的城乡沃土转化为人才安居、产业焕新的活力纽带,绘就一幅15分钟乡村生活圈画卷。
编后:
在闵行打造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的现代化主城区过程中,集体经济正以全新的姿态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宏大进程之中,精准聚焦各类人才居住需求的升级转变,紧紧跟上从“人才安居”到“人才悦居”的进阶步伐。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创新盘活方式、注重物业安全,让集体经济参与打造高品质人才公寓,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与便利性,不仅让人才住有所居,更让人才心有所安、情有所悦,在城市中真正实现安居乐业,为城市发展汇聚“集体力量”。
记者:李逸
部分供稿:区农业农村委
初审:方佳璐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