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明明自己想做的事情,却因为担心别人的目光而放弃了?或者为了讨好某人,违背内心做了不愿意的事?
如果你有过这些经历,那么阿德勒心理学和《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记当头棒喝。
这本由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书,用一位哲学家和年轻人的对话形式,将阿德勒心理学的精髓展现得通俗易懂。
作为弗洛伊德、荣格之外的"第三位心理学巨匠",阿德勒的理论却鲜为人知。他的思想不仅能帮我们看清自己,更能指引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本改变了无数人生活的书。
01你的不幸,是谁的锅?
——别再当"受害者"了
"我性格内向是因为小时候被老师批评过","我不敢追求梦想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我恐惧亲密关系是因为曾经被伤害过"......
这些话听起来很合理,对吧?但在阿德勒看来,这全是借口。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由过去的经历决定(决定论),而阿德勒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人的行为是被"目的"所驱使的(目的论)。
简单说,你现在的不幸不是因为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因为你现在选择了不幸。
"等等,谁会选择不幸啊?"你可能会反驳。
实际上,我们常常无意识地"选择"不幸,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某种好处:可以逃避责任、获得同情、不必面对挑战.....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不幸的优越感"。
举个例子,一个人可能会说"我不擅长社交",然后把自己关在家里。表面上看是性格使然,实际上可能是他害怕被拒绝,所以预先选择了退缩。这样就不必冒险尝试,也不必为失败负责了。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你的生活状态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这意味着,你也有能力做出新的选择。
02你到底活给谁看?
——学会"课题分离"
"我怕别人说闲话","我担心他不高兴","我害怕让父母失望"......这些想法是不是很熟悉?
在阿德勒看来,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于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什么是课题分离?简单说,就是区分清楚:什么是我的事(我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事(他人的课题)。我只需要为我的课题负责,而无需干涉他人的课题。
比如:
- 我做什么工作,是我的课题
- 别人怎么评价我的工作,是别人的课题
- 我如何对待伴侣,是我的课题
- 伴侣是否接受我的方式,是伴侣的课题
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就是把别人的课题当成了自己的。你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强行干涉只会徒增烦恼。
想象一下,如果你不再为"别人会怎么看我"而忧心忡忡,是不是轻松多了?
课题分离不是冷漠,而是尊重彼此的边界。只有理清了这个界限,才能建立健康的关系,也才能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03说"不"也是种善良
——别当烂好人了
"这次加班就拜托你了!"
"能不能帮我做这个project?"
"周末带我去玩嘛,求你了~"
面对这些请求,你会不会经常违心地答应,然后在心里默默抱怨?如果是,那你可能正在当一个"讨好型人格"。
阿德勒认为,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不断迎合和讨好。学会说"不",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必修课。
很多人害怕拒绝他人,是因为担心:
1. 被认为不够好、不够善良
2. 失去关系和连接
3. 引发冲突
但实际上,适当的拒绝反而能赢得尊重。而且,真正的关系是建立在真实的自我之上的,如果你总是伪装和迎合,那么被喜欢的其实不是真正的你。
说"不"的时候,你可以:
- 清晰表达你的边界:"我理解这对你很重要,但我这周实在抽不出时间。"
- 提供替代方案:"这次我不能帮忙,但可以介绍其他人给你。"
- 诚实但不刻薄:"我不想去这种聚会,但谢谢你邀请我。"
记住,说"不"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坦诚。有时候,对别人说"不",才是对自己说"是"。
04索取让你痛苦,贡献让你幸福
——找到生活的意义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些哲学问题,在阿德勒这里有了简单而深刻的答案:贡献。
阿德勒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获取和索取,而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当我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时,往往陷入无尽的不满足;而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贡献时,反而能找到满足感和价值感。
这里的"贡献"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可以是:
- 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
- 真诚对待身边的人
- 给陌生人一个微笑
- 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
- 分享你的知识和经验
很多人把幸福寄托在"如果...就好了"上——"如果我有钱就好了","如果我瘦了就好了","如果我有个好伴侣就好了"。
但这种思维方式注定带来失望,因为总会有新的"如果"。
相反,当你开始关注"我能为他人做什么"时,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这种贡献感不仅能带来幸福,还能帮你建立与他人的联结,形成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
05被讨厌的勇气
——做真实的自己,哪怕不被所有人喜欢
"取悦所有人是不可能的事,但惹恼所有人却很容易。"
人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我必须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但事实是,无论你怎么做,总会有人不喜欢你。追求全民好评是注定失败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这会让你失去自我。
阿德勒认为,被少数人讨厌是活出真实自我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勇气的表现。
"被讨厌的勇气",就是敢于按自己的价值观和意愿生活,哪怕这意味着不被所有人认可。
这种勇气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
1. 首先接受一个事实: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2. 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知道什么对你真正重要
3. 区分建设性批评和无端指责,前者值得思考,后者可以放下
4. 练习小规模的"不讨好",逐步建立自信
5. 寻找真正欣赏真实的你的人,建立健康的支持系统
当你不再为取悦他人而活,你会发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你的言行一致了,你的选择更有主见了,你的关系更真实了,你也更容易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人了。
也许,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最核心的启示: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外界的认可,而是来自于活出真实的自己。
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不会立刻改变。毕竟,打破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需要时间。但希望这些理念能像种子一样,在你心中生根发芽,帮助你逐渐找到更自由、更真实的生活方式。
记住,你不需要完美,只需要真实;你不需要取悦所有人,只需要忠于自己;你不需要活在过去的阴影中,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选择。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你才能真正拥有被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