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读文史哲↑

据说中文互联网有三大割席断交的争论——转基因、中医和女权。因牵涉太多事实、逻辑、价值以及偏好判断,三大争论从未停歇。

事实上,还有一个争论,其激烈程度丝毫不逊于这三个,甚至有过之无不及——那就是,文科和理科谁更重要?

从“文科无用论”到“文科误国论”,再到最近“文科就是舔”等极端言论,有关文科的讨论已经历时数十年,如今更是愈演愈烈,甚至为此起诉至法院。

这种撕裂有其时代原因: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转型期,理工科必然强势。然而更深刻的原因在于,长期的文理分科教育,使国人对“文科”有着严重的误解。

误解一:文理有本质区别

造成文理对立的首要原因,是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类本质区别的知识——文科和理科。

事实上,文理分科的历史,不过二百年,是工业革命后的学术工业产物。无论中西,人类知识的历史,长期都是不分科的。


比如牛顿最准确的身份其实是自然哲学家,发表力学三大定律著作,直译过来应该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国的数学家祖冲之,更重要的身份其实是政府官员和文学家,是地道的文科生;而像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这样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任何一个学科标签,都是对他们的矮化。

这种过分强调“文理无关”的分科思维,窄化了我们的认知,患上了查理芒格所谓的“铁锤人综合征”——手握锤子,看谁都是钉子——这是现代人认知撕裂的根本原因。

所以《通识:学问的门类》一书反复强调:越是学科壁垒高筑的时代,越需要跨学科的通才;通识阅读是现代精英的必备素养,也是打破壁垒的制胜法宝。

误解二:人文与社科没区别

如果说,过分强调文理不同,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极端思维;那么看不到学科与学科的区别,大而化之、混为一谈,则走向了另一种过度普遍化的极端思维。脑子里一团乱麻。

比如,很多人意识不到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医学乃至计算机、工程学虽然都归在理科中,但关注的问题、研究方法,大为不同,甚至很多理论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生物学和化学对生命的认知,就有着天壤之别。


而将语文、英语、经济、法律,甚至文学、电影、建筑都视为文科,则问题更大。

事实上,文学、艺术、音乐、美术、戏剧等这偏人类情感的学科,一般被称为“humanities”(人文学科);而关注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这些社会问题的则是“socail science”(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感性、主观、结论无所谓对与错,强调个性表达,是一种创造活动,在意的是“善”和“美”;而社会科学理性、客观、看重是非,强调普遍规律,是一种发现活动,在意的是“真”。

我们可以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决不能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

哪怕同是人文学科,音乐、美术、雕塑,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艺术门类,技法、要求、标准也都有着巨大差别。

三、文科只靠死记硬背

文科中有很多知识性、事实性、记忆性的东西,记住这些基本知识,是文科研究的大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背诵”就是文科的全部。

事实上,理科也同样有着大量的公式、方程乃至方法论的记忆要求;更重要的是,文科同样需要强大的理性、理解能力。


比如,韦伯能看到现代资本主义兴起和新教伦理之间的某种内在关系;涂尔干看到自杀现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米塞斯、哈耶克从捍卫个体自由论证出市场经济、限政、法治的重要性。这些伟大文科的理论发现,对事实、理解、创造性的要求,比理科还要强大。

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甚至还认为,具备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生生活中,联想到人与社会、人生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有着无穷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成熟现代人的必备。

四、文科不是科学

另一种对文科常见的批评,是认为文科是随心所欲、自由发挥的学科,在论述理论和问题时,依靠的是主观判断,不是科学。事实上,科学并不是哪个学科的专有,而是一套尊重事实、重视数据、逻辑的理性思维方式。自然科学需要,文科同样需要。

正如北大教授乔晓春在《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中所说:社会科学有一套自己的范式,并不随意,也要遵守三个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方法为手段;以解释为目的。

经济学中的定量研究,政治学的模型分析,甚至文学中的关键词统计等等,都昭示了文科同样需要科学。


社会学家韦伯反复强调“价值中立”、涂尔干大量的数据统计,无不强调社会科学要求控制情绪,直面现实,区分应然与实然,用“现实思维”代替“愿望思维”的基本素养。

五、文科没有存在的价值

而对文科最大的错误理解,恐怕非文科没有用莫属了。这其实既源自国人对文科问题的忽视,又源自对“价值”的理解狭隘——大部分都逃不脱“名”和“利”的功利指向。

理科面向自然,解决了很多改变自然、提高生产力的问题,但一涉及到社会性事实和问题,几乎都不能回答。

比如,如何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如何实现国家间的和平;乃至如何提高中国男足的竞技水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经济学、政治学这样的文科知识回答。

更为重要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问题”,比如人为什么活着,死后将去哪里的生命问题;何为良好生活,幸福是什么的生活问题;怎么做才是对的、良善的伦理问题;只能通过哲学、宗教学、伦理学这样的文科回答。理科不仅回答不了,甚至都不试图去回答。

文史哲通识读本

79元/3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