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帕金森病发展到中晚期,患者不仅要与震颤、僵硬等运动症状抗争,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更像 “隐形枷锁”,持续折磨着患者的身心。据统计,约 50% - 70% 的帕金森中晚期患者饱受抑郁困扰,而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更是高达 90%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速病情进展。面对这些难题,我们该如何有效干预?


一、抑郁:被忽视的 “心灵枷锁”

在帕金森中晚期,抑郁症状往往与运动症状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可能长期陷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的状态,曾经热衷的活动变得索然无味,对未来充满绝望。有的患者整日沉默寡言,不愿与家人朋友交流,甚至出现轻生念头。这种抑郁情绪不仅源于疾病对身体的折磨,更来自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社交圈缩小带来的心理落差。

从生理机制来看,帕金森病导致大脑中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失衡,直接影响情绪调节。同时,疾病引发的疼痛、行动不便等问题,也会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而抑郁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削弱康复动力,使得病情愈发难以控制。


二、睡眠障碍:黑夜中的 “无声折磨”

睡眠障碍在帕金森中晚期患者身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是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RBD),患者在睡眠中会出现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的情况,不仅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还可能误伤同床的家人。此外,失眠、白天过度嗜睡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失眠往往是由于夜间肌肉僵硬、震颤发作,或是腿部出现难以名状的不适感(不安腿综合征),让患者难以入睡或频繁醒来。而白天过度嗜睡则可能与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夜间睡眠质量差有关。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同时也会加剧认知功能衰退。


三、多维度干预策略,重获生活希望(一)药物治疗:精准调节神经递质

针对抑郁症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抗抑郁药物,这类药物能有效调节大脑中血清素水平,改善情绪。对于睡眠障碍,针对 RBD 常用氯硝西泮等药物,帮助抑制异常的睡眠行为;针对失眠,则可能采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调整睡眠节律。但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


(二)心理干预:打开心灵的 “窗户”

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帕金森中晚期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显著改善作用。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导,患者可以重新认识疾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家庭支持也至关重要,家人的陪伴、鼓励和理解,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加入帕金森病患者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也能有效缓解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三)生活方式调整:营造健康睡眠环境

规律作息是改善睡眠障碍的基础。患者应尽量保持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即使夜间睡眠不好,白天也不宜长时间补觉。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可通过阅读、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在饮食上,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晚餐不宜过饱。同时,适当的日间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临近睡觉前剧烈运动。


(四)康复训练:缓解身体不适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减少因身体不适对睡眠和情绪的影响。例如,通过按摩、热敷放松肌肉,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提高行动能力。此外,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辅助治疗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情绪,促进睡眠。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领域,药物治疗占据着核心地位。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璀璨瑰宝,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王世龙中医师凭借近 20 年治疗帕金森病的丰富临床经验,精心总结出“五龙震颤汤剂”这一纯中药经验方剂。该方剂依据中医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对患者身体的综合调理。方中多种中药协同作用,有的能滋补肝肾、有的可活血化瘀、有的能化痰熄风,通过多靶点、多途径调节身体机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且相较于西药,副作用相对较小。众多患者在服用“五龙震颤汤剂”后,震颤症状减轻,肢体灵活性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王世龙中医师说:“如果想采用中医治疗帕金森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很重要,因为治疗都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一人一方的针对性调理治疗,具体还是需要我给予相应的诊疗,才能设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采取的看诊方式有来北京面诊和互联网远程视频看诊两种方式进行诊疗”!


  1. 王世龙大夫北京出诊时间:每周二,周四,周六(每个月会去深圳,广州坐诊)

咨询电话:15712958063

微信:bjzyt1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