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为我们做手术吗?”电话那头,易爷爷儿子的声音里满含期待。

原来,70岁的易爷爷患有帕金森病多年,双手及头部总是不由自主地抖动,连拿筷子都困难。半年来,他的视力越来越差,眼前像是蒙了一层毛玻璃,严重影响了生活。当地医院诊断为白内障,手术是恢复清晰“视”界的唯一希望。

但是,因为白内障手术是精细操作,稍有偏差,便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爷爷头部震颤明显,手术难度太大,除非在全麻下手术才有把握。可是,易爷爷的心肺功能不好,全麻下手术风险更高。家人陷入两难的境地。

偶然的一次机会,朋友推荐了长沙市第四医院眼科。抱着一丝希望,易爷爷儿子拨通了眼科咨询电话,将父亲的棘手情况告知了医生。“先别急,来我们这儿评估看看!”眼科主任医师周清的话,点燃了全家人的希望。随后,家人迅速带着易爷爷从数百公里外的老家来到医院。

术前精心“备战”

经过检查后,眼科团队认为易爷爷的情况可以手术。

“能不能不用全麻?我害怕一睡过去就醒不来了。”易爷爷满是忧心地询问。

“您不用担心,对白内障手术而言,帕金森不是绝对禁忌,我们可以尝试表面麻醉。”邓里副主任医师对易爷爷的身体进行仔细检查后说。

为确保手术顺利,手术团队为易爷爷完善术前评估后,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精心制定了表面麻醉联合精准静脉镇静方案,同时,为以防万一,还准备了全身麻醉的应急方案,全方位保障手术安全。

术中 准、稳、快

手术台上,易爷爷紧张得双手不受控制地搓动着,手心冒汗。邓里笑着说:“您就当是做个检查,很快就好啦!”而手术灯亮起时,易爷爷的头部还是在不自主晃动。但邓里的操作丝毫不乱——“超乳头进入……现在乳化……好,保持……”他的每个动作都与患者的震颤形成完美配合。

最惊险的时刻发生了,易爷爷突然咳嗽起来,头部剧烈晃动。但是,邓里的手稳如磐石,超乳探头始终保持在安全区域。



1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刷新了医院帕金森患者白内障手术的最短时长记录。

术后重见光明

次日清晨,医生查房时,易爷爷激动地抓住邓里的手说:“邓医生!你胸牌上的名字,我看清了!”经过视力检查,易爷爷的视力从0.1提升到了0.6。易爷爷的儿子红着眼睛说:“本来以为父亲的眼睛会看不见了,是你们,让他重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感谢你们!”

邓里说,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患者并非白内障手术的“禁区”,通过个性化麻醉方案和微创技术,同样能安全复明。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第四医院 柳瑶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