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杨度

杨度(1875年—1931年),字皙子,号虎公,湖南湘潭人。杨度可谓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纵观杨度一生大起大落,行止极具传奇。当过四品官,公车曾上书,康、梁皆好友,同窗齐白石,怂恿袁世凯,赞同孙中山,救过李大钊,帮过杜月笙,潜伏传情报。集万千风云于一身,周旋于政治要人之间。曾被孙中山誉为“才气纵横之士”,被梁启超称为“典型的湖湘秀才”,袁世凯认为是“旷代逸才”。其醉心帝王术,却成制宪专家;本想倡导宪制,却沦为帝制罪魁;本想忠诚立宪,无奈一心向佛;本想佛门度余生,却皈依共产主义。

杨度这个湘潭狂生、斡旋南北的民国“纵横家”的一生中,曾为多位名人撰写过挽联,同时,自己逝世之前也曾自挽一联。笔者就为大家介绍杨度先生的六副挽联,六副挽联就是六个故事,也是六段鲜为人知的杨度,更是杨度传奇人生的六个思想篇章。



杨度人物关系图

一、制宪专家杨度挽孙中山联

1905年夏天,孙中山约请杨度在东京永乐园餐叙,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了三天三夜,杨度不很赞成孙的革命主张,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后来的孙黄合作和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也曾力邀杨度参加,杨却表示愿各行其事。杨度曾多次帮助过孙中山,在各派军阀之间四处奔走,呼吁和平统一,迎接孙中山北上主持国是。1911年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成为潮流。虽然“洪宪祸首”杨度其中沉寂多年后,并要求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先要杨度对筹安会一事公开向国人道歉在于考虑入党之事,但杨度拒绝,入党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最后,孙中山认为“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京。杨度挽孙文:

英雄做事无它,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上联赞扬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革命精神;下联也反映出对革命前途深感忧虑, 对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也持疑问。从挽联沉痛的笔调,也可见杨度与孙中山二人交情之深。

二、帝制罪魁杨度挽袁世凯联

1907年10月,杨度回到国内,正赶上清末的立宪运动,杨度成了朝野眼中的专家。袁世凯、张之洞联合保荐杨度,进京出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袁世凯非常欣赏杨度的才干和学识,委任为高级讲师,可以随意出入颐和园,为皇族亲贵演说立宪精义,并开设宪法讲座。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度任参政院参政。袁世凯对其恩宠有加,赐匾题字,称之为“旷代逸才”。此时,在大总统位置上已经高枕无忧的袁世凯,梦想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帝,而杨度则梦想成为帝王之师。可见杨度和袁世凯私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称帝仅83天,就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死去。袁世凯临死前大呼“杨度误我”。出丧时,杨度作挽联挂于灵棚,明为吊唁,实为申辩: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此联无疑是对自己倡导君主立宪、帝制罪魁的自辩书,也表明自己倡导的君宪主张没错,君主立宪在中国实现是迟早的事。

帝制失败对杨度是沉重的打击,杨度举目彷徨,虽经历如此变故,仍不改其政治主张,并表示愿负改制之责。对于国体问题,杨度表示不推卸责任给他人,也不会逃避责责任。后来,张勋复辟时,杨度没再趟这个浑水。

三、湘潭狂生杨度挽恩师王闿运联

1895年秋季,杨度会试落榜后,在会馆中无意翻到了《唐宋八大家文钞》中《昌黎文钞》和《愚溪诗序》等文时,喟然叹息曰: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语,可见湘潭狂生杨度之狂可见一斑。当时帝王之师王闿运听到此事后,为了得天下英才以教之,王闿运亲赴石塘铺为杨度指点迷津。几天后,湘潭狂生杨度拜到了王闿运门下为生,王闿运传授了杨度三门功课: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和帝王之学。

1916年7月14日,大总统黎元洪颁发《惩办帝制祸首令》,杨度身列榜首。当年,湘绮老师王闿运以84岁高龄在湘潭老家无疾而终。杨度跟随恩师走过来二十多年,在迷惘困惑中,为恩师撰写了一副挽联:

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

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短短二十四个字,即将恩师王闿运老人的学问文章写尽,又深悔自己未尊师命而卷入政治漩涡的教导。



杨度雕像

四、同乡同谊杨度挽黄兴联

杨度在留学日本期间,曾任中国留学生会总干事长,与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湖南同乡关系密切,虽然后因政见不同如同路人,但是私人之交可谓挚友。其中,在1905年夏天,杨度就将同乡同学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后来的孙黄合作。正当恩师辞世不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百战功高的黄兴,溘然病逝于上海。虽然宁赣之役后,二人彻底分道扬镳,但他对对黄兴的品格和才干始终是尊崇敬仰的。于是撰挽联以示惋惜: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

上联表达了两人间的关系,下联是对黄兴的评价,情挚意允,不失为一幅佳作。

五、佛门居士杨度挽蔡锷联

杨度与蔡锷将军私交也不错,蔡锷与小凤仙的一段知音佳话也系杨度从中作伐而成。蔡锷是杨度最赏识的有为青年,他一心希望这位同乡能成为君宪制的护甲天神,却不料后来蔡锷将军反戈一击,置袁世凯于死地,亦使杨度的帝师王佐念想彻底破迷,遂心有不满,难以释怀。1916年11月,蔡锷在日本就医时病逝,旅榇回国,杨度挽以联云:

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江山皆雨泣;

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

上联尽显哀婉之情,下联语气却颇为倔强,似无韬晦之意。

六、民国奇人杨度自挽联

杨度幼年丧父,由伯父抚养成人,后来为国事东奔西走,复杂多变的人生中,最后迷途知返。在1 9 2 9年,经伍豪(周恩来)批准,杨度成为中共特别党员。杨度潜伏上海,为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1931年冬,杨度在他逝世前几天, 在和妹妹等人的谈话中, 曾作一联自挽, 联云:

帝道真如,而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杨度生前自挽也是一种风骨,表露出性情的一面。此联坦率真诚,开朗豁达,概括总结了自己起伏跌宕的人生道路,并展望未来,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革命的成功。



杨度书法作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