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她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她就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革命女战士秋瑾。
她也被称为“辛亥三杰”: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这是一种说法之一。
旧照来自网络
秋瑾出生于福建绍兴市,秋家自曾祖起代代为官。秋瑾的父亲秋寿南,在湖南郴州做知州。幼年时的秋瑾跟随兄长读书,对文史比较爱好,也能吟诗作词。也是给后来参加革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904年7月,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强烈反对,自费去日本留学,在东京加入了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立的日语讲习所努力地补习日文,在留学期间,常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同时在留学期间也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如宋教仁、鲁迅、黄兴、陶成章等。秋瑾委很是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男尊女卑,这些说法,说一定要把女性思想解放开来,后成为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1905年,秋瑾回国。同年的春夏期间,分别在上海、绍兴会晤了蔡元培和徐锡麟,并由徐锡麟分绍加入了光复会。同年7月份,她再次赴日本,加入到青山实践女校学习。也是同时在黄兴公寓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秋瑾写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秋瑾抗疫回国,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公学》。第2年1月份,创办了《中国女报》,大力提倡女权,宣传革命。受到当时的政府打击。她参加了萍浏醴起义,可惜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并没有停止起义的想法,秋瑾就以大通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江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就在杭州,上海间,说服军学两界,准备再次起义。可是,并没有到起义的时间,就得知了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的消息。她立马就认识到危险的到来,毅然地把大通学堂里面的会员,全部遣散,自己一人留守大通学堂。因为她知道这次是逃不掉清军了,为了革命,只有牺牲自己了,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成功”。
1907年7月13日,清军把大通学堂包围,秋瑾被捕。但是她坚决不说出伙伴,一个也没有说,只是书写了“秋风秋雨悉煞人”这绝笔。于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秋瑾遇难后,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人员都大声痛哭起来。最后秋瑾的生前好友吴芝瑛、吕碧城、冒着生命危险,想尽办法把遗体偷出掩埋。
孙中山称秋瑾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
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褒扬其革命功绩。
周恩来认为:“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
邓颖超题词:“秋瑾女杰,坚强不屈,英勇就义,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