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张老爹,你真要把所有房子都给大儿子?”村支书低声问道。

爷爷点头,眼神坚定:“我心意已决。”支书叹了口气:“你二儿子张涛那边怎么办?”

爷爷沉默片刻:“他会明白的。”

我站在门外,听见这段对话,心头涌起一阵不安。

爷爷在打什么算盘?为何父亲对此毫无反应?等到爷爷七十大寿那天,一切谜团终将揭开。



01

我叫张小磊,今年二十八岁,在省城一家科技公司做产品经理。

父亲张涛是县城一家国企的中层干部,母亲在县医院做护士。我们家的生活算不上富足,但也称得上安稳。

爷爷张老爹今年七十岁,一生务农,在我们县城郊外的张家村住了大半辈子。五年前,随着城市扩建,张家村被规划为城市新区,村民们都获得了拆迁补偿。

爷爷因为祖上留下的宅基地和农田面积大,获得了五套回迁房的补偿。在农村,这简直是一笔横财。

爷爷有两个儿子。大伯张明,生性强势,早年便到城里做生意,如今已是本地小有名气的商人,开了几家建材店。

父亲张涛,老实本分,大学毕业后进入国企,几十年如一日地按部就班工作,直到现在。

消息传开后,亲戚们纷纷前来“探望”爷爷,实际上都是打探房产分配的情况。

那是个阴沉的下午,天空压得很低,似乎随时会下雨。爷爷坐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面前摆着几份文件。

大伯坐在爷爷右手边,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微笑。父亲坐在左边,表情平静,目光落在桌面上的一处凹痕上。

村支书和几位村委干部坐在对面,他们是见证人。

“我的决定已经做好了,”爷爷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这五套房子,都给大儿子张明。”

大伯的眼睛一亮,他坐直了身体,似乎要说什么,但爷爷抬手制止了他。

“老大在生意场上打拼,需要资金周转。这些房子给他,可以帮他扩大生意。”爷爷说完,转向父亲,“小涛,你没意见吧?”

父亲抬起头,看了爷爷一眼,轻轻点了点头:“您做主就好。”

大伯站起来,激动地握住爷爷的手:“爸,您放心,我会照顾好您的。这些房子我会好好利用,让咱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父亲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在文件上签了字。

当天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问父亲:“您就这么同意了?一套房子都不要?”

父亲看着远处,淡淡地说:“爷爷自有他的道理,我尊重他的决定。”

“可是大伯家本来就比我们家条件好...”

“小磊,做人不能太计较。”父亲打断我,“爷爷这辈子不容易,他的决定一定有他的道理。”

我不再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些不平。

02

接下来的日子,大伯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他用这些房产做抵押,从银行贷了一大笔款,扩大了建材生意,还投资了房地产。生意越做越大,不到两年,就在城里最繁华的商业区买了一套高档公寓。

大伯媳妇钟姐开始开豪车,穿名牌,整天跟城里的富太太们一起打高尔夫、喝下午茶。大伯的儿子张鹏也被送出国留学,据说去了美国的常春藤学校。

起初,大伯还常带爷爷出去吃饭,或者接爷爷到城里住几天。每次见面,大伯总是说:“爸,您看我这事业做得怎么样?都是您栽培的结果啊!”

爷爷总是笑笑,不多说话。

但随着大伯生意越做越大,他见爷爷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电话里总是说:“爸,我这边忙,改天再来看您。”那个“改天”,拖得越来越长。



与此同时,父亲却依旧每周都会去看望爷爷。

爷爷住在大伯给他的一套小回迁房里。

那是五套房子中最小的一套,两室一厅,位置也不是很好,在小区的一楼,冬天潮湿,夏天闷热。但爷爷从不抱怨,说自己一个老头子住够用了。

父亲常常带着母亲一起去看爷爷,给爷爷带去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

有时候,他们会接爷爷到我们家小住几天。虽然我们家的房子不大,但母亲总会把最好的房间收拾出来给爷爷住。

我有时会跟着一起去。每次进到爷爷的小屋,都能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凄凉。

房间里的家具简单得可怜,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是十几年前拍的。爷爷常常坐在窗边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本旧相册,一页一页地翻看。

有一次,我注意到爷爷在看一张照片时,眼角有泪光闪动。我凑过去,看到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大伯和父亲,他们站在田间,笑得灿烂。

“爷爷,您在想什么?”我问。

爷爷擦了擦眼角:“没什么,就是想起了从前的事。”

他顿了顿,又说:“你大伯小时候很听话,很懂事。”

我不知该如何接话,只好沉默。

03

一天,父亲告诉我,爷爷要过七十大寿了。

“我打算给爷爷办个寿宴,不用太大,就咱们家人和村里的老朋友们,热闹热闹。”父亲说。

我点点头:“好啊,我请假回来帮忙。”

父亲犹豫了一下:“我已经通知你大伯了,不知道他来不来。”

“他最近怎么样?”我问。

“不太清楚,”父亲叹了口气,“听说生意做得很大,但已经很少联系爷爷了。”

我心里有些愤愤不平:“那他还会来吗?”

“应该会吧,毕竟是爷爷的大寿。”父亲语气平静,但我能感觉到他的失望。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和母亲忙前忙后,准备着寿宴的事情。

我也请了一周假,提前回到家里帮忙。我们在村里最好的饭店订了场地,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还精心挑选了寿礼——一块价值不菲的和田玉。

父亲多次给大伯打电话,确认他会来参加。大伯总是说很忙,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爷爷对这一切似乎并不太关心。当父亲告诉他寿宴的安排时,他只是点点头,说:“不用太铺张,简单点就好。”

但我注意到,爷爷最近常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知道在准备什么。

有几次,我推门进去,看到他急忙收起一些文件。当我问他在做什么时,他只是笑笑,说是在整理旧东西。

寿宴那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连老天都在为爷爷庆贺。

饭店的包厢里,亲朋好友陆续到来。村里的老人们穿着整齐的中山装,手里拿着贺礼,脸上带着喜气。父亲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位来宾,母亲在里面安排座位。

爷爷穿着一套簇新的深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坐在主位上,看起来精神矍铄。他脸上带着平和的微笑,与每一位来宾握手致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伯仍未现身。

“他说他会来的,”父亲看了看手表,有些忧心忡忡,“可能路上堵车了。”

就在父亲准备打电话询问时,大伯终于出现了。他西装革履,手腕上戴着名贵手表,身后跟着打扮时髦的钟姐。两人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宾客们的注意。

“爸,生日快乐!”大伯走到爷爷面前,递上一个精致的盒子,“这是我特意为您挑选的寿礼,希望您喜欢。”

爷爷接过盒子,打开一看,是一块名贵的手表。他点点头:“谢谢。”

大伯环顾四周,向众人点头致意,然后在爷爷旁边的位置上坐下,俨然一副主人的姿态。

寿宴开始了。父亲致辞,感谢大家的到来,祝愿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接着是村里的老人们轮流上前祝福,气氛其乐融融。

轮到大伯发言时,他站起身,举起酒杯:“首先,我要感谢父亲对我的栽培和信任。正是因为他当年明智的决定,把家里的资产交给我来打理,我才能把生意做到今天这个规模。”

他顿了顿,继续道:“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公平,但我要说,这些年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我的事业蒸蒸日上,我也一直尽心尽力照顾父亲的生活。”

在座的宾客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父亲低着头,轻轻摇了摇头。

我看向爷爷,发现他的表情变得严肃。他放下筷子,擦了擦嘴,似乎在等大伯说完。

大伯还在侃侃而谈:“今天,我要再次感谢父亲的信任,我保证,会继续努力,让我们张家的名声更加响亮,让父亲晚年生活更加舒适。”

说完,他高举酒杯:“敬父亲,祝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众人附和着举杯,气氛却有些尴尬。

04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寿宴进行到了最重要的环节——爷爷答谢。

按照当地的习俗,寿星要在宴席上感谢宾客,并分享一些人生感悟。

爷爷站起身来,环视了一周,目光最后落在大伯身上。

“今天,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老朋友和家人来为我庆祝生日。七十年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经历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爷爷的声音不大,但格外清晰。

“人到老年,最看重的不是钱财,而是亲情。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孝顺?是口头上的承诺,还是实际行动中的关心?”

大伯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他低头喝了口酒,假装在认真倾听。

“五年前,我做了一个决定,把拆迁得到的五套房子都给了大儿子。当时,有人说我偏心,有人说我糊涂。但我有我的考虑。”

爷爷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我想测试一下,到底谁才是真正关心我的人。钱财乃身外之物,带不到棺材里去。我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我的两个儿子。”

这时,爷爷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从中取出几张纸。

“今天,我要宣布一个决定。”爷爷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有力。



大伯放下酒杯,好奇地看着爷爷手中的文件。

“这是五套回迁房的房产证。”爷爷举起文件,让所有人都能看清,“五年前,我对外宣称把房子都给了大儿子,但实际上,这些房子的产权一直都在我的名下。”

会场一片哗然。大伯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猛地站起来:“爸,您这是什么意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