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4月10日,市中区召开市中区物业品质提升新闻发布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垎塔埠街道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区物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永涛介绍了物业品质提升工作。过去一年,市中区在提升居住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多部门联合整治,解决了5120余个一线问题,清理垃圾1112车,更换垃圾桶673个,修补破损路面5500余平方米,整治裸露土地2万余平方米,施划停车位1850个,新建和改建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4870余个,停车棚91处,电动汽车充电桩1200余个,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在物业服务方面,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落实“三公开”制度,增设427个标准栏,动态更新服务信息,主动接受业主监督,提升了服务水平。同时,通过“红橙黄黑”四色管理制度,清退了12家不合格的物业服务企业,全区专业化物业服务住宅小区达到506个,覆盖率91.8%。此外,还组织了5次物业管理服务培训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了物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在安全隐患整治方面,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整改了137处安全隐患,新增监控摄像头1040个,让居民“住得安心”。

展望2025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区两会精神,从擦亮红色物业品牌、提升服务质效、筑牢安全防线三个方面着手,全方位、系统性地加强物业管理服务。深化党建引领,擦亮红色物业品牌。积极推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党组织,推进“红色物业服务企业+红色业主委员会+红色小区”建设。在有条件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增设红色议事厅,推进“网格化+红色物业”网格服务,打造近邻党群服务站,开展嵌入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聚焦工作重点,提升物业服务质效。全年组织不少于6次的物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持续开展物业服务行业“访学季”观摩学习和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确保物业企业充分听取业主意见建议。引导物业企业积极发展相关相近业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落实“三会三公开”制度,前置化解矛盾纠纷。完善监管激励机制,激发行业活力。强化安全管理,筑牢小区安全防线。督促物业企业严格落实消防设备设施巡检制度,建立巡检台账,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加强调查摸底,科学合理选址,推动新建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加强后期管理,确保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安全规范。联合镇街督导各物业服务小区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全方位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随后,与会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行动的目标是什么,具体有哪些举措?


区物业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赵静:好房子需要好服务,大力实施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行动,总体目标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提升服务质量是行动的总体目标,这一点坚定不移,必须可感知、可度量、可比较,真务实、真落地、真进步,要让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同时明确物业企业的责任边界,强化各方按合同履约尽职的意识。开展物业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对小区物业服务做出全面评估分析和服务水平认证。通过服务质量提升,打造一批物业服务品牌,强化广大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的自豪感、凝聚力、归属感。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强短板、补弱项,积极回应群众新期盼、新要求,聚焦解决群众反映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做到靶向治疗、精准施治。我们将居民通过“12345”市长热线、“两枣”平台、信访投诉等渠道反映的问题收集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采取部门协同推进、街道社区一线落实的机制,对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销号式落实。特别是对于门卫安防不到位、车辆乱停乱放、电动自行车上楼、公共设施老化、高空抛物、公共部位收益公开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制定整治方案,提出制度性的解决办法,切实破解一批业主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坚持服务导向。我区部分物业工作人员对业主反映的问题抱有能过则过、能拖则拖的“躺平思想”,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服务、主动作为的自觉性,物业服务还仅停留于清洁卫生、门卫看护等基本服务内容上,未主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将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树牢“业主至上”理念,在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品质上下功夫,通过抓服务、搞活动、严排查、勤维护,实现小区安保管理升级、环境卫生提升、设备设施完好、绿化景观美化、客户服务提档、应急管理强化等目标,真正增强业主认同感。同时,坚持走精细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路子,提供定制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拓展物业服务内容,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二、常听到小区共用设备设施维修需要动用住宅公共维修资金,住宅公共维修资金具体作用是什么,资金又从哪里来?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主任科员 张香港:一是保障共用部位和设施的维修需求。住宅公共维修资金专门用于小区共用部位(如屋面、外墙、楼梯间等)和共用设施设备(如电梯、消防设施、给排水管道等)的维修、更新和改造。随着房屋使用年限增加,这些设施会自然老化或损坏,需要资金进行维护,否则可能影响居民的生活安全和居住质量。如果房子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维修,但保修期满后,维修责任转移到物业产权人身上。二是分散维修成本,减轻业主负担。共用部位和设施的维修费用通常较高,若由单个业主承担,经济压力较大。通过业主共同缴纳维修资金,可将大额维修费用分摊到全体业主,避免因个别业主无力承担而延误维修,体现“谁受益、谁分担”的公平原则。三是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缴纳住宅公共维修资金是业主的法定义务。例如,我国自1998年建立维修资金制度,2008年明确要求业主按比例缴纳。

综上所述,缴纳住宅公共维修资金既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维护业主共同利益、保障房屋长期使用和居住品质的必要措施。

三、物业服务的质效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体验,垎塔埠街道在提升物业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


垎塔埠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王姗姗:为提升物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垎塔埠街道采取了多项举措,旨在全面优化居民的生活体验。

一是强化社区服务与文化建设。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如书法学习、便民义诊、小家电维修等,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举办丰富的物业文娱活动,如“小业主夏令营”“冬令营”、亲子趣味运动会等,促进家庭互动与社区和谐;结合传统节日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如立春祈福、端午包粽子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是提升物业员工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实施岗位技能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员工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定期开展电梯困人、火灾处置等应急演练,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三是关注特殊群体,实施关爱服务。针对独居老人开展关爱关怀行动,建立“爱心联系卡”,提供上门保洁、理发、义诊等服务,加强情感关怀与心理慰藉。

四是推动物业服务透明化与标准化。每月公示重点工作进展,明确物业服务标准与收费依据,增强服务透明度;定期举办设施设备开放日活动,邀请业主参观并了解设备维修保养流程及标准化管理成果;开放消防体验室,深化业主对消防安全的理解,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