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1989年的夏末秋初,我们北方的小村子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时我叫李大勇,刚从技校毕业,二十出头,正是满腔热血不知往哪儿使的年纪。

“大勇,听说了吗?王家的苹果熟了,今年的个头特别大,他家请人去摘呢!”村里的王二蛋踩着自行车,一边嚼着草根一边向我喊道。

“摘苹果?给工钱不?”我头也不抬,继续修着手里那台半死不活的拖拉机。

“那当然!一天五块,还管顿午饭!”王二蛋一拍大腿,“我跟你说,那苹果园里还有不少姑娘呢!”

我抬头瞥了他一眼。自打我爹去年摔断了腿,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五块钱可不是小数目。

“行,明儿我去。”我答应得很爽快,并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如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第二天一早,我背着娘给我准备的干粮,骑着那辆吱吱呀呀的旧自行车,来到了村西头的王家苹果园。

王老板是村里最早种苹果的,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大面积栽种,如今家里的苹果园足有二十多亩,在村里可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万元户”了。

“哎呀,大勇来了!”王老板见了我,满脸堆笑,“正好缺壮劳力呢,你个子高,爬树最合适不过!”

苹果园里已经有七八个人在忙活了。我挽起袖子,找了棵果实最多的树就开始干活。

秋日的阳光正好,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脸上,暖洋洋的。园子里不时传来欢笑声,大家干活的劲头十足。我手脚麻利,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竹篓的苹果。

“大勇!看那边!那棵树上的苹果更大!”王二蛋指着不远处一棵格外茂盛的苹果树喊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那棵树上的苹果个个饱满圆润,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特别是树顶上那几个,更是红得发亮,大得出奇。



“那些留着卖钱的,别摘!”王老板在远处喊道,但声音很快就被风吹散了。

我心想着要是能摘到那几个顶上的大苹果,带回家给弟弟尝尝鲜该多好。于是我放下摘果器,直接爬上了梯子,然后扒着树干往上攀。

“哎哟,大勇,你悠着点!”下面有人提醒我。

我哪管那么多,一个劲地往上爬。终于,我够到了那枚最大最红的苹果,就在我伸手想摘的瞬间。

“咔嚓!”

我脚下的树枝断了。

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我看到眼前的苹果越来越远,看到蓝天白云在头顶旋转,感受到风从耳边呼啸而过。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有几秒钟,我重重地落在了什么东西上,然后是“哗啦”一声响,像是什么东西被砸碎了。我只觉得浑身疼痛,却意外地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断胳膊断腿。

当我晕晕乎乎地坐起来,这才发现,我竟然掉进了一个陌生的院子里,而我刚才砸碎的,是院子里晾晒的一盆碗筷。

“你是谁?”一个清脆的女声在我头顶响起。

我抬头一看,一个穿着蓝格子布衫的姑娘正瞪大眼睛看着我,脸上写满了惊讶。她约莫二十岁上下,扎着一条简单的马尾辫,皮肤被太阳晒得有些黑,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我……”我连忙手忙脚乱地爬起来,拍打着身上的灰尘,“对不起,我是在摘苹果,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了。”

姑娘先是一愣,随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掉错地方了知道吗?王家的苹果园在那边呢!”她指了指院墙的另一边。

我这才注意到,我和王家苹果园之间隔着一道矮墙,刚才那一跤,竟然让我直接越过了墙头,掉进了别人家的院子。

“真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尴尬地挠挠头,看了看地上碎了的碗筷,更加不好意思了,“这些我赔给你……”

“没事,反正都是些旧碗,”姑娘摆摆手,“你没摔伤吧?”

“没事没事,皮糙肉厚的。”我勉强笑了笑,其实后背疼得要命,但哪好意思说。

姑娘打量了我一会儿,突然问道:“你是李家的大勇吧?”

我一愣:“你认识我?”

“谁不认识你啊,”姑娘笑道,“村里的'万金油',什么活儿都会干的李大勇嘛。”

这下轮到我不好意思了,原来在村里我还有这么个“名声”。

“你叫什么名字?”我壮着胆子问道。

“我叫赵小芳,”姑娘回答,“去年才从县里中学毕业,回来帮我爹娘种地的。”

“赵小芳……”我默默念着这个名字,忽然想起来了,“你是赵老师家的女儿?”

赵老师是我们村小学的老师,为人和善,教过我好几年书。只是他家在村子另一头,平时很少走动,所以我对他女儿的印象很模糊。

“是啊,”赵小芳点点头,“没想到你还记得我爹。”

02

正当我想说点什么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雷,将我们都吓了一跳。

抬头一看,天空不知何时已经阴云密布。北方的天气就是这么善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让人猝不及防。

“看样子要下大雨了,”赵小芳抬头看了看天,眉头微皱,“你得赶紧回去了。”

我点点头,正准备告辞,却感到脸上“啪嗒”一声,一滴冰凉的雨水落了下来。紧接着,第二滴、第三滴……转眼间,豆大的雨点已经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这雨来得太突然了!”我慌忙往院门跑去,却听见赵小芳在后面喊:

“别跑了!已经下大了!”

我回头一看,赵小芳已经跑到我身边,一把拉住我的袖子:“快,到屋檐下躲躲!”

说完,她就拉着我跑到了堂屋前的屋檐下。这时雨已经下得很大了,院子里瞬间形成了一片水雾,雨水打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

“幸好我早上收了衣服,”赵小芳望着瓢泼大雨,小声嘀咕,“不然这会儿又得全部重洗了。”

我们并排站在窄窄的屋檐下,看着雨水从屋檐上流下来,在我们面前形成了一道水帘。雨水飞溅起的细小水珠不时打在我们脸上,带来一丝凉意。

“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赵小芳叹了口气,“这雨季啊,一下就是半天。”

“是啊,”我附和道,“最近雨水确实多。”

一阵尴尬的沉默。

“你……在王家摘苹果啊?”赵小芳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嗯,”我点点头,“一天五块钱,还包顿午饭。”

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赵小芳说她喜欢做衣服,想开个裁缝铺;我说我喜欢修东西,想开个修理铺。不知不觉间,尴尬的气氛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雨越下越大,风也渐渐大了起来,吹得雨水都飘进了屋檐下,打湿了我们的衣角。

“要不……”赵小芳犹豫了一下,“你先进屋坐坐吧?反正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我有些不好意思:“这样不太好吧?你爹娘在家吗?”

“他们去县里了,”赵小芳解释道,“我爹去学校开会,我娘陪着去,说是顺便买些布料。估计得明天才回来。”

听她这么一说,我更加不好意思了。一个大小伙子,跑到一个姑娘家里去避雨,而且家里还没别人,这传出去多不像话啊。

但雨确实越下越大,风也越来越猛,已经把我的半边身子都淋湿了。

“这雨……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看着天空,苦笑道。

赵小芳也抬头看了看阴沉的天空,咬了咬嘴唇,似乎在考虑什么。突然,她像是下定了决心,转向我说道:

“李大勇,要不咱俩凑合过呗?”

我一听这话,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在原地,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应。

“凑合过”?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她……她是在向我……表白?不可能吧?我们才刚认识没多久啊!但是“凑合过”这种话,不就是……不就是要一起过日子的意思吗?

我的脑子里乱成一团,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你……你说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道,声音都变了调。

赵小芳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我说,你先进屋避避雨,咱俩凑合着对付一下这场雨呗。怎么了?”

听到这个解释,我如释重负,同时又有点莫名的失落。原来她说的“凑合过”,只是指一起对付这场雨啊。

“啊,哈哈,没什么,”我尴尬地笑了笑,“我还以为……”

“以为什么?”赵小芳追问道。

“没,没什么。”我连忙摇头,脸上有些发烫。

赵小芳看着我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睛瞪大了:“你该不会以为我……”

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不是,我没那个意思!”

赵小芳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李大勇,你这人可真有意思!我不过是让你进屋避避雨,你想到哪里去了?”

我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对不起,我真的没别的意思……”

“行了行了,”赵小芳摆摆手,笑得更开心了,“看你这一本正经的样子,逗你玩的。”

我这才松了口气,也跟着笑了起来。

在赵小芳的催促下,我终于跟着她走进了屋子。赵小芳给我倒了杯热水,又拿来一件她爹的衣服让我换上。我们一边吃着苹果,一边聊天,从家庭到梦想,从工作到生活。不知不觉间,外面的雨依然下个不停,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天都黑了,”赵小芳看了看窗外,有些担忧,“这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了。”

“那我……”我迟疑着,不知该如何是好。

赵小芳咬了咬嘴唇,最后终于开口道:“要不,你今晚就在我们家住下吧?反正我爹娘明天才回来,你可以睡杂物间。”

我愣住了,这个提议让我既意外又紧张。但现在这情况,我确实无法回家。

正当赵小芳在杂物间忙活的时候,突然,院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

“小芳!开门!爹娘回来了!”

我和赵小芳两人顿时如同被雷击中一般,僵在了原地。

“怎么会这么快回来了?”赵小芳小声惊呼,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

我也紧张得手心冒汗:“我、我是不是该藏起来?”

“来不及了!”赵小芳咬牙,“你就在这儿坐着,我去开门。”

她匆匆整理了一下衣服,深吸一口气,走向了院门。我则忐忑不安地坐在八仙桌旁,不知该如何是好。

“吱呀”一声,门开了。

“哎呀,这雨下得,把我们都困在县里了!幸好老王家有辆拖拉机要回来,我们才搭上这个顺风车!”赵老师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紧接着,赵老师和他的妻子走进了堂屋,看到坐在桌旁的我,两人同时愣住了。

“这是……”赵老师皱起眉头,目光在我和女儿之间来回扫视。

一瞬间,气氛凝固了。

“赵、赵老师好!赵阿姨好!”我噌的一下站起来,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我、我是李家的大勇,就是那个……”

“我知道你是李大勇,”赵老师打断了我,表情严肃,“我只想知道,你为什么会在我家?”

赵小芳连忙上前解释了事情的经过。赵母看了看窗外的倾盆大雨,又看了看我身上的衣服,忽然问道:“这件衣服……不是你爹的吗?”

赵小芳这才意识到我还穿着她爹的衣服,连忙解释:“他被雨淋湿了,我怕他着凉,就让他换了件干衣服。”

03

房间里再次陷入了沉默。赵老师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许久,我几乎能感觉到额头上的冷汗正一滴一滴往下淌。

突然,赵老师的表情松动了:“小伙子,我记得你。你在学校的时候挺聪明的,就是有点冒失。看来这毛病现在还没改啊,都能从树上掉进别人家院子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是,赵老师。我确实挺冒失的。”我尴尬地承认。

赵老师摆摆手:“行了,既然是这样,那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么大的雨,你也别急着回去了,在我们家吃顿饭再说。”

我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峰回路转,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有什么不好的?”赵老师大大咧咧地说,“你爹和我是老同学了,当年上学的时候,我没少蹭饭。今天你小子在我家吃顿饭,也算是还了当年的人情债。”

我这才知道,原来我爹和赵老师还有这层关系。

就这样,原本紧张的局面竟然变成了一顿温馨的家宴。饭桌上,赵老师询问了我的工作打算,我也如实相告,说想攒点钱在村里开个修理铺。

“这想法不错,”赵老师点点头,“村里确实需要这样的手艺人。”

饭快吃完的时候,赵老师突然说了一句让我和赵小芳都惊讶的话:“这小伙子不错,要不以后真凑合过?”

我一口水差点喷出来,赵小芳则涨红了脸:“爹!你瞎说什么呢!”

赵老师哈哈大笑:“怎么了?我看这小伙子挺不错的,勤快、孝顺,还会手艺。你不是一直说想找个踏实的?比那些整天想着去城里的强多了。”

“爹!”赵小芳羞得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



我的脸也烧得厉害,不知该说什么好。但心里却泛起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那天晚上,雨终于停了,赵老师非要送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和我聊了很多,说起了我爹年轻时的事,也说起了赵小芳小时候的趣事。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赵小芳的身影,她的笑容,她说话时的神态,她做的那身蓝格子布衫……还有赵老师那句半开玩笑的话:“这小伙子不错,要不以后真凑合过?”

第二天一早,我就起床了,心里惦记着还没完成的摘苹果工作。但更让我惦记的,是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赵小芳。

“大勇,你今天去哪儿啊?这么早就起来了。”娘一边生火一边问道。

“还是去王家摘苹果,”我回答,然后犹豫了一下,“娘,赵老师家那个闺女,你见过吗?”

娘抬头看了我一眼,眼中带着笑意:“怎么,看上人家姑娘了?”

“没有没有,”我连忙否认,“就是昨天她帮了我,想着要不要去谢谢人家。”

“赵小芳啊,是个好姑娘,”娘点点头,“手巧,懂事,在村里口碑也好。前些日子还给我做了双布鞋呢,穿着可舒服了。”

吃过早饭,我借口要早点去摘苹果,匆匆出了门。但我的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朝着赵家的方向走去。

走到赵家门口,我犹豫了。要不要敲门?敲了门该说什么?正当我在门外踌躇的时候,门突然开了,赵小芳提着一个竹篮走了出来。

“李大勇?”她看到我,明显吃了一惊,“你怎么来了?”

“我……”我挠挠头,“我是来谢谢你昨天的帮忙的。”

赵小芳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不用谢,举手之劳。”

“你去干嘛?”我指了指她手中的竹篮。

“去集市上买些针线,”赵小芳回答,“家里的线快用完了。”

“我、我正好也要去集市,”我脱口而出,“要不咱们一起?”

赵小芳轻笑一声,似乎看穿了我的小心思:“行啊,那就一起吧。”

04

就这样,我们一起走在去集市的小路上,初秋的阳光暖洋洋的,照在身上很舒服。

自从那次之后,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经常路过赵家,有时是帮着修理院子里的水井,有时是送一些自家地里刚收获的蔬菜,有时仅仅是路过,和赵小芳打个招呼。

渐渐地,村里人开始注意到了我和赵小芳的来往。

“哟,大勇,又去赵老师家啊?”村里的老王大爷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看到我经过,打趣道。

“嗯,去帮赵老师修修院墙。”我面不改色地回答。

“修院墙?”老王大爷呵呵一笑,“上周不是刚修过吗?这么勤快啊?”

不仅是老王大爷,村里的婶子阿姨们也开始议论纷纷。有一次,我在村口的小卖部买东西,就听到几个婶子在小声议论:

“听说了吗?李家大勇和赵老师家闺女好像有点那个意思了。”

“是吗?那可是门好亲事啊!赵老师家闺女可是个好姑娘,会做一手好针线活。”

“可不是嘛,李大勇也不错,孝顺,能干,就是家里条件差了点。”

听到这些话,我心里有些复杂。一方面,我确实对赵小芳有好感,但另一方面,我又担心自己的条件配不上她。

一天下午,我正在修理家里的拖拉机,赵小芳突然来了。她手里拿着一个包袱,脸上带着笑容:“给,这是我给你做的衬衫,你试试合不合身。”

我惊讶地接过包袱,打开一看,是一件深蓝色的衬衫,布料虽然普通,但做工精细,每一个线脚都整整齐齐。

“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我有些不好意思。

“有什么贵重的,”赵小芳摆摆手,“就当是感谢你帮我家修院墙的回礼。”

在她的坚持下,我只好收下了这件衬衫。当晚,我试穿了一下,发现竟然非常合身,仿佛是量身定做的一般。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赵小芳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地点也从最初的赵家院子,扩展到了村里的各个角落:村口的大槐树下,田间的小路上,河边的石块上……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笑声。



有一次,我帮赵小芳挑水回家,路上我们聊起了各自的梦想。

“小芳,”我突然开口,“你有没有想过,以后……”

“以后什么?”赵小芳侧过头,好奇地看着我。

“以后的日子,”我鼓起勇气,“我是说,你有没有想过,你以后想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赵小芳低下头,轻声道:“我没想过要找什么样的人,只是希望能找个踏实肯干、疼爱我的人,一起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动,正想说点什么,赵小芳却突然站了起来:“天不早了,我得回去了,我爹娘该等急了。”

就在我和赵小芳的感情逐渐升温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