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医院的走廊上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气味,病床上的林母呼吸微弱,脸色蜡黄。
她费力地睁开双眼,声音断断续续地对坐在床边的女儿林悦,和站在一旁的儿子林强说:
"强子,悦儿,我时日不多了,有些事情要交代清楚。"
林母示意律师宣读她的遗嘱:"我名下的两套房产,均由儿子林强继承;我个人的银行卡一张,交由女儿林悦,卡内有两万元。"
林强听完,脸上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
那两套房子位于市中心,价值至少三百万。
林悦低着头,没有说话。十年来的日夜照料,换来的却只是区区两万元。
林母似乎看出了女儿的心思,虚弱地伸出手,将一张银行卡塞进林悦手中:"悦儿,这卡给你,密码是你的生日。虽然不多,但这是妈的一点心意。"
林悦握住母亲的手,强忍泪水:"妈,我明白的,您放心。"
三天后,林母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葬礼过后的第五天,林悦来到银行,准备查询那张银行卡的余额。
没想到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她瞬间愣住了……
1
十年前的那个下午,林悦刚从公司面试回来,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工作。
刚进家门,电话铃声就突兀地响起。
"你是林秀芝的女儿吗?她突发脑溢血,现在在市第一医院抢救。请尽快过来!"
这个电话彻底改变了林悦的人生轨迹。
赶到医院时,医生刚做完紧急手术,神情凝重:"手术很成功,但因为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患者左侧身体可能会永久性偏瘫,需要长期护理。"
林悦如遭雷击,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母亲一直是个坚强独立的女人。
自从父亲因车祸去世后,她一个人把兄妹俩抚养长大,既当爹又当妈,从未向命运低头。
如今,这个顶梁柱轰然倒塌,林悦不知该如何面对。
她立即联系了在深圳工作的哥哥林强。
"什么?妈脑溢血?"电话那头的林强显得很震惊,"现在情况怎么样?需要钱吗?"
林悦简单说明了情况,林强承诺会尽快赶回来。
三天后,林强终于出现在医院。他看上去疲惫不堪,显然是连夜赶路。
"医生怎么说?妈什么时候能好?"他焦急地问。
林悦把医生的诊断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哥哥。听完后,林强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你的意思是,妈以后可能要长期瘫痪在床?需要有人专门照顾?"
林悦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决定:"我准备辞掉工作,留下来照顾妈。"
林强皱起眉头:"你疯了?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这么放弃?"
"那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林悦反问,"妈需要人照顾,总不能送养老院吧?"
林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工作刚起步,正是关键时期,实在脱不开身。要不这样,我每个月寄钱回来,雇个保姆照顾咱妈?"
林悦看着哥哥,心里有些失望,但也理解他的难处。
最终,林悦婉拒了北京公司的工作,留在了家乡,一边在当地一家普通公司上班,一边照顾母亲。
林强承诺每个月寄回5000元,作为母亲的医疗费和护理费。
起初,林强确实按时汇款,但随着时间推移,汇款逐渐变得不规律,有时甚至会"忘记"。
每当林悦提醒他,林强总会找各种理由:"这个月公司资金周转有问题","刚买了房子,首付压力大","孩子上学要交费"……
渐渐地,林悦不再奢望哥哥的资助,独自承担起照顾母亲的全部责任。
2
照顾一个瘫痪病人,远比林悦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早上六点起床,先给母亲翻身、擦洗、喂药、喂早餐,然后匆匆赶去上班。
中午利用午休时间回家照看母亲,晚上下班后继续照料至深夜。
母亲的情况时好时坏,有时会突发高烧或者压疮感染,林悦不得不请假带她去医院。
公司领导虽然体谅她的处境,但频繁的请假还是影响了工作表现和晋升机会。
林悦的同事们一个个结婚生子,升职加薪,而她的生活仿佛停滞不前。
三十岁生日那天,林悦独自一人在医院陪护母亲。看着病床上的母亲,她不禁红了眼眶。
母亲似乎察觉到了女儿的情绪,用仅能活动的右手轻轻拍了拍她:"傻孩子,别为妈妈难过。你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林悦擦干眼泪,微笑道:"妈,我很好。有你在,我就很幸福。"
这并非完全是违心之言。尽管生活艰辛,但照顾母亲的过程中,林悦也收获了许多感动和成长。
她学会了各种护理技能,能熟练地为母亲按摩、翻身、理疗;她研究中医食疗,尝试各种能促进母亲康复的方法;她甚至自学了心理学,以更好地帮助母亲调整心态。
最重要的是,她和母亲之间的感情变得前所未有地深厚。
在那些安静的夜晚,母亲会讲述她年轻时的故事,分享人生的智慧和教训。林悦则会读书给母亲听,或者安静地陪伴。
有时,她会想起小时候生病时,母亲彻夜不眠地守在床边的情景。如今,角色对调,她成了母亲的守护者。
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任何事业成就都无法比拟的珍贵。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母亲的医药费逐年增加,而林悦的工资却增长缓慢。为了节省开支,她不得不放弃一切不必要的消费。
每当林悦提起经济困难,林强总会说:"再坚持一下,等我赚到钱,一定好好孝敬妈。"
但是,据林悦所知,林强在深圳已经买了两套房,生活优渥,却始终没有实质性地分担照顾母亲的责任。
兄妹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你本来可以找个保姆照顾妈,非要自己亲力亲为,现在怪我不出钱?"林强在一次电话中这样说。
林悦气得发抖:"妈需要的不只是基本生活照料,还需要情感陪伴!你以为花钱雇个保姆就完事了?"
"那是你的选择!我工作那么忙,总不能放弃事业回家照顾妈吧?"林强反驳道。
这样的争执越来越频繁,最终两人几乎断绝了联系,只在必要时通过短信交流。
就在林悦感到最无助的时候,命运给她送来了一份意外的礼物。
3
那是林悦带母亲去康复中心做理疗的日子。
她推着轮椅刚进门,就被一个高大的身影撞了个满怀,差点摔倒。
"对不起!"那人连忙扶住她,"我太着急了,没看路。"
抬头一看,是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医生,胸牌上写着"赵明,康复科主任"。
林悦笑了笑:"没关系,我们没事。"
赵明蹲下来,关切地询问林母的情况,然后仔细查看了她的病历。
"你母亲的情况我很熟悉,我可以制定一个更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他热心地说,"如果方便,我可以教你一些在家也能做的康复训练。"
就这样,赵明成了林悦照顾母亲路上的一盏明灯。
他不仅在专业上给予指导,还经常主动帮忙,有时下班后会到林悦家中,帮助她为母亲做训练。
在朝夕相处中,赵明被林悦的孝心和坚强所打动;林悦则欣赏赵明的专业和善良。
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一年后,他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
婚后,赵明搬进了林悦的小公寓,分担照顾林母的责任。
有了丈夫的支持,林悦的生活总算轻松了一些。赵明不仅在照顾母亲上给予了极大帮助,还在经济上补贴家用,减轻了林悦的压力。
林强得知妹妹结婚的消息,特意从深圳赶回来参加婚礼。
看到妹妹终于找到了归宿,他似乎松了一口气,婚礼上还特意送了一个大红包,算是这些年未尽责任的一点补偿。
"妹夫,以后我妈和妹妹就拜托你了。"林强拍着赵明的肩膀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推卸责任的轻松。
赵明只是礼貌地点头。
婚后的日子虽然依然忙碌,但因为有了彼此的支持,林悦和赵明还是创造出了许多温馨时刻。
他们会在母亲睡下后,一起在阳台上喝茶聊天;周末会轮流照顾母亲,让对方有时间休息或处理个人事务;有时甚至会带着母亲一起去公园散步,享受难得的家庭时光。
就这样,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
这一年,林母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医生诊断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初期,加上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林悦立即通知了林强,请他尽快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
三天后,林强带着妻子和儿子匆忙赶到。看到病床上憔悴的母亲,他的眼眶瞬间红了。
"妈......"林强握住母亲的手,声音哽咽。
林母微微睁开眼睛,认出了久未谋面的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这时,她突然示意林悦拿过纸笔,艰难地写下了几个字:"叫律师来......"
第二天,律师带着公证过的遗嘱出现在病房。
"我们家的这套房子,由儿子林强继承;我个人的银行卡一张,交由女儿林悦,卡内有两万元。"
听完遗嘱内容,林强明显松了一口气,而林悦则低着头,不发一言。
林母将银行卡交给林悦,虚弱地说:"悦儿,这些年辛苦你了。这卡里的钱不多,但妈的心意你要记住。"
林悦攥紧银行卡,点点头:"妈,我明白的。"
三天后,林母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十年的病痛折磨。
4
葬礼后的第三天,林强找到林悦,开门见山地说:"妹,我准备把那套房子都卖了,顺便把这套老房子也腾出来,你们尽快搬走吧。"
林悦愣住了:"妈走才几天,你就急着卖房子?"
林强不耐烦地说:"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我总不能两边跑吧?卖了换钱多好。"
赵明听不下去了:"林强,你们姐弟感情我不干涉,但你也太过分了吧?悦悦照顾了母亲十年,任劳任怨,你让她多住几天都不行?"
林强脸色一沉:"照顾母亲是她自己的选择!我这些年也没少寄钱回来。况且这房子是妈留给我的,我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林悦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好,我们三天内搬走。"
赵明还想说什么,被林悦拉住了手腕,轻轻摇了摇头。
接下来的两天,林悦夫妇忙着整理行李和寻找新住处。
林悦没多少存款,搬家后的第一天,林悦想先把母亲给的那张卡里的钱取出来。
密码输入后,卡里确实只有两万元,林悦把钱转出来,正准备离开,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男子叫住了她:"请问是林悦女士吗?"
林悦点点头,疑惑地看着对方。
"我是李律师,是您母亲林秀芝女士的委托人。"男子递上名片,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袋:"这是林女士生前委托我保管的文件,请您过目。"
林悦打开后,看到文件内容,瞬间愣住了,没想到,母亲还有这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