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小陈,听说黄沙村的水蜜桃品质特别好,明天你去哪边看看?”老板拍拍我的肩膀。

我点头应下,收拾好文件准备出发。

第二天清晨,驱车前往黄沙村的路上,绵延的山脉如同一幅水墨长卷徐徐展开。

“您好,请问哪里有水蜜桃收购啊?”我停下车询问一位正在路边除草的中年妇女。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脸上露出友善的笑容:“我家就有,要不你去我家看看?顺便中午留下来吃个便饭吧。”

01

初夏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方向盘上,我开着面包车行驶在通往黄沙村的乡间小路上。

这是我入职“丰收果品”公司的第三个月,负责收购各乡村的水果,供应给城里的超市和水果店。



老板刘总昨天特意嘱咐我:“小陈,我听说黄沙村的水蜜桃今年长势特别好,你明天过去看看,如果品质确实不错,就多收一些。”

我点头答应,心里却有些忐忑。黄沙村位于县城西北方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落,我从未去过那里。

不过,作为一名尽职的收购员,探索新的水果产地正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车窗外,成片的农田渐渐被丘陵和梯田取代,道路也从宽阔的柏油路变成了崎岖的盘山公路。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与城市里的尾气和灰尘截然不同。

大约行驶了一个半小时,我看到了路边的村口石碑:黄沙村。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村庄,房屋零散地分布在山坡上,间杂着大片的果园和农田。

从高处俯瞰,整个村子如同被绿色的海洋环绕,显得宁静而祥和。

我放慢车速,小心翼翼地沿着狭窄的村道前行。村里安静得出奇,只有几位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几个孩子在空地上玩耍。

我知道,这是典型的留守村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看家守望。

正当我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时,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路边的菜地里除草。我停下车,摇下车窗问道:“您好,请问哪里有水蜜桃收购啊?”

那位妇女约莫四十岁左右,皮肤被太阳晒得微黑,但眉眼间透着一股利落和干练。

她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上下打量了我和车子一番。

“你是从城里来收桃子的吗?”她问道,声音里带着浓重的乡音。

我点点头:“是的,我是丰收果品公司的收购员,听说你们村的水蜜桃品质很好,特意来看看。”

她的眼睛一亮:“是城里那家大公司啊?我家就有桃子,刚好快成熟了,要不你去我家看看?顺便中午留下来吃个便饭吧,山路远,回去不方便。”

我有些犹豫。按公司规定,我应该先去村委会了解情况,再统一安排收购事宜。

但这位妇女看起来很热情,也许我可以先去她家了解一下当地水蜜桃的品质和价格行情。

“好的,那就麻烦您了。”我微笑着回答。

“不麻烦,不麻烦,”她放下手中的农具,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我叫张丽,你跟着我的车走就行。”

我这才注意到路边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张丽熟练地跨上车,朝我做了个跟上的手势,然后发动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驶去。

我跟在她的三轮车后面,车子缓缓爬升。路的两旁是成片的桃树,枝头上挂满了还未完全成熟的水蜜桃,青中带红,看起来再过几天就能采摘了。

大约行驶了十分钟,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一处院落。那是一栋砖瓦结构的两层楼房,院子里种着各种蔬菜和花卉,门前有一条小溪流过,环境十分优美。

“到了,这就是我家,”张丽停下车,热情地招呼我,“你把车停院子里吧,这里很安全。”

我照做了,然后跟着她走进院子。院子收拾得很干净,一侧搭着葡萄架,绿荫如盖;另一侧是一小片菜地,种着各种时令蔬菜。

房子虽然不算豪华,但很整洁,能看出主人的用心打理。

“嫂子家的环境真好啊,”我由衷地赞叹,“这么安静,空气又好。”

张丽笑了笑:“农村能有什么好的,就是清净。城里才是繁华热闹。”尽管这么说,但她脸上掩饰不住的自豪还是出卖了她对自己家园的喜爱。

“你先坐,我去沏茶。”张丽招呼我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坐下,自己转身进了厨房。

趁这个空挡,我环顾四周,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户人家的信息。院墙上挂着几张照片,是一家人的合影。照片中的张丽站在一个魁梧的男子旁边,两人中间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看样子是他们的儿子。

“给,喝茶。”张丽端着两杯茶走过来,递给我一杯,“尝尝我们这的山茶,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名茶,但味道还不错。”

02

我接过茶杯,品了一口,确实清香扑鼻:“很好喝,比城里卖的茶叶香多了。”

张丽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是,我们这山高林密,茶叶自然生长,没有污染。”她顿了顿,问道,“对了,还没请教贵姓?”

“我姓陈,叫陈明,今年二十八岁,刚到丰收果品公司工作没多久。”我简单介绍了自己。

“陈收购员是吧,我们这的水蜜桃再过三四天就能大量成熟了,”张丽说道,“我家有三亩地的桃子,去年都是自己卖,挺辛苦的。如果你们公司能全部收购,价钱合适的话,我们就不用再为销路发愁了。”



我点点头:“我今天主要是来考察一下品质和产量,如果符合公司要求,我们当然愿意合作。能带我去果园看看吗?”

“当然可以,果园就在后山,走路十分钟就到。”张丽站起身,“现在去看看吧,趁着太阳还不是很毒。”

我跟着张丽沿着一条小路向山上走去。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林,偶尔能看到野花在林间绽放。

张丽走在前面,步伐轻快灵活,完全不像城里人印象中笨重的农村妇女。

她穿着简单的蓝色工装裤和格子衬衫,头发随意地扎成一个马尾,言谈举止间透着一种朴实的气质。

“嫂子,你家就你一个人吗?”我好奇地问。

张丽的脚步微微一顿,但很快又恢复正常:“我家男人在广东打工,儿子在县城读高中,平时就我一个人在家。”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村里像我这样的人多着呢,男人出去打工,女人在家种地带孩子,已经习惯了。”

我听出了她话语中的孤单,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她。好在很快就到了果园,眼前的景象让我暂时忘却了刚才的尴尬。

大片的桃树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枝头挂满了即将成熟的水蜜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海洋,蔚为壮观。

“哇,好大的果园!”我不禁赞叹道。

张丽自豪地说:“这三亩地是我丈夫的爷爷种下的,传到我们这一代已经四十多年了。我们从不用化肥农药,全靠有机肥和人工除虫,所以桃子特别甜,皮薄肉嫩。”

我走进一棵桃树,摘下一个看起来比较成熟的桃子,仔细观察。这桃子个头适中,外表呈现红里透粉的色泽,轻轻一捏,肉质细腻,香味扑鼻。

“可以尝尝吗?”我问道。

“当然可以,”张丽笑着说,“不过这几天的还没完全熟,要再等三四天口感才最好。”

我小心地咬了一口,果然如张丽所说,桃子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已经能尝出其特有的甜蜜和微酸,肉质多汁,口感极佳。这品质绝对符合公司的收购标准,甚至可以作为高端水果销售。

“嫂子,你家的桃子品质确实很好,”我由衷地说,“如果全部都是这个品质,我们公司肯定愿意收购。”

张丽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真的吗?那太好了!前几年都是自己去县城卖,辛苦不说,价钱还不稳定。去年赶上雨季,很多桃子都烂在了树上,真是可惜了。”

我拿出手机,拍了几张桃树和桃子的照片,准备回去向老板汇报。

接着,我们又在果园里转了一圈,我大致估算了一下产量和成熟时间,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收购计划。

正午的阳光已经变得炙热,我们决定回屋休息。回去的路上,张丽告诉我村里其他几家也种了水蜜桃,但面积都不大,加起来也就七八亩地。

如果我有兴趣,她可以帮我联系其他果农。

“那就麻烦嫂子了,”我感激地说,“下午我可以去村委会了解一下整体情况,也方便统一安排收购事宜。”

“没问题,我午饭后带你去。村长是我表哥,有我在,办事会更方便些。”张丽热情地说。

03

回到院子里,张丽招呼我在石桌边坐下休息,自己则进了厨房准备午饭。

我掏出笔记本,开始整理上午的考察情况,同时给老板发了几张果园的照片和初步评估。

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炒菜的香气,令人食欲大增。

我放下笔记本,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眺望远处的山峦,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

不知不觉中,我的思绪飘到了张丽身上。作为一个留守妇女,她独自一人管理着家庭和果园,生活一定很不容易。想到这里,我对她多了几分敬佩。

在城市里,很多人抱怨生活的压力和不易,却很少想到在这样的山村里,还有人默默地承受着更大的孤独和辛劳。

“陈收购员,吃饭了!”张丽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转身走向屋内,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农家菜:炒青菜、回锅肉、蒜泥茄子、番茄炒蛋,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鸡汤。

“嫂子,太丰盛了吧,准备这么多,我怪不好意思的。”我有些惊讶于这一桌丰盛的午餐。



张丽笑着摆摆手:“乡下人家招待客人就这样,没什么好不好意思的。趁热吃吧,别客气。”

我落座后,张丽给我盛了一碗米饭,又夹了一块肉放在我碗里:“多吃点,城里人太瘦了,看你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不常干重活。”

这种热情朴实的款待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连连道谢。张丽却很自然,边吃边跟我聊起了村里的情况。

“我们黄沙村现在常住人口不多了,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张丽叹了口气,“像我丈夫,已经在外面打工十几年了,一年到头也就过年回来住半个月。”

“那一定很辛苦吧,”我真诚地说,“一个人照顾家里和果园。”

张丽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有些感动于我的理解:“习惯了。刚开始确实不适应,特别是儿子小的时候,又要照顾他,又要种地。现在他上高中了,寄宿在学校,家里更是清静了。”

“那平时有什么乐趣吗?”我好奇地问。

“乐趣?”张丽似乎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顿了顿,“种种菜,养养花,看看电视吧。忙的时候顾不上想那么多,闲下来了,才会觉得日子过得慢。”

午饭后,张丽坚持不让我帮忙收拾餐桌,催我在院子里的摇椅上休息一会儿。

初夏的阳光透过葡萄架的缝隙洒在院子里,形成斑驳的光影。

微风拂过,带来一阵清凉和花草的香气。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张丽在厨房里洗碗的声音,还有她轻轻哼唱的山歌。

那歌声悠扬婉转,透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如同这山间的清风,轻轻拂过人心。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阵脚步声惊醒。张丽站在我面前,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头发也重新梳理过,看起来比上午在地里干活时精神多了。

“睡得还好吗?”她微笑着问。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坐直身体:“不好意思,太舒服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乡下空气好,很多城里人来了都说睡得特别香。”张丽笑着说,“休息好了吧?我们去村委会吧。”

我点点头,起身跟着她走出院子。太阳已经偏西,热度减退了不少。

我们沿着村道向村委会走去。路上,张丽热情地向我介绍着路过的每一户人家的情况,谁家种水果,谁家养猪,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她的语气中透着对家乡的熟悉和热爱。

走了约莫十五分钟,我们来到了村委会。这是一栋两层小楼,墙壁刷着标准的白色和蓝色,门口挂着“黄沙村村民委员会”的牌子。

村委会里静悄悄的,似乎没有人。张丽熟门熟路地走进去,喊道:“表哥,有人吗?”

过了一会儿,从里屋走出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头发有些花白,脸上带着农民特有的黝黑和质朴。

“丽子,什么事啊?”他问道,目光却落在了我身上。

张丽介绍道:“表哥,这是城里丰收果品公司的陈收购员,来收购咱们村的水蜜桃的。”

我连忙上前握手:“您好,我是陈明,听说贵村的水蜜桃品质很好,特意来考察一下。”

村长眼睛一亮:“欢迎欢迎!来,坐下聊。”他热情地招呼我们进了会议室,倒了茶,然后详细介绍起了村里的水蜜桃种植情况。

04

据村长介绍,全村共有十五户人家种植水蜜桃,总面积约二十亩,年产量在四万斤左右。

由于地处山区,水源充足,光照适宜,这里的水蜜桃特别甜,深受周边县城消费者的喜爱。

但由于交通不便,大部分果农只能自己去县城卖,或者等收购商上门,价格常常被压得很低。

“如果你们公司能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对我们村民来说是一件好事。”村长真诚地说。

我表达了公司的诚意:“我们公司一向注重产品质量和农民利益。如果达成合作,我们会提供合理的价格,并负责运输,减轻果农的负担。”



接下来,我们详细讨论了收购时间、价格和运输等具体事宜。村长非常配合,还提供了村里各户果农的联系方式和种植面积。

交谈中,我注意到村长对张丽格外关照,不时询问她的意见,态度尊重。

看来张丽在村里的地位不低,或许不仅仅因为是村长的表妹,也与她个人的能力有关。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结束了在村委会的讨论。

村长热情地留我吃晚饭,被我婉拒了。我计划下午再去几户果农家实地考察一下,然后返回县城。

“那我让丽子带你去转转,她对村里的情况最熟悉了。”村长说。

就这样,在张丽的带领下,我们又走访了三家种植水蜜桃的农户。

每家的情况大同小异,桃子品质都不错,农户们对有公司来收购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天色渐晚,我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六点了。如果现在动身回县城,天黑前应该能到。正当我准备告辞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

“看样子要下大雨了,”张丽抬头看着天空说,“山区的雨来得快,你现在上路不安全。要不,今晚就住在我家吧,明天一早再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