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带走他吧,这是我唯一的请求。」

雨打芭蕉,一位年轻女子将襁褓中的婴儿和一把古旧的铜锁递给面前的农家夫妇,声音里满是哀伤与不舍。

「这把锁上刻着『缘』字,它会是我们将来相认的信物。」她轻声说完,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夜色中。

雨水冲刷着她的泪痕,却冲不走那份撕心裂肺的痛。

四十五年后,李志强坐在自家的老宅里,手中紧握着那把布满锈迹的铜锁,看着窗外纷飞的柳絮。养父临终前告诉了他尘封已久的身世秘密。

「是时候去寻找那个未曾谋面的女人了。」他喃喃自语,目光坚定。

上海,或许那里有他人生的另一半答案。



01

初夏的乡村,麦浪翻滚,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李志强站在村口的那棵老槐树下,望着养父新立的墓碑,心情复杂。

「爹,您为什么要等到最后才告诉我?」他低语道,声音中满是悲伤。

树影婆娑,仿佛是养父在天之灵的回应。

几日前的那个雨夜,躺在病榻上的养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拉住了他的手。

「志强,有件事我一直瞒着你。」养父的声音微弱,「你不是我们亲生的。你亲生母亲是上海来的知青,75年因为政策问题下放到我们大队。后来,她有了你,但知青不允许在农村成家立业,你出生几个月后,她就被召回城里了。」

李志强呆立在病床前,仿佛被雷击中,一时语塞。

「她不是不要你,是不得已啊。」养父的眼中噙着泪水,「她留下了她在上海的地址,说等你长大了,如果你想找她,可以去看看。」

「那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告诉我?」李志强艰难地问道。

养父长叹一口气,「我和你养母怕你离开我们去找她。但现在,我时日不多了,这个秘密不能再带进棺材里。箱子里有她留下的地址和一把铜锁,你拿去看看吧。」

这一刻,李志强感觉自己的人生突然被撕裂成了两半。

养父离世后,李志强从老房子的柜子里找到了一个小木匣,里面静静躺着一张泛黄的纸条和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

铜锁上隐约可见一个「缘」字,纸条上工整的字迹写着:上海市沧浪区青云巷15号。

他的儿子小李站在门口,小心翼翼地问:「爸,你真的决定去上海找外婆吗?」

李志强望着窗外的晚霞,沉默良久,「是啊,四十五年了,也该去寻找那个未曾谋面的女人了。」

当晚,李志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窗外蝉鸣阵阵,仿佛在为他即将踏上的寻亲之路奏响前奏曲。

「明天就去上海了,不知道她还在不在那个地址,更不知道她是否愿意认我这个儿子。」他自言自语道,心中忐忑不安。

这一生中,他从未离开过这个小县城,明天他就要踏上前往陌生大都市的旅程。

小李推门而入,递给他一杯热茶,「爸,我查过了,青云巷这个地址可能已经变了,上海这些年变化特别大。」

「总要去看看,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以后不会留下遗憾。」李志强微微一笑,尽管心中忐忑,却坚定地握紧了那把铜锁。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不少乡亲都来为他送行。



「志强啊,上海那地方可不比咱们这儿,路上小心点。」村支书拍着他的肩膀叮嘱道。

送行的乡亲们眼中的关切让李志强心头一热,四十五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把他当作自己人。

胖婶塞给他一包家里腌制的咸菜,「带上点家乡的味道,想家的时候尝尝。」

李志强将铜锁和地址条小心翼翼地放在贴身的口袋里,踏上了去往县城汽车站的路。

小李坚持要陪父亲一起前往,「爸,我得和你一起去,总不能让你一个人面对这一切。」

「也好,有你在我身边,我心里踏实一些。」李志强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动车缓缓启动,车窗外的田野、村庄飞速后退。李志强的目光停留在远处的青山上,思绪早已飘向那个素未谋面的母亲。

「爸,你想过见到外婆会是什么样子吗?」小李轻声问道。

「我连她的样子都不知道,甚至连她叫什么名字都不清楚,只知道她是上海来的知青。」李志强微微摇头,眼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列车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仿佛他们正穿越时空的通道,向那未知的过去靠近。

02

六小时后,动车驶入上海虹桥站,喧嚣的人潮让李志强感到一阵眩晕。

站台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景象让父子俩一时不知所措。李志强下意识地拉紧儿子的手,生怕在这陌生的城市走散。

「走吧,先找个地方住下,然后去看看那个地址。」李志强努力镇定下来,带着儿子走出车站。

上海的繁华远超他们的想象,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人群让习惯了乡村宁静的他们有些不适应。

「爸,你看那边,好高的楼啊!」小李指着远处一座摩天大楼惊叹道。

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他们像两只迷路的蚂蚁,渺小而无助。

他们在地铁站附近找了一家经济型酒店住下。李志强坐在床边,反复查看那张已经泛黄的地址条。

「青云巷15号,不知道现在还存在不存在。」他自言自语,眉头紧锁,脑海中幻想着四十五年前那位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年轻女子。

吃过简单的午餐后,父子俩按照导航找到了地址条上所说的区域,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原本应该是青云巷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现代化的商业区,高耸的写字楼取代了老式的弄堂。



「爸,这里好像已经拆迁了。」小李失落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李志强站在原地,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四十五年的期待在这一刻化为泡影。

就在他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人从旁边经过,好奇地看了他们一眼。

「看你们的样子,是在找地方吧?」老人和蔼地问道。

「是啊,我们在找青云巷15号,您知道这个地方吗?」李志强连忙上前询问。

老人捋了捋胡须,「青云巷啊,那都拆了有30多年了。现在变成了这片商业广场。」

李志强的心像是被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住,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那您知道当年住在这里的居民后来都搬到哪里去了吗?」他不甘心地追问。

老人思索片刻:「大多数都搬到了新城区的回迁房,也有拿了补偿款自己去别处买房的。具体的,我也说不准。」

小李看出父亲的失落,赶忙问道:「那您认识一位70年代从农村返城的知青阿姨吗?当时可能二十多岁。」

「知青?」老人眯起眼睛,似乎在努力回忆,「70年代返城的知青在这一带还真不少,你们要找的是谁啊?」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李志强无奈地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那把旧铜锁,「只有这个和一个旧地址。」

铜锁在阳光下闪烁着暗淡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老人接过铜锁,仔细查看:「这铜锁上刻的是『缘』字吧?有点眼熟...」

李志强心头一震,急切地问道:「您认识这把铜锁?」

「不敢说认识。」老人缓缓说道,「但我记得当年巷子里有个姓宋的女知青,回城前总是戴着一个铜锁项链,好像上面也有字。」

一丝希望在李志强心中燃起,「那您知道这位宋女士现在在哪里吗?」

老人摇摇头:「都四十多年了,谁还记得那么清楚。不过你可以去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问问,说不定那里有档案记录。」

希望之火在李志强心中微弱地燃烧,他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

父子俩感谢老人,按照指引找到了附近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

中心里的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小伙,听了他们的请求后有些为难:「老档案都转到区档案馆了,而且个人信息不能随便查询,您有什么能证明亲属关系的材料吗?」

李志强只能拿出铜锁和地址条,讲述自己的寻亲故事。

「这样吧,」年轻人同情地说,「我认识区档案馆的一位老师,我可以帮您联系一下,看能不能帮到您。」

李志强握着年轻人的手,几乎要流下眼泪,在陌生的城市里,每一份善意都弥足珍贵。

「刚才那位老人说可能是姓宋。」小李补充道。

年轻人点点头,拨通了电话,简单说明情况后,转向李志强:「周老师说可以帮您查一查,但需要您亲自去档案馆。」

他们拿着地址和联系人信息,立刻乘坐地铁前往区档案馆。

档案馆位于一栋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内,门口的石狮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按照指引,他们找到了周老师,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

「小徐已经告诉我你们的情况了,」周老师和蔼地说,「75年返城的知青资料,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找到。」

李志强的手心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四十五年的未知即将揭晓。

周老师带着他们来到一间档案室,启动电脑,输入了一些检索条件。

「有了,75年至76年间从农村返城的女知青中,姓宋的有三位。」周老师调出档案信息,「宋玉华,76年返城;宋明月,75年返城;还有宋雨嫣,75年返城。」

「75年刚好是我出生的那一年,」李志强思索着,「这两位75年返城的,有更详细的信息吗?」

周老师浏览着电子档案:「宋明月,女,1953年生,1972年下乡至江西省铜鼓县桃源村,75年6月因特殊情况批准返城。」

「特殊情况?」李志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

这四个字背后,或许就藏着他身世之谜的钥匙。

周老师摇摇头:「档案上只写了这么多,那个年代的记录都很简略。」

「那宋雨嫣呢?」小李追问道。

「宋雨嫣,女,1955年生,1973年下乡至福建省长汀县红土乡,75年8月返城。」

李志强心中一动,75年6月,正好是他出生的时间,会不会是那位叫宋明月的?

「能查到宋明月现在的住址吗?」他急切地问道。

周老师面露难色:「这需要调阅人事档案,按规定必须要有直系亲属证明才行。」

希望的火苗又一次摇曳不定,李志强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

「不过,」周老师继续道,「档案里有她当年的工作单位,上海第三纺织厂。你们可以去那里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找到了解她的人。」

拿到这条宝贵的线索,父子俩再三感谢周老师,离开档案馆时已是傍晚时分。

回到旅馆,李志强在床边坐了很久,窗外是上海璀璨的夜景,与他们的小县城截然不同。

陌生的城市声响中,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期待交织。

小李打开窗户,让夜风吹进房间:「爸,如果明天真的找到宋奶奶,你打算怎么跟她相认?」

李志强沉思片刻:「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可能会问她当年为什么离开,也可能什么都说不出来,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

夜深了,城市的喧嚣渐渐平息,但李志强依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太多的问题缠绕在他心头,却又不知从何问起。

四十五年的空白,该如何填补?那个未曾谋面的女人,会接纳这个早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吗?

03

第二天一早,他们便前往上海第三纺织厂,这座老厂房已经有些破旧,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到了工厂门口,保安告诉他们没有权限查询员工信息,除非有明确的证明。



李志强的脸上写满失望,「就不能通融一下吗?这对我很重要。」

「规定如此,没办法。」保安公事公办地说道。

就在希望即将破灭之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叫住了他们。

「小伙子,听说你在找一位老职工?」老师傅从厂区里走出来,好奇地问道。

李志强赶紧点头,再次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展示了那把旧铜锁。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满是期待。

老师傅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我在这厂里干了四十多年了,对老职工都有印象。我好像记得确实有一位宋明月,是70年代中期从农村返城后来厂里工作的。」

李志强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您...您知道她现在在哪儿吗?」

久旱逢甘霖,他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她十年前退休了,好像搬到了江宁区的一个小区住。我们退休职工有时候会一起聚会,还能见到她。」老师傅思索道,「不过,你确定她就是你要找的人吗?」

「我不能确定,但值得一试。」李志强坚定地说。

老师傅犹豫了一下,最终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地址:「江宁区锦绣华庭3号楼502室。不过我不能保证她就是你的母亲。」

李志强双手接过纸条,郑重地道谢:「无论结果如何,谢谢您的帮助。」

离开工厂,父子俩立刻乘坐公交车前往那个地址。

一路上,李志强的心情越发复杂,四十五年后即将与生母相见的现实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如果真的是她,您会原谅她吗?」小李轻声问道。



李志强沉默了许久才回答:「原谅不是个合适的词,我不了解当年的情况,或许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们离真相越来越近,却又感到越来越深的忐忑。

公交车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前停下,这里没有商业区的喧嚣,只有几栋老式的居民楼,安静祥和。

按照地址,他们来到了3号楼,李志强的脚步变得异常沉重,仿佛每迈出一步都要耗尽全身力气。

爬上五楼,站在502室门前,他的手抬起又放下,放下又抬起,迟迟不敢按响门铃。

「爸,既然来了,就不要犹豫了。」小李握住父亲的手,给他鼓励。

深吸一口气,李志强终于按下了门铃,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楼道里回荡。他的心跳也随之加速,仿佛要跳出胸膛。

这一刻,他等待了四十五年。

过了一会儿,门内传来拖鞋的声音,随后是锁被转动的声响。

门缓缓打开,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出现在门口。她穿着朴素的家居服,花白的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脸上的皱纹在走廊的灯光下格外明显。

「您好,请问您是宋明月女士吗?」李志强尽力控制着颤抖的声音。

老人警惕地看着陌生人:「我是,你是哪位?」

「我叫李志强,来自...」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那把旧铜锁,「我想问问,您认识这个吗?」

铜锁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诉说着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老人的目光落在铜锁上,先是疑惑,随后瞳孔骤然放大,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这...这是...」她的声音颤抖着,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两步,一只手扶住门框才勉强稳住身形。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四十五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答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