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城县晓天镇,有一个 105国道穿村而过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方冲村。这里不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更是舒城小兰花茶的优质产地之一。
舒城小兰花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鲜爽的口感闻名遐迩,成为当地特色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片充满茶香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叫汪之全的老茶人,他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坚守着初心,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茶叶发展之路。
今年65岁的汪之全,土生土长的方冲人,自幼在茶园里长大,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他不仅学会了茶叶的种植和采摘,更对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坚守。多年来,他致力于茶叶生产和技术传承,将家里的几百亩茶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汪之全始终秉持的理念。
汪之全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在任职期间,他就把茶叶生产作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号召并带领广大村民通过茶叶产业发家致富。退休后,汪之全本色不变、初心不变。孩子们在外创业,他和老伴立足茶山、不离不弃。同时,他还在村里的一家茶企安徽省万佛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担任茶叶技术顾问。每逢茶季,汪之全就马不停蹄,两头奔波。
为了提升舒城小兰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汪之全多次参加各类茶叶手工制作比赛和评选活动,屡获佳绩。2011年,他在舒霍岳首届名优茶手工炒制擂台赛中荣获第一名;2017年,在全国茶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暨“遵义绿杯”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荣获个人优秀奖;2021年,在舒城如星花采茶大赛中成绩优异,被授予“采茶能手”称号;2023年,在舒城小兰花传统工艺炒制大赛中,他再次荣获“炒茶能手”称号,并获得大赛三等奖。汪之全经常说:“手工制茶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传承,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尊重。”每一片茶叶,都凝聚了他和村民们的心血与汗水。
阳春三月,当第一缕阳光洒进茶园,汪之全夫妇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杀青是关键,火候要恰到好处。”汪之全在制茶过程中,总是细心控制着锅温,让茶叶在热力中舞动,锁住那份鲜活的绿色和清新的香气。为做出好茶,汪之全一直坚持用铁锅炒、烘斗烘,且只做名优茶“白霜雾毫”。手工制茶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工艺,它要求茶人有着非凡的耐心和细致的心思。在这个过程中,汪之全与茶叶建立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联系,他能够感受到茶叶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口甘甜,所以做起茶才会得心应手。正因为汪之全的精耕细作,他家的茶叶品质过硬,年年都有人预订,并销到武汉和杭州等地。
汪之全对茶文化的传承有着深厚的情感。“这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逐步发扬光大。”在他的眼中,每一片茶叶都不仅仅是一片叶子,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村民致富的法宝。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头人,汪之全从没忘记带领广大村民共同致富。在茶叶培训班上,汪之全从不缺席,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倾囊相助;在茶叶收购当中,他以本村村民优先,价格只高不低;有茶农技术或人工力量不足,他总会放下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热心帮助。
正是有汪之全这一班人对茶叶的热爱和坚守,作为晓天镇东大门的方冲村,茶产业一直稳定前行,村内的茶企通过茶叶发展办起了民宿、开起了农家乐,许多村民参与其中,茶旅融合发展正方兴未艾。
▌来源:晓天镇 丁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