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如果试图评选出一家开年以来最令人大跌眼镜的车企,我会把选票毫不犹豫的投给总是处在聚光灯下,被整个行业所注视的——特斯拉。
本以为这家美国新能源巨头,在经历了2024年的略显沉寂之后,会迎来又一次触底反弹,可最终面临的却是继续坠落。
就拿刚刚发布的一季度终端成绩单为例,位于全球交付量仅为336,681辆,同比出现了13%的下滑,环比更是出现了超30%的大跌。
而上述表现,也是近三年以来的最差阶段性业绩。事已至此,或许很多读者都会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我看来,答案非常简单:“一方面还是由于外部竞争难度的加剧,令特斯拉有些腹背受敌。相比之下,最主要的矛盾,则是其掌舵者马斯克一心投身政治,分散大量精力疏忽管理的同时,还给整个公司引火上身,尤其是欧洲与美国本土,大家对于他本人乃至整个特斯拉的厌恶情绪已经达到顶峰,甚至爆发了不少抗议活动。最终,全部反噬到了销量上。”
换言之,老板作妖,企业背锅。
随即,引发的连锁反应还集中在,股价与市值的大幅度缩水。据有关统计显示,进入2025年以来下幅已超30%。而从某研究机构的预测来看,碍于种种不利因素的阻挡,股价不排除继续“腰斩”的可能性。
反正,眼下的特斯拉,彻底笼罩在了一片唱衰声之中。
而本周,突然有爆料称,马斯克计划于5月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的职务。老实说,在这样一个微妙的节点,传出这样一则消息,我从中读出的言外之意更像:“在做官与造车之前,其还是选择了后者,再不重新回归特斯拉,也许真的要来不及了。”
内忧外患之下,虽然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远没有到瞬间垮塌的地步,但过去坚实无比的地基,俨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与裂痕。
由此将视线再次聚焦,整个一季度与欧洲、美国本土的“失守”形成强烈对比,位于中国市场的稳中有升,可能是特斯拉为数不多的慰藉。
作为论据,整个1-3月,包含出口的部分后,其在华累计批发销量达到17.27万辆,除以一季度全球33.67万辆的交付量后,贡献占比直接超过了50%。
毫无疑问,迈入2025年,中国市场对于特斯拉的重要性仍在不断攀升。
而刚刚过去的3月24日-3月31日,其在华零售单周销量达到2.1万辆,这也是特斯拉连续第五周刷新2025年单周销量最高纪录。纵观整个一季度国内零售销量则以13.72万辆收官,创下自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
总之,几乎没有受到什么不利因素的影响,就表面来看,斯拉在该战略板块依旧较为顺利的走在正轨之上。尤其是随着焕新版Model Y(参数丨图片)迅速上量,过去30多天的回暖非常明显。
但望向更深处,却依旧能够感受到这家美国新能源急了。譬如,一开年便急不可耐的官宣焕新版Model 3全系开启“5年0息”。
而上月,更是在华针对刚刚开启交付、绝对的主力车型焕新Model Y后轮驱动版,推出了3年0息与5年超低息政策,月供最低低至3808元。而进入4月,更是将该政策覆盖到了全系。
顺势,打开官网后能够发现,目前焕新Model Y后轮驱动版的交付周期仅为2-4周,焕新Model Y长续航驱动版的交付周期也不过3-5周。
你品,你细细品,品出了什么?
就我个人而言,其上市不久便急不可耐的开始促销,加之提车周期最短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俨然都证明了该车型并没想象中那般大杀四方,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背后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还是由于中型新能源SUV市场的厮杀渐渐上升到了“变态”的地步,焕新版Model Y的优势正在被疯狂蚕食。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相较老款,其26.35万元的起售价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大多是消费者笃定的认为,存在巨大的下调空间,进而催生出不少“等等党”。
当然,还有特斯拉深知自己目前的处境,因此中国市场不容有失。
由此抛出又一个新问题:“焕新版Model Y,真卖不动了吗?”只能说,“完全卖不动还不至于,但远没有了曾经那般的山呼海啸。”
而3月,同样有消息称,特斯拉正在研发一款“低价版Model Y”,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旨在通过精简配置来实现成本控制,保留现款的电池、动力和底盘等核心功能。
这一产品的开发采用了其内部被称为“depop”的研发模式,重点是通过模块化调整快速推出新车型,在不改变核心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新车的代号打破了特斯拉以往的命名规则,首次采用了字母与数字组合的编码方式,显示出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新车的上市时间尚未确定,最终发布节奏将取决于焕新版Model Y的销量表现。如果未能达到预期,低价版Model Y可能会提前在今年下半年便杀入战场。
这般爆料的涌现,无疑再次证明了今天文章主标题后半段的含金量。
至于已然开启的二季度,大胆做一个预测,特斯拉身处中国市场,一定会展现出更凶猛的攻势,全力保证整个上半年销量层面的下限不会太低,总成绩单不会太过难看。
奈何,纵使马斯克如期选择“辞官”,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位于欧洲以及本土市场试图恢复到之前的号召力,仍需很长很长的修复时间。
2025年,特斯拉究竟会不会再次出现负增长?不吹不黑,就眼下比较棘手的情况来看,只能说:“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