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钟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及布依族传统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知识产权案件。钟山法院特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本地非遗传承人代表等参与旁听,并于庭后召开专题座谈会,共话非遗文化传承与法治保障新路径,彰显了钟山区人民法院在守护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司法担当。
立足本土:
司法护航布依非遗传承
六盘水市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其中布依族传统纹样等作品不仅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更是本地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本案中,原告主张其作为布依族传统美术作品的创作者,所创作作品被擅自用于商业销售。法院通过个案审理,探索非遗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机制,既是对创作者权益的维护,也是对本地民族文化根脉的法治化守护。
庭审现场
近年来,钟山区法院坚持立足审判职能,主动延伸司法服务,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非遗保护普法进村寨”等活动,增强群众对非遗文化的法治保护意识。此次案件审理与座谈会的结合,正是钟山法院将“保护民族特色”与“助力乡村振兴”相融合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司法对本土文化传承的深度参与。
现场旁听
凝聚合力:
共筑非遗保护“本地化”防线
庭审结束后,钟山区人民法院联合区文广局召开“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座谈会。与会非遗传承人结合自身经历,提出非遗技艺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原创认定难、侵权取证难等现实问题。区文广局副局长王晓鑫则从行政保护角度,介绍了非遗项目申报、入册等政策支持措施。
会上,钟山法院针对非遗创作中的“传承性”与“独创性”法律界定、侵权防范及证据固定等提出专业建议,共商通过建立“非遗专家库”提升本地文化品牌价值的可行性,并提议加强跨部门协作,完善“行政+司法”联动保护模式。
一名参会的小花苗刺绣非遗传承人表示:“通过法院组织的这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法律是守护非遗的坚实后盾。未来既要坚守传统技艺,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文化创新。”
创新实践:
司法赋能非遗“活态传承”
钟山法院将进一步深化非遗司法保护实践,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非遗传承法律保护机制,如建立传承人权益保障绿色通道等,助力本土民族非遗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走得远”,护航“非遗+文旅”融合发展。同时,还将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民族传统纹样设计、民族手工艺等融入课程,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
非遗传承人
展示民族工艺
展望未来:
法治为笔,绘就非遗新图景
司法保护非遗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解决纠纷,更是通过法治力量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未来,钟山区人民法院将持续以“本地非遗”为核心,通过典型案例释法、多元解纷机制创新、跨领域协作深化,为六盘水市民族文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让本地民族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终审:康芬
复审:周海波
初审:王娟
编辑:唐小婷
来源:钟山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