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雇主责任险是保险公司专门赔付给用工单位的一种保险,用于补偿用人单位因赔偿工伤员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一方面有助于保障员工受伤之后的赔付,另一方面也降低用工单位的经济压力,然而这一险种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南京警方经缜密侦查,打掉一个“涉及苏、皖、沪等多地,涉案资金高达两千余万元”的保险诈骗犯罪团伙。
2024年4月,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在主动走访企业过程中,接辖区内某保险公司反映线索,一家安全管理公司连续多年投保雇主责任险,出险次数多、理赔金额高,投保赔付率高达400%……累积获赔金额超过2000万元。以2020年为例,该公司缴纳保费800万元,实际获得理赔1300万元。而且据保险公司统计,该公司投保的每年员工人数最高峰时超过1万人,每年出险的频次在2000人左右。
经保险公司分析,认为该公司夸大了自己的损失程度,可能存在保险诈骗,但因保险行业理赔数据和承保数据不互通,调查面临着重重困难。
玄武分局首先通过保险协会调取了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发现这家安全管理公司为同一伤者购买多份雇主责任险、团体意外险等险种,并且有伪造协议、转账等情况,这些客观证据表明该公司确实存在以伪造材料骗取保险金的事实。保险公司赔付的钱去哪儿了?有没有实际给到受伤的工人呢?找到事故的当事人就成了警方的工作重点。
办案民警找到身在扬州的刘先生,他的父亲是某船舶制造公司的员工,2015年在工作中遭遇意外不幸身亡,当年家属收到约91万元的赔偿款,而这家安全管理公司通过多头重复索赔,共计获赔130万元,直接获利30余万元。
刘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民警走访多名工人后证实,他们实际收到的赔偿款远远小于该公司向保险公司索赔的金额。
在公安部的支持下,南京警方对涉及该公司的海量数据进行集中研判,发现其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保险欺诈行为。警方发现该公司疑似涉诈1000多例,同时明确其组织架构、作案模式。
2024年9月,南京警方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查获保险合同、理赔档案等证据材料。
经查主犯陆某于2009年在南通成立这家安全管理公司,主要为建筑业、制造业等高危用工行业,提供安全培训、安全管理等服务,有些用工单位出于节省人力、财力考虑,也会全权委托购买保险、理赔等工作,陆某等人发现雇主责任险有利可图,主要赚的就是理赔的差额,于是该公司的业务重点逐渐转向保险代买、代赔等中介业务。
陆某自己负责对接相关用人单位,承揽钢筋工、钳工、高空作业人员等高危工种雇主责任险业务,他向保险公司提供虚假材料,证明投保人均是其公司的员工,并在不同地区、不同保险公司重复投保。一旦有事故发生,就伪装成保险公司,一方出面直接与受伤工人,或者家属协商赔偿事宜,运用话术诱使对方签下“假协议”,再向保险公司高额索赔,还会在支付凭证上做手脚,把工人的伤亡当作赚钱的生意。
“经过该公司的银行流水进行资金穿透,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涉案款项都流入一个叫朱某的个人账户。经研判分析,朱某就是该公司高管陆某的前岳母,陆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将赃款进行转移支配。”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蒋校逸表示。
尝到甜头之后,陆某等人把公司开到了合肥、上海、天津等地,不断复制这种作案模式。该犯罪团伙日益规模化、职业化。“该公司的保险诈骗行为不仅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同时也可能导致真实用工单位放松对工人生产安全的监管,极易损害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吴明森表示。
目前陆某等五名主犯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针对本案暴露出的雇主责任险在理赔等审核环节的不完善、不严密之处,警方也向保险公司发出了提示——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识别异常理赔申请、阻断非法理赔。
通讯员 宁宫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