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河东小区宽敞整洁的道路上,两旁高大的香樟与梧桐新叶繁茂。茶花、桃花、樱花竞相绽放,居民三三两两悠闲漫步,推婴儿车的母亲、牵狗散步的老人,步履从容,远处传来孩童的欢笑声,整个小区仿佛被春光按下了“慢放键”。


河东小区摄影爱好者杜华强举起相机,将眼前的美景一一定格。谁能想到,如今这条让居民们流连忘返的“花径”,曾是困扰小区20多年的“糟心路”?

三条“难题路”,居民多年困扰

南溪路、闵东路及河东路是环绕河东小区的三条市政道路,其中南溪路是小区正门所在的主干道,闵东路横穿小区,河东路则临近黄浦江,承担防汛应急功能。然而,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管理,这三条路乱停车现象严重,道路拥堵,存在安全隐患,居民苦不堪言。


“南溪路原本是三车道,可路边一停车,直接缩成单行道,别说掉头了,连正常会车都难!”居民王阿姨回忆道。更让人头疼的是,南溪路上还有寺庙、公司、厂家、商铺、水上派出所,每逢特殊日子,人流车流激增,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昔日南溪路

河东小区党总支书记、区人大代表邵宁介绍,这三条道路建于上世纪60年代,原本服务于周边工厂和码头运输。随着企业搬迁、功能转变,道路逐渐沦为“管理盲区”,成为小区环境提升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堵住了

尽管河东小区经过“美丽家园”改造后焕然一新——停车位规划合理、党群服务站启用、200余名“东滩合伙人”共建社区,但三条市政道路的问题始终是居民的“心病”。

精准破题,智慧管理+错时共享

转机出现在2024年。邵宁等5位区人大代表通过“码上约代表”平台得知居民诉求后,立即启动了“三带三进”解题程序。在滨江代表联络站,一场场由区人大、交通、公安等部门参与的协调会接连召开。

经过深入调研,一套“智慧管理+错时共享”的创新方案逐渐成形:首先清理长期占道的“僵尸车”,安装电子警察严查违停,确保了道路的正常运行,同时,协调周边单位在重大活动节点临时开放停车区域。


与此同时,一场以“被3条市政道路横穿的这个小区,该怎么管理?”为主题的“人民城市议事厅”大讨论活动成功举行,经多方碰撞,形成居民认可的道路共治公约,促成社区停车位错时共享机制——白天对外开放1小时免费停车,晚上则确保居民优先使用。


“这个方案既保障了道路畅通,又解决了临时停车需求, ” 邵宁说,“更重要的是,它来自居民的集体智慧。 ”

民主实践:从“问题路”到“示范路

如今,走在焕然一新的三条道路上,昔日的拥堵混乱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路面、规范的停车和优美的绿化。居民们的笑容,成了这条“花径”最美的风景。这一变化背后,是闵行区人大创新“三带三进”机制的生动实践——代表带主题进站“听”民声、专工委带议题进站“议”方案、部门带服务进站“办”实事


“现在接送孩子上学再也不用提前半小时出门了,”居民李女士笑着说,“晚饭后散步也成了一种享受。”从“糟心路”到“舒心路”的转变,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出行体验,更成为江川路街道基层民主实践的鲜活样本。

在这条被居民亲切称为“花径”的道路上,不仅有春天的花朵,更有基层治理创新的硕果。正如邵宁所说:“解决问题的钥匙,始终握在人民群众手中。”


来源: 今日闵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