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闵行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服务到哪里”彰显人文闵行的城市温度。
近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新闻晨报共同推出“文明实践在闵行”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团队、项目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文明实践在身边、文明实践我参与”的浓厚氛围,助推全区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
闵行区马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文明实践的创新路径,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群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分中心通过整合镇域内的红色资源、文化底蕴和社区力量,构建了“1个分中心+25个实践站+9个益空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形成了覆盖全镇的文明实践服务体系。
同宇放映室,沉浸式体验震撼年轻人
周六下午,位于银春路的马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又一群家长带着孩子走进了“同宇放映室”——2022年,“马桥之子”烈士严同宇的故事被搬上话剧舞台。2023年10月起,城市剧院2小时20分的演出经过专业人士的摄录、精剪,浓缩为1小时的视频,迄今已放映50多场>
“这是一次创新的红色宣讲,一堂特别的思政课。”马桥镇党群办工作人员欧阳昕莹介绍,为了让观众更沉浸,“同宇放映室”仪式感拉满——每一位预定入场的观众,都会送上一张纪念电影票,而放映厅也布置成了严同宇烈士工作和生活的场景,甚至舞台上展现的烈士年少时家门口的银杏树,也搬到了放映室的空间。
话剧的最后一幕,是烈士牺牲后,父亲朗读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这封信,也展示在墙上。
“每一位进来观影的人,都会有一个很沉浸的体验。每次放映前,我们都会安排一场红色宣讲——介绍严同宇烈士生平,以及马桥的其他英雄人物,帮助大家更好地走进话剧的故事、更深地感受烈士的精神。观影结束后,我们还会组织大家交流观影的体会。我们准备了一个留言本,还准备了很多银杏叶书签,大家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感想、感动,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同宇放映室”固定周六下午开放,已成为马桥镇社区活动和学生们红色教育的实践阵地。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老师杨晓玉,不止一次带学生来观影了。“每次看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大家都感动于他在那个年代投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而严同宇烈士,在他那个年代也是读的职业学校,我们学校的学生们看完是有共鸣的——看到烈士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报效国家,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斗呢!”
“马尚+”,共建美好社区
除了“同宇放映室”,马桥镇近两年还孵化出一批特色团队和项目,比如“马尚+”文明实践品牌——
打造社区平安守护者的“马尚·融”项目,重点面向外来人口,通过组织他们参与社区平安治理、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区,促进社区的平安建设。如今社区居民平安意识明显提升,俞塘村的快递小哥还因为参与救火,入选上海市委宣传部2023年度十大“人民城市 温暖瞬间”。还有打造美好社区营造官的“马尚·美”项目,针对小区垃圾桶撤桶后居民乱堆垃圾的痛点,发动社区达人在楼栋下规划“一米百草园”。如今一平方的“百草园”遍布了万人小区的每个楼栋,更延伸到周边小区。来自马桥不同学校的老师们,则组成了一个“马尚有爱”团队,将各种家庭教育问题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一次演出都是一堂生动的家庭课堂。
“马尚有型”是一支公益理发志愿者团队,骨干志愿者都是20多年坚持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的资深志愿者,但此番“马尚有型”将服务推送到了一些特色场景: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随迁子女学校;更创新性地将服务送到招聘会现场、社保中心的失业登记处,为求职者理理发、做个造型,用一个清爽阳光的形象参加面试、拍证件照,增加就业机会。“今年春节前,我们也在街面和夜市商区推出了‘马尚有型’的服务,为快递小哥、饭馆老板这些来上海就业、创业的人免费理发,让他们有一个帅气的面貌返乡过年。>
“马上·播”社区公益直播间项目诞生于2024年,在社区里开展新媒体运营主播的培训,培育孵化公益主播,为社区活动宣传服务。幼儿园英语老师郭玉轩就是参与受训的主播,“我本身就挺爱在抖音、视频号上发发日常,正好看到有专业课程就报名了。老师会教一些直播设备的使用方法,怎么打光,还有麦克风怎么选择,觉得还是很实用的。”这之后,社区的公益嘉年华活动、“三五”学雷锋活动小郭老师就作为公益主播上场了,介绍展位活动、农产品……并在一次次活动中磨练自己。郭玉轩说,社区公益主播的经验,对她的工作也大有帮助。“首先是口才方面,本来我算比较内向的,有点害怕跟家长沟通,现在我还挺喜欢跟人交流。另外,我日常也会直播,也会将英语课的内容拍成VLOG,融入主播的技巧,给教具装饰一点小饰品,这些会让内容更生动。”
“马吟乡野”,一村一个文明实践特色品牌
自2020年7月建成以来,马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打造出学空间、得空间、爱空间、享空间、家空间、乐空间六大功能,并指导推动下属村居实践站、益空间结合自身实际,拓展文明实践特色服务。
在马桥文化展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教师和学生组成了“益马”“马小文”两支志愿者讲解团队,讲述马桥本土故事。马桥文化被誉为“上海之本”,马桥这片土地,6000年前成陆,5000年前有先民活动生息,汇聚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印证着“海纳百川”的文化之源。馆内开展的“文润三冈”“马桥文化夏令营”等品牌活动,通过“陶”然自乐等文明实践活动,让更多人走进马桥,认识马桥。
除了上述提到的特色阵地、项目,马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还打造出一条“马吟乡野”乡风文明实践带——把“一村一品”的特色项目串成一条乡风文明的实践路线,把社区、园区、校区、厂区的力量结合起来,参与乡风文明共治共享。
这其中,民主村的“移风易俗”成果显著。上海五大公墓之一的上海仙鹤墓园就位于民主村,清明、冬至人流量非常大。早些年,每逢祭扫高峰,放鞭炮烧锡箔随处可见,墓地烟雾缭绕。为了扫除这些陋习,民主村大力推行无烟祭扫,志愿者们在墓园入口现场宣传,更用鲜花、心愿卡、黄丝带与前来祭扫的居村民免费置换锡箔和鞭炮。两三年过去,目前墓园的不文明祭扫行为基本看不到了,园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