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儿子考305分,还没收到通知书就办升学宴?"手机屏幕上这条朋友圈让我愣住了,发信人竟是二十年未见的高中同学刘梅。
天气闷热,窗外的知了拼命地叫着,我举着冰镇西瓜,差点没拿稳。
高中毕业后,我和刘梅就像两条相交后分开的线,渐行渐远。那时候,她是学校里的尖子生,却因家里变故不得不辍学打工;而我,一个中等生,却幸运考上了师范大学。
如今我成了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安稳地教书育人,偶尔还能受邀参加学生的升学宴会。但在我的认知里,升学宴都是为了炫耀高分、庆祝考入名校才办的。
305分?这在如今的中考分数线上,恐怕连普通高中都够呛。
我放下西瓜,擦了擦手上的水珠,点开了刘梅的朋友圈,看到了她发的邀请函照片:蓝底白字,上面写着"感恩同行,追梦启航"。下面还附了一行小字:"儿子小勇中考305分,即将步入高中校园,特设宴席,恭候各位亲朋好友光临指导。"
出于好奇,也或许是想见见这么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我回复了"一定准时到"。
挂在厨房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提醒我时间过得真快,二十年啊,我和刘梅有什么好说的呢?可能只有几句客套话吧。
周日下午,按照邀请函上的地址,我来到了一家不算豪华的饭店。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炒菜的香气和嘈杂的人声。
我一眼就看到了刘梅。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只是眼角多了几道细纹,显得更加成熟稳重。
她身边站着一个清瘦的男孩,穿着整洁的白衬衫,腼腆地向每一位进门的客人鞠躬。男孩的眼睛和刘梅一样,又大又亮,透着坚毅。
"小丽!真的是你!"刘梅一看到我就惊喜地喊出声,快步走过来拉住我的手,"二十年了,你一点都没变!"
她手上还残留着洗衣粉的味道,让我想起我们曾经一起在学校水龙头边洗校服的日子。
"你也是,还是那么漂亮。"我笑着回应,目光不由自主地扫向那个男孩,"这是小勇吧?"
刘梅骄傲地点点头,招呼男孩过来,"小勇,这是妈妈的高中同学,叫丽阿姨。"
男孩礼貌地向我鞠了一躬,"丽阿姨好。"声音不大,但很清晰,眼神坚定而自信。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年轻时刘梅的影子。
我随着刘梅落座后,饭店里陆续来了不少客人。有刘梅的亲戚、邻居,也有小勇的同学和老师。
酒过三巡,席间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我这桌坐着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应该是刘梅的亲戚。他们聊着各自孙辈的学习情况,眼中满是骄傲。
"阿姨,吃块鱼吧,这是小勇最喜欢的糖醋鱼。"刘梅给我碗里夹了一块鱼肉,笑着说道。
"谢谢。"我刚要动筷,却听到邻桌传来的窃窃私语。
"刘梅,你家小勇考了305分也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地办升学宴啊?这不是显摆吗?"我听到邻桌一位中年妇女压低声音问道,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嘲讽。
"可不是嘛,现在的分数线那么高,305分能上什么好学校?听说连个普通高中都够呛。"另一位阿姨接话,"现在的家长,真是虚荣心太强。"
我不由得皱了皱眉,这样的闲话未免有些不近人情。看着刘梅忙碌的背影,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正想出言打圆场,却见刘梅的丈夫张志强站了起来,轻轻敲了敲酒杯。餐厅里的金属餐具碰撞声和说话声渐渐安静下来。
张志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朴实无华,但站姿挺拔,像一棵经历风雨后依然坚挺的树。
"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小勇的升学宴。"张志强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量,"可能有人会奇怪,305分为什么要办升学宴?有人说,这个分数不够炫耀的。"
饭桌上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刚才说闲话的几位阿姨表情有些尴尬。
"其实,我儿子在期中考试时,成绩是400多分的。按照往年的录取线,他完全可以上重点高中。"张志强顿了顿,扫视了一圈在座的客人。
我注意到小勇低着头,紧张地搓着手指。
"三个月前,我婆婆突发脑梗住院。我和刘梅都要上班,小勇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张志强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三个月里,他每天放学后直奔医院,给奶奶喂饭、按摩、陪聊天,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写作业,每晚只睡四个小时。"
张志强的眼睛有些湿润,他掏出一块有些旧的手帕擦了擦,"我们劝他别耽误学习,他却说'奶奶的身体比我的分数重要'。有一次我下班晚了,到医院时,看到小勇正给奶奶讲题,一边讲一边记笔记。那一刻,我觉得他比我们任何人都要成熟。"
饭桌上鸦雀无声,那些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人们都低下了头。我看到小勇悄悄抬起头,望着父亲,眼中满是感动和温暖。
"虽然考试成绩下滑了近百分,但在我们心里,小勇的孝心和担当,远远超过了那些失去的分数。"张志强环顾四周,目光最后落在儿子身上,"所以,今天这个升学宴,不是为了炫耀分数,而是庆祝我儿子成为一个有担当、懂感恩的人。这样的人生品质,比任何分数都宝贵。"
话音刚落,掌声在饭店里响起,此起彼伏。我看到小勇红着脸,低下了头,刘梅则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
席间,我注意到小勇随身带着一个有些破旧的笔记本,棕色的封皮已经磨损,边角还有些卷曲,但被保护得很好。
他时不时翻看一下,眉头微皱,似乎在确认什么。趁着去洗手间的功夫,我瞥见了本子里密密麻麻记录的药品名称、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还有老人的饮食禁忌、康复训练计划,字迹工整,安排细致。
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做事竟如此有条理,让我这个从教多年的老师都自愧不如。
回到座位上,刘梅给我倒了杯茶,茶香四溢,是普通的茉莉花茶,但在这种场合喝起来格外香甜。
"小勇真是个好孩子。"我由衷地说。
刘梅悄悄在我耳边说:"小勇本来收到了市重点高中的预录取通知,因为离家远,他怕照顾不了奶奶,主动放弃了,选择了家附近的普通高中。学校老师劝过他,说以他的能力不能浪费,但他坚持自己的选择。"
"他告诉奶奶了吗?"我问。
刘梅摇摇头:"他对所有人,包括奶奶,都说那是他的志愿学校,不想让奶奶自责。"她叹了口气,"有时候我想,孩子这么懂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我的心被猛地揪了一下。我想起了年少时的刘梅,她也曾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历史似乎在重演,却又有了不同的转折。
"既然他做了选择,就支持他吧。"我轻声说,"分数固然重要,但有些东西比分数更珍贵。"
刘梅点点头,眼神温柔而坚定。
宴席结束后,刘梅特意留下我,邀请我去他们家坐坐。外面的暮色渐浓,街边的梧桐树在微风中沙沙作响,让我想起高中时我们一起放学回家的情景。
他们租住在一个老旧小区的两室一厅里,楼道有些昏暗,墙壁斑驳,但很整洁。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药香和饭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