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王大爷,您这个月的电费账单来了!”赵房东拿着一张纸,脸色凝重地站在门口。

王大爷接过账单,戴上老花镜,数字映入眼帘时倒吸一口冷气:“一千零三十六元?这不可能!我一个人住,又不开空调,哪来这么多电费?”

“您这几天有没有借电给别人用?或者有什么电器一直开着没关?”赵房东皱着眉头问道。

王大爷摇摇头,满脸困惑:“我连电视都很少看,都是天黑了才开灯。五十年的老党员,一直节约惯了,绝不会浪费电。”

赵房东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屋顶角落:“大爷,我怀疑您的电表可能有问题。要不我帮您检查一下电箱?我以前是电工,还算懂一些。”

王大爷点点头,眼神中既有感激,又有焦虑:“那就麻烦你了。这一千多的电费,够我半个月的退休金了。”

01

王大爷今年七十六岁,是远近闻名的老好人。退休前,他是当地一家国营工厂的机修工,技术精湛,为人正直。

工厂倒闭后,他的退休金虽然不高,但足够他一人生活。

老伴走得早,儿子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老人便在城边租了一套小房子独自生活。

这是一栋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居民楼,没有电梯,王大爷住在三楼。

房子不大,一室一厅加一个小厨房和卫生间,总共不到五十平方米。房东赵师傅比王大爷小十岁,是退休电工,为人热心肠。



两位老人年龄相仿,又都是手艺人,很快成了忘年交。

王大爷的生活十分简朴。冬天不舍得开暖气,靠厚棉袄和热水袋取暖;

夏天不开空调,最多开个小电扇;家里的电器也很少,一台老式电视机,一个小冰箱,再加上必要的照明灯具,仅此而已。

按照这样的用电量,每月的电费通常在七八十元左右。

就在昨天,王大爷收到了这个月的电费账单,足足一千零三十六元,几乎是平时的十五倍。这让一向节俭的老人家无法接受,立刻给房东赵师傅打了电话。

“赵师傅,我这个月电费怎么这么高?是不是账单出错了?”王大爷的声音中充满困惑。

“王大爷,您别急,我现在就过来看看。”赵师傅二话不说,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骑着电动车赶来。

赵师傅到达后,仔细查看了电费账单,皱起了眉头:“王大爷,这个用电量确实不正常。您这一个月用了多少度电,知道吗?”

“我哪知道啊,一直都是每月自动扣费的。”王大爷摇摇头,“我就是个普通老头子,每天早起晚睡,也不用什么大功率电器,怎么可能用这么多电?”

王大爷说着,颤抖的手指着账单上的数字,眼中充满了委屈和不解。

对一个月领取不到三千元退休金的老人来说,一千多元的电费无疑是一笔巨款。

赵师傅安慰道:“别着急,我们一起查查原因。先看看您最近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变化,用电习惯有没有改变?”

王大爷仔细回想了一下最近的生活:“没什么特别的啊。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六点下楼锻炼,七点回来吃早饭,然后看看报纸,中午睡个午觉,下午有时去老年活动中心下下棋,晚上七点左右回来,看会电视就睡了。电视也就开一两个小时,灯也只在天黑了才开。”

赵师傅点点头,老人的生活作息非常规律,用电量不可能突然暴增。

“最近有没有人来您家做客,或者借用过您的电?”赵师傅又问。

王大爷摇头:“没有,就我一个人住。儿子一年回来一两次,上次还是三个月前过来看我。邻居们也不常来,大家都忙自己的事。”

“那您家电器有没有出现异常?比如发热、冒烟之类的?”

“没有啊,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王大爷越想越不安,“赵师傅,该不会是电表坏了吧?”

赵师傅思索片刻:“有这个可能。我先帮您看看电表读数。”

两人一起来到楼道里的电表箱前。赵师傅打开电表箱,仔细观察了一下电表:“奇怪,电表看起来运转正常,没有明显损坏的迹象。”

他记下当前的读数,准备连续几天观察用电变化。

就在这时,赵师傅注意到电表箱里有些异常:“王大爷,您看这里,有几根电线的走向不太对劲。”

王大爷凑近一看,但他对电路了解不多,只能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线路:“我看不出什么问题,都一样。”

赵师傅指着几根电线说:“正常情况下,您家的电线应该只连接到您自己的电表上,但这里好像有几根额外的线路,接到了其他地方。”

02

这一发现让两位老人都警觉起来。赵师傅作为退休电工,立即意识到可能有人偷接了王大爷的电线。

“王大爷,我怀疑有人在偷您的电。”赵师傅压低声音说,“这些多出来的电线明显是后来接上去的,走向也很奇怪。”

王大爷一听,又惊又气:“偷我的电?谁会做这种事?”

赵师傅安抚道:“别着急,我们先确认一下。您先回屋,我仔细检查一下这些线路到底通向哪里。”

王大爷点点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坐在沙发上,心中翻江倒海。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一直遵纪守法,与人为善,没想到竟然会遭遇这种事情。

过了大约二十分钟,赵师傅敲门进来,脸色凝重:“王大爷,情况不太好。我跟着那些多余的电线,发现它们通向了顶楼的杂物间。那里似乎被人改造成了某种工作室,里面有设备在运行,但门锁着,我看不清里面具体是什么。”

“顶楼的杂物间?那不是公共区域吗?谁会在那里接我的电?”王大爷感到一阵心慌。

赵师傅摇摇头:“不知道,但这肯定不是巧合。您近期有没有注意到有陌生人经常进出顶楼?”



王大爷仔细回想着:“好像是有几个年轻人,经常半夜出入,我以为是楼上的住户。有一次我早上下楼锻炼,碰到一个年轻小伙子从顶楼下来,背着个大包,见到我就低头快步走了。当时我没多想。”

赵师傅皱起眉头:“看来真的有问题。这些人可能在顶楼搞什么非法勾当,还偷接了您的电。这事得报警。”

王大爷有些犹豫:“报警会不会小题大做?也许是物业人员临时用电忘了撤走线路?”

“不可能,”赵师傅断然否定,“物业用电有专门的线路,不会接居民的电。再说了,如果是正常用途,为什么要躲躲藏藏?一千多元的电费可不是小数目,这明显是有人故意为之。”

王大爷叹了口气:“那现在怎么办?立即报警吗?”

赵师傅思考了一会儿:“先别急着报警。我有个主意,咱们先把那些偷接的电线剪断,看看对方什么反应。如果是误会,对方会主动来解释;如果真是不法分子,他们肯定会有所行动,到时候我们再报警也不迟。”

王大爷点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毕竟他一向与人为善,不想因为一点电费就闹得邻里不和。

赵师傅行动迅速,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包,取出一把专业电工剪。

他先确认了一下哪些是正常线路,哪些是被偷接的,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多余的电线剪断,并用绝缘胶带包好露出的线头,防止发生危险。

“好了,”赵师傅擦了擦汗,“这下那些人就用不了您的电了。我们等着看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接下来的一整天,两位老人都有些紧张地等待着。王大爷甚至不敢像往常一样出门锻炼,生怕错过什么重要情况。赵师傅则隔一小时就来检查一次电表读数,记录用电变化。

“王大爷,好消息!”下午三点,赵师傅兴奋地报告,“您的电表转速明显慢了很多,看来那些偷电的设备确实是接在您这条线上的。”

王大爷松了一口气:“那就好,这下我的电费应该能正常了。”

“不过,”赵师傅表情变得严肃,“我们还不知道那些人到底在顶楼干什么。如果是什么违法勾当,可能会有危险。您这几天最好小心点,不要单独出门,也别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王大爷点点头,虽然心里仍有些不安,但已经好多了。至少,他不用再为那高得离谱的电费发愁了。

当晚,王大爷早早上床休息。经过一天的紧张等待,他感到身心俱疲。正当他迷迷糊糊要睡着时,楼道里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接着是电表箱被打开的声音。

王大爷一个激灵,完全清醒过来。他悄悄起床,走到门口,透过猫眼向外看去。

昏暗的楼道灯下,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正在摆弄电表箱,似乎在检查那些被剪断的电线。

男子穿着黑色卫衣,戴着鸭舌帽,看不清面容。他似乎发现了电线被剪断的情况,低声咒骂了几句,然后掏出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王大爷只能隐约听到“线被剪了”、“老头知道了”之类的只言片语。

03

通话结束后,那人四下张望了一下,目光在王大爷的门上停留了几秒,然后快步离开了。王大爷的心怦怦直跳,他赶紧拨通了赵师傅的电话。

“赵师傅,有人来检查电表箱了!”王大爷压低声音,生怕被外面的人听到。

“什么人?您认识吗?”赵师傅立刻警觉起来。

“不认识,是个年轻男子,看到电线被剪断后,打电话报告给了什么人。听口气,他们好像知道是我家的电被他们偷了。”

赵师傅的声音变得严肃:“王大爷,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严重。那些人既然敢明目张胆地偷电,肯定不是什么好人。您先别开门,我马上过来,咱们一起报警。”

挂断电话后,王大爷有些不安地在房间里踱步。他想起了那个年轻人临走时投向自己房门的目光,感到一阵后怕。如果对方真的是不法分子,会不会来找自己麻烦?



正当王大爷胡思乱想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咚咚咚!”敲门声很重,像是用拳头砸门。

王大爷吓了一跳,不敢出声。敲门声停了几秒,又响了起来,这次更加用力。

“王大爷!开门!我知道您在家!”一个陌生的男声从门外传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恼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