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合作达成的协议,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在人数和编制上,新四军相当于八路军的师,而4个支队和八路军的6个旅级别相当。
当时,新四军的四个支队共有七位正副司令,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谁的军衔最高呢?
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
他早年留学欧洲,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南昌起义与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是红四军的三巨头之一。
长征时,他奉命留守,领导了南方八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国共合作后,他联络各地游击队,参与创建新四军,并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
皖南事变后,他出任新四军军长,重建和壮大了新四军。解放战争中,他作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与粟裕搭档指挥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奠定华东解放大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一支队副司令:傅秋涛
作为湘鄂赣根据地的领导者,在红军主力长征后,傅秋涛重建了红16师,并率领游击队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
新四军成立后,他领导的湘鄂赣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1团,他担任第1团团长兼第一支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中,他担任华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负责华东野战军的后勤工作,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
他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长征时,负责留守领导福建地区的游击活动。新四军改编后,他担任第二支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华东局组织部长,建国后曾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和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从1954年到1974年,他担任最高检察院检察长长达20年,是新中国司法体系的创建者和奠基者。
第二支队副司令:粟裕大将,一路从南昌起义的警卫班长成长为华东战场统帅。
新四军成立后,他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期间指挥的黄桥战役,以七千兵力击溃国民党军三万,首开华中抗战新局面。
解放战争中,他创造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全歼国民党王牌74师,淮海战役歼敌55万等经典战例,被毛主席赞为“最会打仗的人”,在我军中被誉为“战神”。尽管战功居全军之首,1955年因资历较浅仅授大将军衔,却被誉为“无冕元帅”。
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大将
革命资历极深,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后领导了百色起义,组建红7军并担任军长。
新四军成立后,他调入新四军担任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为新四军的组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由于革命资历最老,特批享受元帅待遇。
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
长征时期,他与张鼎丞、邓子恢领导闽西红军,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成立后,先担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后调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师长,第二师政委等职务,与粟裕大将搭档,共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参与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建国后,他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
早年参加过黄麻起义,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在鄂豫皖地区组建红28军,并领导该军在大别山区进行游击战争。
新四军成立后,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7团、第9团和手枪团,高敬亭任第四支队司令员。后因抗拒新四军东进命令被处决,成为七人中唯一未活到建国的将领。
综上所述,新四军七位支队正副司令中,新四军七位支队司令员中,军衔最高的是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元帅,粟裕和张云逸是大将,最低的傅秋涛是上将军衔。张鼎丞和谭震林建国后因为离开军队,未参与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