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小米打算开始造车开始,不少车企都在坐等看笑话,特别是当时的汽车大背景下,内卷厮杀特别严重,各大车企一点都没有把小米汽车当回事,大家都觉得小米汽车的倒台是早晚的事情,当时的舆论环境一度让雷军都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甚至喊出了“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的口号,可结果是什么样子的?



2024年,雷军给自己定下的小米SU7参数图片)全年销量目标是76000台,结果,实际交付却达到了136854台,完成率达到了180%,甚至光第一年,雷军就把研发投入都给赚回来了,因为第一年的智能电动车全年收入就达到了328亿,逼得雷军不得不调高2025年的交付目标,提高到35万台的标准,可见,这个成绩真的是打了所有车圈老油条的脸。



其实,雷军能造车取得不错的成绩,除了我们看到的情况外,也跟小米对造车业务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那就是他们真的把造车当成了一份事业来干,而不是像某些车企那样,把造车当成了一份捞钱的资本游戏去对待,你们试想一下,为啥很多车企砸了几百个亿,连个水花都没有溅起来,很简单,这背后大概率是有人把钱往自己兜里装了。



最典型的,我们就可以拿极越汽车来说,你们想过没有,为啥极越会倒闭,一大因素,可能也跟高管的问题很大,像他们研发一个A柱后移65mm,居然花了3个亿,我很难相信这钱到底是花到哪里去了,毕竟要是真的需要花那么多钱,就为了研发一个A柱,这中间到底有什么猫腻在里面,但凡在车圈混过都知道。



而小米是怎么做的?认认真真把钱都砸到了研发里面,据说,整个供应链都是雷军一手掌握的,从汽车的最初设计开始时,雷军时时刻刻把握了整条产线的事情,老老实实把供应链的信息第一时间汇总,领导亲自下场搞这样的事情,估计哪个手底下的人敢去搞这个小动作的,高管亲自抓供应链,确保了中间不出现腐败问题。



而这里的反面案例,就是小鹏汽车了,何小鹏在造车的过程中,并不参与到实际的供应链当中,而手底下的那些高管去负责这些零配件的问题,很多人说是高管不懂这些供应链,错了,实际上他们恰恰是很懂供应链和零配件成本,于是乎,我们看到的情况出现了,小鹏的整车成本远比其他车企要贵很多,好在后续的小鹏反应过来,开始回首掏。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雷军的储备金足够多,毕竟小米的外号叫做北京现金王,只要有钱,那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叠加上前几年电车技术大发展,小米大胆给到60天的账期,这是什么概念?别的车企动辄都是半年起步,哪怕是大名鼎鼎的比亚迪,别小瞧了账期的这个威力,没有任何一个零配件厂商面对60天账期有抵抗力的。



最后,就是小米的品牌足够硬了,很多车企都不明白,以为造车光靠着喊口号和噱头就能吸引车主,殊不知,造车如何赢得车主的好感,而雷军靠自己的品牌,同时还依靠自己的实力,靠噱头只能取得短暂的成绩,长期来看,是很难做到进一步发展的,而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操作,才是让车主放心,让企业放心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