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军事学院的同志去北京301医院探望原志愿军60军军长韦杰,当时韦杰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他说道:“我有个想法,也是我的一桩心事,就是想把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180师失利的经验教训好好总结一些,军事学院的同志协助我办这件事最合适。”

这时候,韦杰的夫人郭毅插话说:过去群众中有一些传闻,说韦杰在朝鲜战场打了败仗,毛主席要处罚他。

韦杰说:“那是传闻不去管它。对60军的情况,组织上很清楚,早有公正的评价。当年回国后,周总理曾当面对我说过,韦杰同志,五次战役没有你的责任。彭老总的志司的党委会上也说过,60军对情况的处理是正确的。对于个人的工作是非,没有必要去讲了,最重要的是把经验总结出来,传下去,血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一年后,即1987年2月3日,开国中将韦杰与世长辞,据说他临终前几天,还笔耕不辍,用最后的精力写着关于180师的战斗失利总结。

韦杰将军去世一年后,即1988年,《韦杰回忆录》经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一版一印只有4000册。在这本珍贵的回忆录中,韦杰回忆了180师失利的大致过程,以及对此次失利的7点反思:

第一,做战动机是好的,但作战指导上有错误。

第五次战役中,我军以猎食装备面对敌人的机械化部队,这样的情况下,战役规模不应该太大,太大了势必兵力火力分散;纵深大了,后勤补给和兵力机动势必力不从心。

在战役的初期,我们面对敌人的大踏步撤退,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敌人是在避我锋芒,诱我前出,各级指挥员因此缺乏相应准备。以180师为例,当时他们正在掩护伤员转移,敌人已经开始发起反攻了,180师还以为敌人是在“以攻为守”,没有调整自己的部署。包括整个三兵团,当时都是第一次和敌人交手,缺乏经验,不了解敌人的企图和特点,所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战术,不能集中兵力,争取主动。



第二,兵力分散。

五次战役打响后,我军部队一线展开,向前平推,没有形成拳头。敌人反击的时候,我们的阻击没有重点,没有预备队,部队消耗后无油可添。

分散兵力在军事上是非常危险的,韦杰认为,战役第二阶段打响后,三兵团司令部将60军的3个师拆开,分别由兵团、12军和15军指挥,分散到3个地方作战,结果导致在阻击敌人反攻的时候,3个师位置分散,相距太远。180师被围的时候,其余2个师根本不能及时救援。如果能及时调整不速,让180师和友邻并肩防御,加强联系,形势会有力很多。

另外,当时不仅60军没有机动兵力,三兵团也没有任何机动兵力,无力增援60军,解180师之围。

第三,阻击阵地选择欠佳,未能实行重点防御。

在对抗优势装备的敌人时,良好的阵地选择至关重要,关系战争成败。

而180师在阵地选择上就有明显的不妥,他们在汉江以南阻击敌人,形成了背水而战的局面,造成了阻击后难以撤退的局面。另外,180师未能以精兵扼守公路和高地主峰,使得敌人比较容易地就突破了防线,长驱直入,我守备部队只能被迫撤离。而当时180师的整个阻击阵地选择在汉江以南,向北撤退难度极大。



第四,指挥不严密,与友邻无配合。

大兵团作战,友邻协同至关重要。180师在受到敌人攻击时,“友邻军事先委通报,突然后撤,使180师侧翼更加暴露,敌人乘机猛插城隍堂,使180师完全陷入三面守敌,背水作战的不利局面。”

第五,通讯联络没有保障。

整个作战中,部队的通讯联络常常出问题。这里面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主观的原因是,各级指挥员对此重视不够,不善于运用通信工具和各种通信手段并用,导致很多重要任务和命令上传达下常出问题;少数通信人员责任心不强。客观原因是,我们的通信组织装备落后,技术不高,加上经常遭遇敌人空袭。

当时,三兵团曾有3天时间和各军部失去联系,军部和各师的联系也多次中断,有时候一整天没有消息。有的电报没有发出,有的发出了没有收到,由此造成的指挥失灵,战机贻误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第六,后勤保证能力差。

整个作战中,由于敌人采取了“磁吸战术”,而我军只能保持7天作战能力,7天之后,180师在向北突围的时候,很多部队并不是被敌人打败的,而是弹尽粮绝,吃野草野菜,中毒而死或者饿死的。

第七,180师主要领导“遇险慌乱,指挥失当”。

在整个战役中,180师指战员表现出了英勇顽强,艰苦奋战,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但180师的主要负责干部却“政治上动摇,惊慌失措,未能果断地、沉着地指挥部队坚决突围,因而使全师遭到重大损失。”

韦杰将军写道:“真实地将抗美援朝战争中180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回忆总结,留给后人,是有重要意义的,也是一个老兵的责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