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抗美援朝3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金日成到访了我国。这期间,他提出来一个问题,那便是“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都已经盖棺定论属于烈士,但15军的柴云振,还是下落不明吗?”
对此,邓公表示:请放心,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一定找到他。
邓小平陪同金日成参观
这一找,便是数年。
1984年8月的一天,在四川岳池县大佛乡一个小小的农技站里,拖拉机工人柴兵荣闲来无聊拿起了一张报纸。没想到刚看一会儿,他便拿着报纸飞奔回家,还说报上要找的特等功臣,越看越像他父亲。
真的是他父亲吗?特等战斗英雄,又缘何失联30多年?
务农老汉是特等功臣
柴兵荣火急火燎的回到家,便拉着父亲看自己手中的《四川日报》。
但父亲只看了一眼,便说:“你都不看清楚,你爹我叫柴云政,这上面在找柴云振,名字都对不上,怎么可能是我。”
柴兵荣并不这么认为,他跟父亲说:“你参加过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小时候你就给我讲过。他的食指缺一截,你正好也缺一截,还都是15军45师3营8连,都姓柴-------不可能如此巧合!”
父子俩因此争论了一番,仔细回想父亲这一生,柴兵荣是越想越觉得蹊跷。
1926年,柴兵荣的父亲柴云政,就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的大佛乡,家里是贫困的农民。因为生活实在艰难,他的父母无力抚养那么多孩子,便把他过继给了一个姓柴的木匠。
木匠一家,对他视如己出,但他们也很贫困,因此柴云政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再长大些又做长工,吃尽了苦头。
1947年的春天,内战的火焰愈演愈烈。这天柴云政在村里干活呢,便被抓了壮丁,送到蒋军部队去做了一名伙夫。
但柴云政,根本不愿意待在这样一个部队里,他开始在战友中,偷偷做起思想工作。但当逃兵,一旦被发现非同小可,因此也需要机会。
5个月后,因为在湖北武穴的一次战斗,他们部队被打散。机会来了,一天深夜,柴云政以做饭为理由领了一袋米,然后便带着几个老乡,拿着武器背着大米,去投奔了解放军。
加入我军后,柴云政因为作战勇敢,很快便被提拔为“战斗小组长”,参加过渡江战役,江西、福建以及两广的追击战等,立下了不少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在贵州毕节一带,参与剿匪任务,在此期间,他曾创下过不费一枪一弹,便活捉8个土匪的战绩。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役打响,柴云政跟随15军入朝作战。没想到1952年,他竟带着一身的伤,悄无声息的自己回了家乡,从此后种地为生,还担任过农业合作社的社长、畜牧站的站长等职。他勤奋苦干,除了儿子柴兵荣,小时候听他讲过战场上的事迹之外,谁也不知道他以前经历过什么。
岁月如梭,这一晃便过去了30多年。
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过去,柴云政再不愿提起。但小时候听过的那些故事,对柴兵荣造成了很大的震撼,他坚持认为报纸上要找的人,就是自己父亲。
连续几天,柴云政除草打药忙个不停,根本没放在心上,但柴兵荣却不依不饶,追着父亲说个不停。
“爹,我知道你不在乎什么名誉地位,但你想想首长为什么非要找你?说难听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你总得给部队一个交代,让首长放心-------”
柴云政的复员证
也不知道哪句话,说到了柴云政的心坎上,几天之后,他改变了主意,决定到部队去一趟。
柴云政当年的部队,正驻扎在湖北孝感,当时通讯又不方便,父子俩便决定亲自去一趟。因为路途遥远,忍痛卖掉了家里的猪,才算凑够了路费。
到了孝感,部队很快便打电话,联系上了负责此事的李天恩和温铁汉。他们奉邓公和15军军长秦基伟的命令,已经找了好几年了。
秦基伟
已经过去了30多年,当年与他一起战斗的战友,也全都牺牲了。两人虽然很兴奋,也要按照证据和程序,一步步来验证。
见面后,柴云政拿出了自己的退伍证明和残疾证。温、李两人又询问他受过些什么伤以及当时的情况,柴云政摘下草帽,露出了满是疤痕的头,头上多达24处的伤痕,令人触目惊心。
而部队之所以这么多年找不到他,皆是因为各地口音复杂,在登记的时候,将他的名字,登记成柴云振了。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既然如此,他便也顺势更名为柴云振了。
接着,柴云振便开始讲述起当年那场惨烈的战斗--------
英雄浴血朴达峰
1951年2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方急需国内部队增援轮战,第二批志愿军因此入朝。
1951年3月,秦基伟率领15军3个师入朝作战,柴云振也在其中,属于45师134团。
他们入朝后不久,第五次战役打响。
第五次战役在最开始时,战绩还是很理想的,短短一周便向前推进70公里,还歼敌3万,把美韩联军逼退到了三八线以南。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美军的狂轰滥炸和封锁,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本来就比较困难。第二批志愿军入朝以后,人数更多战线更长,补给也更加困难。李奇微因此,创造出“礼拜攻势”和“磁性战术”的穿插打法,专门以逸待劳趁火打劫。
李奇微的这个打法,也就造成了战役的后半部分回撤阶段,才是最危险的时候。在200公里的战线东部,铁原和金化一带,是志愿军撤退的咽喉。交手几次也有了经验,为防美军在我军回撤时使绊子打伏击,彭老总命令秦基伟率15军,提前占领掩护大部队的撤退。
而朴达峰,则是通往金化的必经之地,在其西南30多公里处,山势陡峭林木茂密。
此峰易守难攻,是个打阻击战的好地方。秦基伟把死守朴达峰的任务,交给了45师134团3营。柴云振原本属于警卫连,但由于3营8连伤亡惨重,因此他跟着补充进来,做了7班的班长。
1951年5月28日拂晓,美军第25师和加拿大第25旅,向着朴达峰扑来。但一时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畏首畏尾的在山脚下徘徊。29日后,战斗开始,在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的掩护之下,向志愿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受到金日成接见
3营依靠工事和地势,开始了顽强的阻击,在粮草弹药奇缺的情况下,他们与敌激战6天6夜,打退了敌人40多次的进攻。
越到后面,战斗越艰难,中间,朴达峰阵地曾几次易手,但又被夺了回来。到了后面,因为伤亡惨重,7、8、9三个连,只能合成一个连继续战斗。
在这种危急关头,柴云振还找到营长武尚志,向他请求去执行进攻任务,夺回朴达峰主峰周围的两个高地。营长批准了,但柴云振手里,只有8个战士。
就是这9个人,他们在黑夜中潜伏在草丛中,靠着照明弹闪光的间隙,爬上山头,竟然相继夺下了两处高地。柴云振带领着战士们,在美军的阵地上,抢了几把机枪,打死了几十个美军。这期间,他们还用手榴弹,炸毁了美军的一个营指挥所,又炸死上百美军。
战斗到最后,美军来了支援,在激烈的交火后,战友们全都牺牲了。只剩下了柴云振一个人,而他面对的,还有四个美军。
柴云振的特等功战报
有3个,又被柴云振搞定,只剩下一个黑人。因为他体型健硕占有优势,在肉搏战的过程中,柴云振被他压住,这个黑人捡起一块石头,往柴云振头上猛砸了多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柴云振挣脱不开,便准备伸手去抠对方的眼睛,结果被那个黑人咬住了右手食指,一大截被他生生咬掉。
鲜血流了柴云振满脸,他晕了过去,那个黑人误以为他死去,便离开了。
后来,有后续支援战友登上高地,发现了柴云振,将他背了回去。因为他的头,被石头砸了20多下,伤情实在严重得厉害,便被送回了国内包头医治。
柴云振与战士们
因为来回转院,柴云振后来也与原部队失去联系,他出院后,便领了残废军人证书和1000斤大米的复员费,回了家乡。
他不知道自己已经立了特等功,是战斗英雄,他也不在乎。在那6天6夜里,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这种痛苦,让他一生都锥心刺骨难以忘怀。
柴云振与儿子
深藏功名三十年,他被称为“活着的烈士”。面对各种夸赞,柴云振常说:“不要说我是英雄,真正的英雄,他们长眠在朴达峰上。”
从1984年10月起,柴云振享副县级离休干部待遇,2018年去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