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至30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在会上强调,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大力推动各地加快建设规范化的综治中心。这项工作为何如此重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01 全国2300个县级信访部门已入驻综治中心
中央信访联席办认真落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以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助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国2300个县级信访部门入驻综治中心,依法依规化解信访矛盾,推动全国信访形势持续平稳。
一、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和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福建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发源地,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并躬身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是加强党对信访工作领导的重要抓手,要求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强化源头治理重要举措,提出明确要求。
经过不懈努力,全国信访总量和国家信访局登记量近年来首次实现“双下降”,其中全国信访总同比下降29.1%,国家信访局登记量同比下降8.9%。实践充分证明,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在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利于形成矛盾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综合施治的工作合力,必须坚决抓好落实。
二、认真履行信访部门职能职责,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中助推综治中心规范高效运转。
一是依法受理办理。加强访调对接,与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参与信访工作对接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意见》。对当事人拒不调解或调解不成、反映的问题不属于综治中心入驻单位职权范围的,及时登记分流、精准转送交办、全面准确告知、推动依法处理、加强办结回访,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2024年,全国申诉求决类初次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一次性化解率分别为95.5%、94.2%;今年1至2月,分别提高至99.8%、97.2%。
二是强化风险防范。用好用足信访“晴雨表”,对群众信访中苗头性、行动性、扬言类问题,依托综治中心,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核查处置,避免形成现实危害。
三是强化监督追责。2024年以来,发现并推动解决一批“应受理而不受理、应办理而不办理”问题;向20个省份发出改进工作建议33件。
三、聚焦重点难点,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互融互促。
一是在深化源头治理上落细落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前移信访工作关口,深入开展“深化源头治理 化解信访矛盾”专项工作,充分运用综治中心资源优势,推进矛盾化解、人员稳定,消除风险隐患。
二是在打通“路线图”上同向发力。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依托综治中心加强访调对接、落实诉访分离、推进依法分类、推动依法导入司法程序,努力推进信访事项按照“路线图”走通、走完。
三是在推进“双向规范”上抓紧抓实。发挥综治中心“一站式”化解平台作用,既抓程序推进、实质解决,依法规范受理办理信访事项,也加强对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依法规范群众信访行为,引导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
02 “干什么”?
会议列出了时间表,到今年6月底,把全国县级综治中心运行起来,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到今年底,除了需新建场地的,其他所有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直辖市的下辖区县比照县级要求推进规范化建设。
到明年,新建的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并按要求基本实现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县、乡综治中心重在矛盾纠纷化解,省、市综治中心重在统筹协调。
03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当前应该在哪里下力气?
会议强调,重点就是要推进县级综治中心“五个规范化”,推进场所设置规范化,要求挂牌标识统一、场所选址便利、指导关系明确、功能布局科学。
推进部门入驻规范化,要求调解组织、矛盾问题较多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信访部门等要派员常驻,其他重点领域部门轮驻,有关社会力量等可通过随叫随到、工作联动等多种方式入驻。同时各入驻部门要依法履职,综治中心规范入驻人员管理。
推进运行机制规范化,做到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管理,实现“一案一码”,让人民群众随时了解案件办理进展。
推进督办落实规范化,综治中心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在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下,督办理程序、督化解结果,根据法定办理时限,确保按时保质把矛盾化解到位。推进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实战应用,确保数据安全,让信息化切实成为推进矛盾纠纷法治化的重要支撑。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点突出,必须以钉钉子的精神不断夯实“五个规范化”,才能汇聚各方合力,释放出矛盾化解效能。
04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当前应该“怎么干”?
会议将加强组织领导放在重要位置,要加强党的领导、动员各方力量、坚持标准统一。推动县级党委将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县级政法委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最大限度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集合、力量聚合。
各有关部门加强对下条线指导,推动县级相关部门选派精干力量入驻综治中心。同时加大对综治中心的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社会知晓率和群众认可度,让“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成为社会共识。
会议还提出“四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坚持法治导向,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结果导向,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05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当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五对关系”:
正确处理综治中心和其他矛盾纠纷化解实体的关系。县级综治中心运行后,群众到各职能部门反映问题,职能部门都应热情接待、依法解决群众诉求。
正确处理综治中心的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系。不能因为有了综治中心,就放松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其他方面的重点工作。
正确处理维权和维稳的关系。维权是维稳的前提,维稳保障维权。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好。
正确处理公正和效率的关系。社会公正是目的,但不能因片面追求公正而失去了效率,失去了活力。
正确处理化解矛盾和开展救济的关系。要严格救济的条件和程序,切不可让当事人形成“大闹才能大解决、小闹才能小解决、不闹就不能解决”的错误认识。
原标题:《到6月底,全国县级挂牌运行这一机构》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决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