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陈默从没想过,自己被裁那天,会收到一个信封。

十年如一日地守着图纸和计算器,他早已习惯了默默无闻。那些不眠的夜晚,那些执着的坚持,那些被人嘲笑的“多余”校验,都像是扔进深井的石子,激不起一丝水花。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职场本该如此,可他眼睁睁看着那些浮于表面的人一路高升,却从未怨恨。他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认真做事的人,往往走得最慢?

直到那个信封出现。

没有人知道,那个薄薄的牛皮纸信封里,装着什么。就连陈默自己,也从未预料到命运会在最绝望的时刻,画出最意想不到的转折。

当信封被打开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

01

陈默,今年38岁,普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在远景建筑设计院担任结构工程师已有十年。与同事们热衷的应酬、聚会不同,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研究新的设计理念和结构技术上。办公室里,他的工位总是最早亮灯,最晚熄灯的那一个。

这天下午,陈默正全神贯注地审核“海岸线”住宅项目的结构图纸。虽然他不是项目主创,但负责主创的张总监把最关键也是最麻烦的地下结构部分扔给了他。

“陈工,这部分能否再压缩一下成本?业主那边催得紧。”张总监站在他身后,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

陈默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指着图纸上一处标记说:“这里地质情况特殊,如果再压缩,地下车库防水就没保障了。我计算过,这个方案已经是在安全与成本之间的最优解。”

张总监皱起眉头:“你总是这样,太教条了。设计嘛,有时候需要一点弹性,业主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张总监打断他,“明天我要看到修改后的方案。记住,这个项目对公司很重要,别总是拿你那套老掉牙的规范说事。”

看着张总监离去的背影,陈默叹了口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他看来,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画几条线那么简单,每一笔都关乎住户的安全。但在张总监眼里,他这种坚持就是“固执”、“不懂变通”。

陈默的倔强性格早在两年前的“星河湾”项目中就已经显露无疑。那是公司接手的一个高端住宅项目,在审核外包单位的施工图时,他发现了主体结构中一处严重的受力缺陷,如果按原设计施工,极有可能导致未来建筑沉降不均。

彼时,项目已经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改动意味着延期和额外成本。张总监力主维持原方案,认为问题不大。但陈默坚持己见,甚至冒着被开除的风险,直接联系了业主方的技术负责人。

最终,在他的坚持下,设计得到修改。两年后,周边同期建设的几栋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唯独“星河湾”完好无损。工地上的施工人员私下里称他为“安全守护神”,但公司内部,他却因为“越权处理”而被记了过。



“陈工,这次的结构验算报告我看了,非常扎实,谢谢你!”

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打断了陈默的回忆。是小陆,设计院新招的应届生,设计思路活跃,但对结构细节掌握不足。

“客气什么,”陈默微笑着说,“结构就是建筑的骨骼,骨头不硬,再漂亮的皮囊也是空中楼阁。”

“是啊,我们学校老师也这么教。”小陆点点头,眼中满是钦佩,“对了,听说你一个人挑战了整个'金融城'地下连体结构的设计?那可是六栋超高层的地下车库啊!”

陈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没那么夸张,就是多花了点时间。”

“太厉害了!”小陆竖起大拇指,“我跟几个同学都想跟你多学习,可以吗?”

“当然可以,随时欢迎。”

送走热情的小陆,陈默重新投入工作。电脑屏幕上,复杂的三维模型缓慢旋转着,展示着一座未来建筑的骨架。这是他的世界,简单而纯粹。

可惜的是,在每年的年终评优中,他的名字从未出现在获奖名单上。那些善于包装和表现自己的同事,那些擅长巴结领导的人,总能轻松胜出。甚至有时候,他熬夜完成的方案,经张总监略微修改后,就变成了“张总监主创设计”。

“算了,”他常这样安慰自己,“只要设计是好的,署谁的名都一样。”

这种想法一直支撑着他,直到最近,他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信念。

02

由于建筑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新开工项目锐减,设计院的订单量随之下滑。远景设计院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层一连召开了数次紧急会议,讨论应对策略。

这天晚上,陈默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妻子林小雨正在辅导儿子小航做作业。

“爸爸回来啦!”小航眼睛一亮,丢下笔就要跑过来。

“先把题做完!”林小雨拦住了他,然后转向陈默,“吃饭了吗?我给你热一下。”

“吃过了,加班有盒饭。”陈默放下公文包,脱掉外套,“爸妈今天怎么样?”

“还行,我下班顺路去看了,给他们送了些菜。对了,”林小雨压低声音,“你爸的药又涨价了,这个月医药费又要多出六七百。”

陈默点点头,没有说话。父亲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这是家里的一笔固定支出。而母亲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也需要定期检查。

“小航的学校通知下学期要换新校区,学费又要上调。”林小雨一边收拾餐桌一边说,“比现在每学期多两千多。”

“涨就涨吧,孩子的教育不能省。”陈默苦笑道,“他能考进这个重点高中不容易,咱们再咬咬牙。”

林小雨是当地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两人的收入本来足够一家五口过上舒适的生活,但随着开支的增加,家庭财务变得越来越紧张。

“公司最近怎么样?听说建筑行业不景气?”林小雨小声问道。

陈默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相告:“不太好。这个月公司已经失去两个大客户,听说高层在考虑裁员。”

“啊?那你...”

“应该没事。”陈默故作轻松地说,“我在结构部门,是技术骨干,公司不会轻易裁掉有经验的工程师。”

但他心里并没有表面上那么有把握。远景设计院最近的气氛明显不对,平时热闹的茶水间变得安静,同事之间的交流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暗地里的打探和猜测。

“听说王工被调去做资料整理了,是不是快被裁了?”

“刘总监今天把他的团队成员都叫去谈话了,估计是在定名单...”

“最近业绩不好的,都悬了...”

这些窃窃私语像幽灵一样游荡在办公室的每个角落。陈默本不在意这些流言,直到前天,他偶然听到张总监和人事部赵主管在会议室的对话。

“...那个陈默,技术是不错,但性格太固执,不合群,也不会来事。这次裁员,可以考虑...”

虽然只听到只言片语,但已足够让他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自己十年的付出,就这样不值一提?



晚上十点半,小航终于在林小雨的督促下完成了作业,困倦地回卧室睡觉。客厅里,陈默坐在电脑前,打开了自己的简历文档,开始更新。

“你真的担心会被裁?”林小雨站在他身后,轻轻按摩着他的肩膀。

“有备无患。”陈默停下手中的工作,握住妻子的手,“最近设计院里很多人都在偷偷投简历,大家都不安心。”

林小雨沉默了一会儿,说:“其实,我一直觉得你在远景委屈了自己。那么多优秀的设计,却很少有你的名字。你这么优秀,为什么不去更好的平台?”

陈默苦笑:“哪有那么容易?我都38岁了,这个行业,资历越老越不值钱。再说,我已经习惯了远景的工作节奏。”

“那不还是因为你太低调了吗?”林小雨有些着急,“你看张总监,虽然能力不如你,但人家会来事啊!每次有成绩,第一个往自己脸上贴金。”

“算了,不说这些了。”陈默转移话题,“要是真的被裁,就当是给我一个新的开始。说不定能去一个更好的地方。”

林小雨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你想开点就好。不管怎样,我和小航都支持你。”

看着妻子疲惫的背影,陈默心中涌起一阵愧疚。这么多年,是林小雨的理解和支持,让他能够无所顾忌地追求自己的专业理想。而现在,当家庭负担越来越重,他却可能即将失业...

陈默深吸一口气,继续完善着简历。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只有他的台灯,在夜色中倔强地亮着。

03

周一清晨,远景设计院的大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全体员工都收到了紧急集合的通知,人事部赵主管和几位高层管理人员已经端坐在主席台上。陈默找了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环顾四周,发现同事们的表情都十分紧张。

“咳咳,”赵主管清了清嗓子,“感谢大家准时参加今天的会议。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近期建筑行业形势严峻,我们远景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经过董事会慎重考虑,决定实施一项'人才优化计划',对现有团队进行调整和精简。”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一阵压低的议论声。

“具体而言,我们将在未来两周内,优化约25%的人员岗位。”赵主管提高音量,压过嘈杂声,“这个决定非常艰难,但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陈默感到周围的空气似乎凝固了。25%,这意味着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要离开。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猜测着谁会是那个“不幸的人”。

“优化将基于绩效评估、项目贡献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维指标。”赵主管继续说道,“相关部门负责人已经收到了初步名单,将在今明两天与相关同事进行单独沟通。请大家保持手机畅通。”

会议结束后,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氛围。大家表面上各自工作,实则心不在焉,时不时瞥一眼手机,生怕错过那个可能改变命运的通知。

正当陈默试图集中精力处理手头的设计方案时,办公室座机响了。

“陈默,下午两点到三楼会议室来一趟。”是赵主管的声音,简短而公事公办。

电话挂断后,陈默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尽管心里早有准备,但真正面对时,还是难以平静。周围几个同事投来同情的目光,没有人说话,似乎怕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中午,陈默独自一人在公司附近的小餐馆吃饭。往日里,这里常常是同事们聚餐的地方,充满欢声笑语。而今天,餐馆里少了吵闹,只有零星几桌客人在小声说话。



下午两点整,陈默站在三楼会议室门口,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请进。”

推开门,陈默看到赵主管和张总监已经坐在里面。桌上摆着几份文件,气氛严肃而压抑。

“陈默,请坐。”赵主管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表情平静,“想必你已经猜到我们找你来的原因了。”

陈默点点头,没有说话。

“公司最近面临很大压力,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赵主管推过来一份文件,“经过综合评估,我们决定与你解除劳动合同。这里是解约文件和补偿方案,请你过目。”

陈默低头看着文件,眼睛却无法聚焦。十年,十年的心血,就这样被一纸文书终结了?

“我想知道,为什么是我?”他抬起头,声音因强忍情绪而略显嘶哑,“我在结构部门工作十年,参与过公司几乎所有重大项目的结构设计。我的专业能力...”

张总监打断了他:“陈默,你的技术没人质疑。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公司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积极进取的人才。你的业绩不够突出,署名项目太少,不太符合我们的发展方向。”

“署名项目少?”陈默几乎要笑出声来,“那是因为我的方案经常被别人署名提交!张总监,'金融城'的地下连体结构是谁设计的?'星河湾'的沉降控制方案又是谁做的?”

会议室里一阵尴尬的沉默。张总监避开了陈默的目光,转而翻看手中的文件。

“陈默,我理解你的心情。”赵主管打破僵局,“但这是公司的整体决策,已经确定了。按照劳动法规定,我们会支付足额的补偿金,希望你理解。”

陈默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愤怒和不甘。争辩又有什么用呢?决定已经做出,他在这里的日子,就此画上句号。

“我什么时候走?”他平静地问。

“今天收拾好个人物品就可以了。”赵主管说,“IT部已经准备好了移交程序,你可以把重要的设计文件打包,然后交接给张总监。”

“好的,我知道了。”

走出会议室,陈默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空虚。十年的光阴,无数个加班的日夜,为公司解决过的诸多难题,到头来,就换来这样一个结局?

他缓缓走回自己的工位,开始收拾东西。显示器、键盘、鼠标是公司的,不用带走;抽屉里的笔记本、设计手稿和几本专业书籍是自己的,需要打包。桌上那个妻子送的马克杯,和儿子亲手做的小模型,也要小心收好。

电脑上的个人文件太多,陈默开始一个个检查,哪些需要保留,哪些可以删除。期间,他发现了几个重要项目的原始设计稿,都是他一手完成的,但最终署名上却没有他的名字。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职场现实吧。”他自嘲地想。

04

正当他专注于整理文件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陈工,听说你...被裁了?”是李明,结构部的老同事,也是为数不多的知己。

陈默抬头,勉强挤出一个微笑:“是啊,刚接到通知。”

“这太荒谬了!”李明愤慨地说,“公司留下的都是会吹牛的,真正做事的反而被裁!你知道吗,刚才我碰到张总监,他居然在和赵主管说,你走了以后结构部的工作怎么交接。他们根本没想过,有些项目没有你根本做不了!”

“算了,”陈默摇摇头,“这就是现实。”

“我不甘心!”李明握紧拳头,“要不要跟刘董申诉?你的贡献有目共睹,公司这样做太不公平了!”

“谢谢你,老李。”陈默感动于好友的义气,“但刘董平时深居简出,连面都见不到,更别说申诉了。再说,决定已经做了,再争取也没意义。”

李明还想说什么,但被陈默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是“星河湾”项目的施工方负责人王工。

“陈工,刚听说你要离开远景了?”电话那头,王工的语气充满诧异和遗憾,“这是真的吗?”

“是的,王工。公司在裁员,我在名单上。”

“太可惜了!你是我合作过的最负责任的结构工程师。”王工叹了口气,“还记得两年前'星河湾'的事吗?要不是你坚持修改设计,我们现在可能已经面临质量索赔了。”

陈默心头一暖:“谢谢你的认可,王工。”

“如果你有新去处,一定要告诉我。我们还有几个项目,很希望能继续合作。”

挂断电话,陈默继续整理物品。渐渐地,有更多的同事得知了消息,纷纷过来表达惋惜和不舍。小陆更是红了眼眶:“陈工,以后有问题还能请教你吗?”

“当然可以,”陈默递给他一张名片,“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打电话。”

到了下午五点,陈默终于收拾完了所有东西。十年的职业生涯,打包起来只有一个纸箱和一个背包。临走前,他再次环顾这个熟悉的办公室,每一个角落似乎都有他的回忆。

走出办公室大门,陈默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十年来的重担。远景设计院的五楼是结构部的所在地,他对这里的每一寸地板、每一面墙壁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现在,他要离开了,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电梯门打开,陈默走进去,按下“1”键。就在电梯门即将关闭的瞬间,一只手伸了进来。

“等一下!”

是年轻的实习生小王,他气喘吁吁地挤进电梯,手里还拿着一个U盘。

“陈工,我听说你今天就走了...这个给你。”小王有些局促地递过U盘,“我把您之前讲解的几个结构设计要点都记录下来了,做成了笔记。这里面还有一些我们这些新人的感谢话,希望你有空能看看。”

陈默接过U盘,一时间有些哽咽:“谢谢你们,其实我也没教什么...”

“您教了我们很多!”小王认真地说,“不仅是技术,还有做人的道理。张总监常说'做设计就是满足甲方需求',但您告诉我们'设计师的责任是保障使用者的安全'。这个区别太重要了。”

走出电梯,陈默发现大厅里站着几个熟悉的面孔。是李明、老张和几个经常合作的同事,他们似乎是专程下来送行的。

“老陈,这么急着走啊?”李明上前接过他手中的箱子,“我们商量了一下,今晚必须给你践行,不醉不归!”

陈默摇摇头,笑道:“算了吧,大家都有工作,别因为我耽误了。再说,我现在也没什么心情喝酒。”

“怎么能这样!”老张拍着他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十年的同事,说走就走?”

看着大家关切的眼神,陈默心头一暖。在职场上,他或许不得志,但至少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友谊,这已经很难得了。

“真的谢谢大家。”他环顾四周,真诚地说,“但我今天实在没心情。等我找到新工作,一定请大家吃饭,到时候不醉不归。”

同事们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好强求,只好依依不舍地道别。

“保重啊,老陈。”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联系。”

“别忘了常联系啊...”

在一片关切声中,陈默拎着箱子,慢慢走向大楼出口。

05

陈默站在远景设计院大楼前,看着熟悉的建筑最后一眼。正当他走向公交站时,身后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陈工。”

陈默转身,发现远景设计院的创始人刘明远正站在不远处。在远景工作这么多年,他只在公司年会上远远地见过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几次,从未有过任何交流。大多数员工甚至不确定在走廊上遇到他时能否认出来。

“刘、刘董好。”陈默有些慌乱,不明白公司最高领导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叫住自己。

刘明远没有什么表情,公事公办地走,从西装内兜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他:“这个给你。”

陈默愣了一下,不知所措地接过信封。信封不厚,但有一定分量,让他本能地以为是公司标准发放的解雇文件或补偿金支票。

“谢谢。”陈默低声说道,不知该说些什么。

刘明远只是点了点头。他看了看手表,似乎还有别的事要忙。

“那个...是需要我现在打开吗?”陈默试探性地问。

“回家再看。”刘明远简短地说完,便转身走向停在不远处的黑色轿车。

就这样,两人的对话结束了。

对陈默来说,这只是一次意外的、公事化的短暂接触,唯一不同的是,这个信封是由公司的最高领导亲手交给他的。

望着刘明远离去的背影,陈默将信封放进纸箱,继续向公交站走去。他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同,心中的失落和无奈依然存在。或许这只是公司对资深员工的一点体吧,他想。



回到家,林小雨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看到陈默提前回来,还拎着一个纸箱,她立刻明白了什么。

“真的...被裁了?”她小心翼翼地问。

陈默点点头,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新的开始嘛,别担心。”

林小雨放下手中的活,给了他一个拥抱:“没关系的,你这么优秀,很快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晚饭期间,小航似乎感觉到了家里的气氛不对,格外乖巧。饭后,陈默帮着收拾餐桌,然后陪儿子做作业。直到小航睡下,他才想起那个刘董给他的信封。

“对了,”他对正在整理衣物的林小雨说,“今天离开公司时,刘董突然找到我了。”

“刘董?”林小雨惊讶地转过身,“就是远景的那个大老板?”

“对,他给了我这个信封。”陈默拿出那个牛皮纸信封,“什么都没说,就直接给了我。”

林小雨好奇地看着信封:“会是什么呢?额外的补偿金?”

“可能吧,感觉有点分量。”陈默小心地拆开信封。

出乎他意料的是,里面不是钱,而是一份装订精美的文件和一张名片。

“这是...?”陈默疑惑地翻开文件。

“建筑安全与创新研究中心计划书”——这是文件封面上的标题。陈默和林小雨面面相觑,完全没料到会是这样的内容。

“快看看里面写了什么。”林小雨催促道。

陈默翻开第一页,是一份详细的组织架构图。图上清晰地标明了研究中心的定位、职能和人员配置。他的目光一行行扫过,突然,他的手开始颤抖,表情凝固了。

“什么?这...这是...”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整个人僵在那里,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