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家园位于海淀区清河街道安宁庄东路1号,是区内最大的共有产权房项目,有2848套住宅,实现了几千人的安居梦想。最近,小区却因为8号楼而陷入风波,这栋在规划之初就将建设为养老驿站和助残温馨家园的四层小楼,本是承载了居民们无尽的期待与欢喜,如今却收到12345热线记录的投诉电话多达120件。为什么一个旨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配套楼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升级4K超高清版本的《向前一步》搭建平台,居民代表、属地政府、相关专家各抒己见,海淀区副区长深入小区实地调研、国际观察员跟随走访参与讨论,共同聚焦养老服务这一民生热点。这期对话将引出怎样的发展痛点,又能否找到治愈痛点的良方呢?
建在小区内部,为何对外?
听说建于小区内部、跟小区共用一个出入门的8号楼作为公共服务配套楼即将开始运营,不少小区居民都坐不住了,“我们肯定是不乐意的”。他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与政府的分歧在哪里?有人提出凤栖家园小区的规划许可证上,白纸黑字地写着2848户、6979人的数字,说明养老驿站就是为本小区服务的,“没有一条说这个可能对外的”,居民的理解正确吗?8号楼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建在小区内部的养老驿站是否可以对外运营?海淀区副区长武凯来到凤栖家园紧锣密鼓安排工作,居民的诉求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吗?
问题层出不穷,质疑连连
随着讨论的深入,持反对态度的居民纷纷提出心中的不解,“所有人都来这里,小区的怎么办”“海淀区有对外的养老机构是开在封闭小区里面吗 ”“周边有个街道级养老为啥不去那里”……现场甚至有年轻人边查电脑边反驳相关部门的政策解析。主持人提问“怎么看待百姓不信任的问题”,来自厄瓜多尔的国际观察员是如何回答的,他的家乡推行的是什么养老模式呢?在年轻人的声声质疑中,那些欢迎养老驿站和助残温馨家园的居民的声音,几乎被淹没了。那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究竟是如何规定?附近的另一家养老中心与凤栖家园8号楼是否功能重合?副区长武凯上台讲述了自己全程参与讨论的感受,随后他拿出手机做了一个让现场居民意料之外的举动,录制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养老驿站运营,能否优化?
如今,国家在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现实中的老年人有哪些迫切的养老需求?记者实地走访调研海淀区多家养老驿站,得到了哪些数据和反馈,其他小区老年群体的真实心声又是怎样的?住在7号楼的一位残疾阿姨起身表达自己对助残港湾的赞成和期盼,现场她会得到正向的回应吗?副区长现场指挥,带领街道主任及规划和物业专家实地调研,能否找到一个各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凤栖家园8号楼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难题——政策与民意、规划与现实、公共服务与个人权益的平衡与兼顾;《向前一步》讨论的核心不仅是关于一栋楼的使用,更是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张问卷,也是关于人民群众幸福愿望的一次书写。在现场,国际观察员送给大家两个来自安第斯山脉的古语,“minga” 和“yapa”,副区长武凯也提出“大家的事商量着办”,异曲同工的两种思潮引领之下,8号楼究竟会何去何从?敬请关注本周日晚21:05播出的《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