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作家博主发帖称,这位叔叔93年加入外企工资就五千三了,退休了还在怀念东家好,看来真是好外企。



就他这个待遇,估计放在今天也是很多人羡慕。单就全家医保、45天带薪假这一条,大多数国内企业就无法望其项背,太爽了都。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该博主提供的信息,这是一浙江网友的留言帖子。



龙云汉501,楼主4-4 浙江

1993年加入外企,包吃住,当年月薪5400,15薪。从部门工程师开始,做到COO,配车,住(租)房补贴,社保个人部分也由公司代缴纳,企业年金,全家医疗保障,朝九晚五,45天带薪假很少(很少,很少)会议,每月国内两趟、每年国际两趟带家人机票,高尔夫自由,年终奖15%保底
最主要的是相互平等、尊重,老板来了就派个司机去接机,办公桌侧面给他留个位子,中午请老板吃麦当劳加雪碧,晚上酒吧喝喝酒,第二天司机送走。现已退休,怀念!

这个网友的发帖,不由让人羡慕至极。1993年的5400元15薪,这是什么概念?而且,45天带薪假,社保个人部分也由公司代缴纳,企业年金,全家医疗保障。这些福利太贴心了。

  • 针对此事,网友们迅速围观,纷纷议论。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看法和观点:

95年的时候我一个同学在从化筹建一个外企,他打电话邀请我过去。我刚好从工厂转行到一个施工企业做设计,收入是原来的工厂5倍(4000多吧),而且还有很多设备厂家围着设计人员转,感觉简直是人生巅峰了,就拒绝了他。如果长远来看,那个外企还是不错的。

我接触到的外企,都没有这样的。最多就是同类岗位,外企的薪酬比国企或者私企高30%~40%,社保公积金也足额交,不拖欠工资,严格控制加班,强迫员工休假。文章中这么好的,我从没见过。我猜可能是外企高层才有的吧。

配车配司机,每月两次国内带家人机票,每年两次国际机票,这肯定不是普通员工可以享受的。图里写的,也是做到了COO。但现在外企也不如以前了。因为市场竞争激烈,盈利空间变小,那可以给员工的福利空间也小了。总体而言,外企对员工的人性关怀做得更好些,不管是社保公积金的缴纳,还是员工休假制度,还是离职补偿,都按规则来。只是外企裁员时,也是很冷酷。说裁就裁。

30年外企,港资的,中美合资的,美资的,欧洲企业都呆过。早年的IT外企也就是神仙企业,薪酬待遇高外,一种感觉就是平等,公平和透明。现在的外企尽管已经裁撤掉很多福利,但还是很人性化和尊重个人。他们一个理念,就是你的工作是为了生活不是仅仅生存。

93年月薪5400,差不多等于现在月薪20万,还45天带薪假,换谁都怀念!

我阿姨80年代末进入了上海一合资电子企业研发部门做个什么主管薪水5000多,而那时候我爸妈才几百块一个月。90年代初她去欧洲念博士移民了,要不就能等到这家公司上市。

  • 根据该博主提供的信息,查询到了这个留言跟帖的出处。

4月3日有广东网友发帖,终于知道外企有多香了。去年年底,牺牲了1万多的年终奖,跳槽到外企,在外企办事处上班,就办事处只有你一个人的那种,有事情就满头苦干,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于是引发一堆网友评论,其中就有这个叫龙云汉501的网友跟帖。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还有一个网友有类似经历。同样,差不多,93年深圳,月薪3800+1500港币,出差飞机,轻松愉快,年会、年终奖,食堂班车医务室,大小周。每年涨幅30%,基本上保持内地普通10个人的工资水平,感觉很好,不过比我们好的,也还有很多。感谢时代!



从这两名网友的自我介绍工作经历来看,说明上世纪90年代,外企的福利待遇的确不错,也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他们能进入外企工作,说明有很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胆识。那时候人才还处于高度匮乏的年代。中专生都有工作分配,真正愿意放下铁饭碗的人很少。因此,他们或是第一批真正吃外企螃蟹的人。莫怪于他们要回忆和感慨,必须感谢时代。

其实,任何一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的红利。此前网络有讨论,是时代造就了马云,而不是马云的时代。这个说法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对此,你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