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工作的不稳定性成了常态。我们若能早点正视,生活或许能轻松些。

学历过剩带来 “祛魅”

过去备受追捧的大学生身份,如今没了光环。学历失去 “定价权”,不再是稳赚不赔的 “资格证书”,而成了普通标签。现在,高学历者也得努力证明自身价值,才能在市场上获得合理 “定价”。大量名校毕业生工作十年后月收入难超两万,文科专业更严峻。海外留学归来者薪资下滑,且仍有下降空间。美国早经历过我们现在的状况,上世纪 80、90 年代大学生激增,岗位供不应求,文科、理科博士常去加油站过渡。如今美国博士找不到对口工作很常见,冷门专业博士待遇和本科生差不多。当然,计算机专业依旧热门,而天文、“法国语言文学”、“古生物” 等专业就业艰难。这也是很多博士回国的原因,说是拒高薪,实则在国外难拿工作签证,求职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没有统一方案,大家各自承担后果。美国教育成本高,人们发现不少专业性价比低,对学历不再执着,亚裔学生则多选择这类专业。中国教育费用相对低,不少人热衷追求高学历,但随着学历贬值,人们意识到时间成本才是最大的。另一方面,美国人习惯在找不到传统工作时投身灵活就业,许多新兴职业都起源于美国。小红书上有不少赴美读博女生,毕业后在家带娃、运营自媒体账号。吃播、喊麦等职业最初也来自美国,YouTube 上还有 “戒色” 博主,头部的已实现财务自由。其实有很多 “非主流” 职业能带来可观收入,像前些年的 “万众创业”,未来几年或许又会兴起。

不仅年轻人,35 岁以上的中年人也面临工作难找的现实。有博主建议,人到四十,别执着找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做点小生意或许更靠谱。所以,大家要提前规划出路。口才好的可开直播账号,动手能力强的能做手工博主,没特长的从事体力劳动也是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体力劳动价值在提升,现在找工人维修、装修,费用常抵得上上班族一天工资。体力劳动范围广,比如一线城市带小孩的阿姨月薪过万,且供不应求。中国大部分财富在 “70 后” 手中,他们五十多岁,很快需要人照顾。养老服务是 “分级配套体系”,从富豪到普通老人,都有相应服务模式。五线小城市也有很多退休金较高、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请保姆。养老服务产业已具规模,做得好的月入两三万不难,而中国真正的老龄化还没到来,对养老服务人员需求将大增。还有陪老人钓鱼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帮忙搬装备、陪老人唠家常。AI 和机器人虽能减轻劳动强度,但无法根本改变人力需求格局,就像 Excel 普及后白领更忙了。

长远看,就业趋势大致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追求极致稳定,即进入体制内(不包括国企),从二三十年时间跨度看,只有公务员能经受住时间考验,其他工作都有不确定性,所以大多数人要做好长期灵活就业的心理准备,“灵活就业” 也可叫 “自由职业” 或 “创业”,本质差不多。能存续几十年的企业很少,企业也不一定聘用员工几十年,加上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过于求,我们要提前接受这一现实。很多人失业后被迫思考出路,选择单干,发展往往不错,所以有人觉得 “失业要趁早”。提前思考比仓促应对好,单身时思考也比拖家带口时从容,在公司待久了容易产生安稳错觉,突然失业会痛苦,很多外企员工有过这种经历。

未来就业具体趋势如何?

社会提供多元 “岗位”,但未必契合期望

成熟社会会给每个人提供生存空间,但可能不符合个人预期。没想法、没特长、不善于思考的人,可能只能获得普通岗位维持生计。社会保障体系在完善,未来饿不死人,但仅靠保障也难富足。小病靠医保,大病看运气,不欠债生活就不会太艰难。可以养成 “定存” 习惯,每次存 20% 的收入应急。上海超市配货员、酒店保洁等岗位老年人占比高,因年轻人看不上,上海的这种现象未来可能在全国蔓延。

挖掘独特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理论上,每个人都有独特天赋,有人没察觉,有人不知如何转化为收益。有人想做口播、读书、“戒色” 等博主,但因羞耻、恐惧不敢行动。人往往在走投无路时,才会放下包袱尝试一直想做的事。一位读者成功减肥后,把过程拍成视频,起初不好意思发,一年后发在朋友圈,吸引很多人付费请教,她也因此无需外出工作,对这份事业充满热情。社会给了大家十几年时间,让我们思考擅长且能养活自己的事,为灵活就业做准备。

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尝试新事物

我们受教育影响,过于看重知识和学历,但教材知识有滞后性,难靠它获得超额收益。所以要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尝试新事物,不要太在意别人眼光,多涉足新领域,在实践中学习,而非一直准备不行动。别总谈人工智能等普通人难以涉足的领域,要关注普通人能做的事。现在生产的东西与基本生存需求关联变小,比如农业人口占比下降,而超级主播、网红等看似 “不实用” 的行业却能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思考 “未来能做什么” 时,可关注精神需求,人类精神需求无限,满足一个细分领域就能过上富足生活。在中国,再小众的领域受众也不少。赚大钱运气成分占 90%,别因别人优秀而焦虑,也许过几年你会超越他们,世界运行规则并非只看实力,这对自认为实力不强的人是好消息。

最后总结要点:其一,未来找工作或许不难,但稳定岗位会稀缺,想过好日子,可能要摒弃对稳定工作的执念,追求自己的事业,线上业务因边际成本低更有潜力。其二,观念转变很重要,要常思考走投无路时自己能做什么,有想法就行动,很多事需长时间摸索。其三,要提前接受 “灵活就业迟早会到来” 的现实,抗拒只会在失业时更崩溃,提前准备、积极尝试,会发现机会很多。其四,保持开放思维,有新奇想法且做的人少,不要否定,这可能是潜在机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