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安全感,可能是一个“陷阱”。

普通人的命运似乎一开始就被设定好了,考上大学,找个稳定工作,买个房子,结个婚,就完成了人生大事。

后来却发现,铁饭碗也有生锈的一天,购房合同上的数字在政策波动中蒸发。

花了不菲学费拿下的学历成了脱不下的长衫,曾经认定的灵魂伴侣不过是催婚倒计时下的将就。



人确实应该在相应的年龄做该做的事,机遇错过了就错过了。

但最终才发现,用世俗的标准给自己设定条条框框,并不是最优解。

人最终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不必用别人所谓的成功人士标准来限制自己。

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做到自洽,才是最重要的。

1.编制:

2024年底,有数据显示,国考报名阶段共有341.6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报录比约为86:1。个别热门岗位,达到了千里挑一的竞争热度。



公考热也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公考热的背后,反映的是经济增速下滑、大学生就业难、人工智能对岗位的冲击等问题。

一份有编制的工作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完善的社保,然而,越来越多上岸的年轻人,告别了刚考上编制时的欣喜,陷入了迷茫。

名校毕业的堂弟,通过层层选拔考上公务员,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进入单位。

却发现在单位里晋升不是那么容易,自己既没有背景也不擅长交际,只能做一些琐碎的基层工作。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做了三年。体制内的工作,再也不是20年前的一张报纸一杯茶了,绩效考核、招商引资、制表迎检压力山大,加班是家常便饭。

当初以为考上公务员就能大展宏图,没想到现实却是在日复一日的文山会海中消耗了青春和激情。

2.房产:

“真的是“有房才有家”吗?”

我的一位程序员朋友,花费400多万在广州买下了一个两居室,然而,去年遭遇了裁员,每月2万多的房贷还得还,眼看存款快要见底,新工作还没找到,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买房本来是幸福生活的开始,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一二线城市的房产成了奢侈品,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资产很容易就变成了负债。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租房比买房划算。2024年全国50城租售比为1:582,意味着总价200万的房子,月租金只有3400元左右。国际上认为合理的租售比区间为1:200到1:300,1:582的租售比表明可能存在房产泡沫。



法拍房数量居高不下、多个城市二手房挂牌数量增长,已经表明楼市发生深刻变化,你以为买房是投资,没想到是负担。

3.学历:

随着精英化教育的普及,人均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2024年超60所“双一流”高校增加招生计划,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随之而来的则是学历的贬值。



《经济学人》的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本科学历溢价率68%,2023年,跌至19%。

我的一位邻居小张,从美国留学归来,带着金融硕士学位和父母的殷切期望,回国找工作却屡屡碰壁,原来海归学历不再稀缺,学历带给自己的不是光环,而是脱不下的长衫。

花费巨资出国留学,却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

小张原本想去银行工作,但是业绩压力太大,自己的资源也不多,无奈之下只好先去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先就业再择业。

4.婚姻:

可以不结婚,但别找错人。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结婚率逐年走低。

而那些怀揣着对爱情憧憬走进婚姻的年轻人,如果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缺乏足够的了解,就容易被婚姻所拖累。



30岁的小王在父母不断催促下,与相亲认识三个月的对象结婚,婚后初期看似美满,妻子温柔贤惠,小王事业稳定,双方家庭都感到满意,但平静表面下暗流涌动。

妻子追求物质享受,热衷奢侈品和高端消费,与小王节俭朴实的消费观产生激烈冲突。

小王的信用卡被妻子刷爆购买奢侈品,导致家庭财务紧张,小王不得不加班还债,婚姻出现严重裂痕。

小王想提出离婚,双方家庭却因为孩子强烈反对,将他推向进退两难的境地。

离婚,困难重重,不离婚,又让自己身心疲惫。

面对这四大天坑,普通人该如何面对?

诚恳的建议:

1.丰富收入渠道:除了工资以外,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爱好、专业、资产,增加收入来源,如编程、设计、写作、咨询、教培、代账、电商运营都值得一试。

2.做好风险隔离:将个人资产与婚姻、双方债务切割,学习法律知识,咨询专业律师,做好家庭资产规划,增强抗风险能力。

3.为孩子提前规划:学历贬值的时代,家长更应该提前规划,紧跟产业动态为孩子谋划前程,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健康都是未来发展趋势,获得一项谋生技能比学历本身更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