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铁制品生锈的现象。一把原本锃亮的铁锁,在潮湿的角落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就布满了红褐色的锈迹,钥匙插进去都变得费劲;花园里的铁栅栏,经过风吹雨打,也逐渐锈迹斑斑,失去了往日的坚固。铁生锈不仅影响了铁制品的美观,还降低了它们的使用寿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那铁究竟为什么会生锈呢?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究一下这个有趣的话题。

铁生锈,本质上是一种化学反应,确切地说是铁的氧化反应。铁这种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不过,仅仅有氧气,铁还不至于那么快生锈,水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形成了含有溶解氧的水溶液,而铁又恰好接触到这种溶液时,一场 “生锈大戏” 就拉开了帷幕。

在这个过程中,铁原子会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Fe²⁺),而氧气则得到电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OH⁻)。亚铁离子(Fe²⁺)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氢氧化亚铁(Fe (OH)₂)。但氢氧化亚铁(Fe (OH)₂)并不稳定,它会迅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被氧化成氢氧化铁(Fe (OH)₃)。随后,氢氧化铁(Fe (OH)₃)会发生分解,失去部分水分,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铁锈,其主要成分是红棕色的氧化铁(Fe₂O₃) 。

铁锈可不是一层紧密结实的保护膜,它的结构疏松多孔,就像一块海绵。这种疏松的结构简直就是水分子和氧分子的 “绿色通道”,它们能轻松穿过铁锈的空隙,继续与内层的铁发生反应。这就如同一个恶性循环,铁锈不断生成,铁被腐蚀的程度也越来越深,生锈的速度自然也就越来越快。打个比方,就像一件衣服破了个洞,如果不及时修补,这个洞就会在日常的摩擦中越来越大。

除了水和氧气这两大 “生锈元凶”,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也会加速铁的生锈过程。比如,当铁接触到酸溶液时,生锈速度会大幅加快。在一些工厂附近,空气中含有大量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等,这些气体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如果铁制品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快就会被锈蚀得千疮百孔。还有,当铁与其他金属接触时,由于不同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会形成原电池,这也会加快铁的腐蚀速度。例如,在海边的一些设施中,如果铁和锌连接在一起,由于锌比铁活泼,锌会先被腐蚀,从而保护了铁,但同时也加速了自身的损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