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孙中山先生的二女儿孙婉突然写信给中央,信中说道:自己晚年生活困难,需要中央出资帮助。
作为革命的先驱者,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革命奔走,先后辗转大陆、香港、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因此他的家庭结构也比较复杂。
他一生共娶过三任妻子,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宋庆龄先生,但两人却未孕育子女。
真正为中山先生生儿育女的是原配卢慕贞,她与中山先生是典型的包办婚姻,两个人结婚之前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
但由于卢慕贞是在传统礼教下成长的封建女性,而中山先生则是接受新式教育长大的,所以结婚后,两个人无论在三观还是生活习惯上,都格格不入。
不过尽管没有什么感情,但传统的卢慕贞还是为中山先生先后生下了一子两女,分别是长子孙科、长女孙娫、次女孙婉。
可惜的是大女儿孙娫19岁便因病早逝,只剩下长子和小女儿孙婉。
对于次女孙婉,中山先生一直极为宠爱,更加巧合的是,小女儿的生日与孙中山正好是同一天,都是11月12日。
孙婉长大后,也向往新式教育,便去了美国加州留学。刚去时由于人生地不熟,作为父亲的中山先生担心她遇到麻烦,就托自己在那边的好友王伯秋进行照顾。
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孙婉在和王伯秋的朝夕相处中,慢慢被王柏秋的才华所折服,竟然不顾对方已婚的事实,非要和他在一起。
中山先生得知后,被气得够呛,一来是王伯秋原本是自己的朋友,二来是王伯秋那时已经在南京有家室。所以他极力反对女儿嫁给王伯秋。
但陷入爱河的女孩哪里能听进去这些,尽管与父亲因为这件事产生了嫌隙,孙婉还是选择和王伯秋结了婚。
不过幸福来得太快,终究不是真实的。孙婉的婚后生活很不幸福,她先后为王伯秋生下了一儿一女,王伯秋却因为顶不住老丈人的压力,怕影响到自己的仕途,最终主动提出了离婚,还带走了他们的两个孩子。
就这样,孙婉又孑然一身了。可她痛恨父亲拆散了她和王伯秋,一直没有回到他的身边。
不久孙婉遇到了来自澳门的戴恩赛,后者对她非常好,也比较包容,算是收获了一段幸福的婚姻,婚后又生下一儿一女。
但她和父亲中山先生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缓和。当时和戴恩赛结婚前,她曾写信给中山先生,表示自己不希望他来参加婚礼。
最后还是由宋庆龄先生出面,给孙婉寄去了4000块钱,算作分子钱,表达她和中山先生的心意。
钱到后,孙婉并未收下,而是将钱交给了母亲卢慕贞,表示自己不会再要父亲的任何一分钱。
反倒是作为孙婉丈夫的戴恩赛,非常孝顺中山先生,工作之余,经常会去看望老丈人。
1925年中山先生先生病危,孙婉仍然不愿意前去,最后只有戴恩赛一人去了北京。
据说中山先生临终前一直拉着戴恩赛的手,口中却不停地念叨“婉儿,婉儿”,似乎对这个女儿很放心不下。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时年59岁。
虽然失去了父亲,但好在第二任丈夫戴恩赛是个靠谱的,他一直照顾着孙婉。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人便移居到了澳门生活。
一直到1952年,孙婉的儿子突然暴毙而亡,戴恩赛因承受不住打击,在三年后也去世了。
先丧子后丧夫,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再坚强的男子也需要勇气,更何况是作为女子的孙婉,她一下子病倒了。
然而这还不是更困难的。更严重的情况是,丈夫死后,孙婉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维持生活,她只能不停地变卖家中的各种财产,生活日益窘迫。
当时蒋介石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便装模作样地派人去邀请孙婉到台湾生活,但孙婉不愿意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最后选择了拒绝。
随着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最终走投无路的孙婉想到了共产党,可鉴于自己身份的特殊性,她心里并没有底。
于是,她带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女儿戴成功给中央写了一封求助信,正好被邓小平邓公收到。
邓公一直很钦佩孙先生,在得知孙先生的后代有困难后,二话不说就出资帮助了孙婉母女。
后来孙婉生病,国家又出资帮助她治病,孙婉得以安享晚年,一直活到了1979年6月3日,在澳门逝世,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