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湖北一名青年因食用冷藏的隔夜蛋炒饭,被紧急送进ICU抢救。
医生诊断发现,导致他中毒的竟是米饭中滋生的“蜡样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在淀粉类食物中潜伏,常规加热根本无法杀灭,轻则引发腹泻呕吐,重则导致多脏器衰竭。
更令人震惊的是,类似案例屡见不鲜:南通一对八旬老夫妻因食用隔夜菜引发脓毒症,最终一死一重伤;杭州一对夫妇长期食用剩饭剩菜,竟双双确诊直肠癌。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背后,藏着一个被忽视的真相:“无效节约”正在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隔夜饭菜导致食物中毒这事,说小是小,说大真会要人命。
年轻点的可能还有机会扛一扛,但上了年纪的老人,免疫力低,再有基础病,一旦中招后果不堪设想。
近日,钟南山院士在国家老年大学开学第一课中发出警示:“剩饭剩菜别强吃!别让所谓的节俭,换来胃癌的代价!”
对此,网友也纷纷表示赞同:
“节约没错,但别拿身体开玩笑!多关注饮食健康,别让剩饭剩菜成了健康的负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无效节约往往更伤身体,且可能付出更多代价”
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苦恼:
“老人不会听” “做起来太难了,每次这么和父母说,都会被他们说一顿” “有的老年人就喜欢吃很久很久的剩菜,发霉的也吃,然后还喜欢喊家里人一起吃,我个人认为身体健康最重要!”
钟南山院士指出,剩菜中的亚硝酸盐是致癌的关键因素。实验数据显示,青菜在25℃下存放12小时,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近3倍,隔夜蔬菜的含量甚至可达新鲜时的5-8倍。
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中毒,3克致死!更可怕的是,亚硝酸盐与体内胺类结合生成的亚硝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级致癌物,直接关联胃癌、肠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
更危险的是,许多人误以为“加热就能消除毒素”。但事实上,亚硝酸盐一旦形成,即使高温也无法分解。尤其像菠菜、银耳这类高硝酸盐食物,二次加热反而会加速毒素转化。
许多人习惯将剩菜晾凉再放冰箱,殊不知这正中细菌下怀。钟南山强调,4℃~60℃是细菌的“黄金繁殖区”,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数量可暴增数十倍。即便放入冰箱,耐寒的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冰箱杀手”仍能存活并持续产毒,轻则引发呕吐、腹泻、脓毒症,食物中毒,重则威胁免疫力低下人群的生命,严重时可致多脏器衰竭。
丁香医生做了实验,发现超过60℃时,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存活,低于4℃,细菌增殖明显缓慢。
趁热把饭菜放进冰箱,目的就是在细菌大量繁殖之前,尽快把温度降到4℃以下,减少细菌快速繁殖的时间。
最好方式是出锅时热气腾腾地直接分装,密封好,送进冰箱。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烫的食物放进冰箱,会不会伤到冰箱?
放心吧,完全不会。
热菜只会短暂提高冰箱温度,随即冷藏室的温度传感器会立刻启动降温程序,快速恢复低温。
丁香医生做过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一旦超过 60℃,绝大多数的细菌就没法活下来了,而温度要是低于 4℃,细菌增殖的速度会明显变得很慢。
趁热把饭菜放进冰箱,为的就是赶在细菌大量繁殖之前,赶紧把温度降到 4℃以下,让细菌快速繁殖的时间缩短。
最好的办法是饭菜刚出锅还热气腾腾的时候就直接分装,密封好,放进冰箱。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烫的食物放进冰箱,会不会把冰箱弄坏呀?
别担心,绝对不会。
热菜只是会让冰箱的温度短暂升高一会儿,紧接着冷藏室的温度传感器马上就会启动降温程序,很快就能恢复低温。
而由此所产生的电量,约等同于您多开启两次冰箱门所消耗的电量,其数量微乎其微,完全可忽略不计。
请相信冰箱,相信科技,其存在本就为此使命。
一碟剩菜,可能是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次“趁热放冰箱”的举手之劳,却能筑起生命的防线。
钟南山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无数悲剧的科学箴言。转发此文,让更多人远离“餐桌上的癌症”,守护全家健康!
正如网友所言:“转发这篇文章,或许就是你给家人最珍贵的礼物。”
你家老人有“无效节约”习惯吗?你是如何成功说服他们的?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参考资料:本文综合钟南山院士公开演讲及权威媒体报道,健康问题请以专业医生建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