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啊,过了 70 岁才算是真明白了,晚年要是想过得舒坦,提前把这 3 样东西备好就成了。
就说凌晨三点钟,医院的走廊里头,我瞧见 72 岁的张大爷正紧紧握着他老伴的手呢,眼睛盯着那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小声地讲:“哎,要是能早个十年就开始攒钱啊,现在也不用让孩子为难喽。”
就这么一句话,就像在安静的走廊里扔了个小石子,一下子就起了好多反应。
咱们人这一过 70 岁啊,才突然发觉,那些年轻时候觉着还早的养老麻烦事儿,不知不觉就冒出来了。
一、得把钱袋子看好了,这可是晚年有尊严的根本
我在养老院里听着王阿姨的事儿,大家都没说话。
这位王阿姨以前可是中学老师呢。
她就因为信了那些保健品推销员的鬼话,说什么多孝顺,就把自己一辈子攒的 30 万全投进了一个什么“养老项目”里,结果呢,啥都没捞着。
现在啊,就靠着每个月 2000 块钱的退休金过日子,换副假牙都得跟孩子们要钱。
你们知道吗?到 2025 年的时候,咱们中国 70 岁往上的老人就会超过 2.6 亿了,这里面有 40%的人都缺养老钱呢。
专家就说啊,70 岁以后的老人啊,得至少有 3 - 5 年的生活费揣在兜里,还得学会分着管理自己的资产。
就像把钱分成三份,30%用来平常开销,30%买那种比较稳当的理财产品,40%留着应急。
老话说得好,“手里有钱,心里才不慌”,钱虽然不是啥都能解决的,但没钱可真就不行啊。
二、身子骨得养好了,这是晚年幸福的基础
在北京的一个三甲医院康复科啊,我瞅见 75 岁的刘大爷正在做康复训练呢。
为啥做这个呢?就是因为他以前老吃剩菜,把肠胃搞坏了,住院都住了三个月,瘦了整整 20 斤。
再看看他同病房的李大爷,那可就不一样了,每天都坚持练八段锦,出院的时候啊,还能帮他老伴拎行李呢。
“年轻的时候拿身体换钱,老了就只能拿钱换命”,这种事儿现在在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里都能看到。
钟南山院士也说过,70 岁以上的老人啊,每周最少得做 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日本长寿村的老人们每天就走 10000 步,再弄点简单的拉伸运动,这种小运动的模式就很值得咱们学习。
而且啊,对待健康就得像管理银行卡似的。
定期去体检就像往卡里存钱,吃健康的食物就像往里投资,养成规律的作息就像让钱生钱,有小毛病早早治就像及时止损。
三、得活得有精气神儿,这才是晚年生活的魂儿
我在杭州一个社区活动中心见到 78 岁的陈奶奶了,她可真是个“开心果”。
自己学着做短视频剪辑,把社区活动弄得可火了,成爆款了。
还组织京剧社,带着一群老姐妹上台表演呢。
就连疫情的时候,还能在网上教年轻人做苏式糕点。
她这种活力满满的样子,好多年轻人都比不上。
心理学研究发现啊,70%的老年人有心理问题都是因为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了。
杨绛先生在她《百岁感言》里说:“咱们以前老是盼着命运能来点大动静,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美好的风景啊,就是心里那份淡定和从容。”
所以啊,要是培养个一辈子能做的爱好,不管是画画、拍照还是做手工,那晚年生活就总有盼头。
人到了 70 岁就会明白,养老可不是干等着,得自己主动去安排。
这就好比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要不就是现在。
咱们现在开始给晚年做准备,其实就是在用现在的一点智慧,给以后自己铺好路。
真心希望每个老人都能在自己的晚年里过得美美的,让晚年就像晚霞一样,把生命的色彩映照得漂亮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