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记得那天的情景,电话那头传来颤抖的声音:“老王,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找到了!”

这不是在开玩笑。2017年3月18日,这个平凡的日子因一项发现而被载入中国书法史册。学者黄锦祥发现了隐匿千年的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一时间,整个书法界为之震动。

千年之谜,一朝揭晓。

这卷珍贵墨宝早在一千年前就已流入日本藏家之手,致使中国历代书家与学者无缘一睹其真容。它的出现,无异于书法界的“考古重大发现”。

它何以如此珍贵?



它是孤品。作为怀素唯一存世的小草真迹,它的价值已远超金钱可以衡量的范畴。古有“一字千金”之美誉,今日更是无价之宝。

它的笔法令人心醉。

通篇瘦劲有力,字字独立,灵动自然。那些干净利落的笔画中,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通幅神采飞扬,既有《自叙帖》的劲爽之势,又不失沉稳质感。

每一个转折,都是草书史上的典范。



细看帖中每一个字,皆能感受到“二王”笔法的正宗血脉。提按顿挫,清晰可辨;行笔圆劲,挥洒自如。字形大小错落有致,章法多变,节奏感十足。难怪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

我曾在深夜灯下,反复临摹这帖中的数个字形。

却总是无法企及。

那种看似随意却又精准到位的笔触,仿佛是上天赐予的天赋。怀素在草书领域的成就,就像爱因斯坦之于物理学,莫扎特之于音乐。不可复制,难以超越。



“诗仙”李白称他草书天下第一。

“茶圣”陆羽为他作传。

“楷圣”颜真卿为他作序。

这份荣誉,在整个书法史上独此一人。



这件作品的发现也彻底改写了怀素晚年的艺术史。经测定,此帖为经帖装,水墨纸本,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共9页42行,计530字,盖有藏印数枚。

细节之处,尽显匠心。

如今,几年过去了。这件珍贵墨宝已被刊载于众多权威媒体和出版物中,包括《新民晚报》、《书法报》以及2021年出版的《千年打卡记》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收藏于台北的“绢本”怀素《小草千字文》,如今已被证实为伪作。真品只此一件,即黄锦祥先生发现的“纸本”



为何怀素的草书如此受到历代名家推崇?

从宋徽宗到黄庭坚,从赵孟頫到祝枝山,无不以学习怀素为荣。因为他的笔下,不仅有天马行空的狂放,更有根深蒂固的传统。

他被称为“狂僧”,却从不脱离法度。

他与张旭并称“颠张狂素”,却始终心中有尺。



在“无我”之境,反而找到了“大我”的艺术真谛。

或许,这正是怀素草书对现代人最大的启示——真正的自由,并非来自对规则的抛弃,而是对规则的深度掌握与超越。

夜深了。

我放下手中的毛笔,再次凝视着那幅《小草千字文》的复制品。十二个世纪的时光流转,怀素的笔触依然鲜活如昨。那些飘逸的线条中,仿佛能听见一位唐代高僧在永州山间的竹林里,任笔墨随心而舞的声音

草书,从来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艺术。

而是写给自己的心灵独白。

你,准备好与千年前的怀素对话了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