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楚汉争霸绝对是一段让人记忆犹新的历史,毕竟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他们的一生都是极具辉煌的,是以后世总是会不断地回望这段历史,众所周知刘邦的成功就离不开汉初三杰,其实项羽能够到之后的位置在他的身边也有一人的帮助。
此人就是项羽的亚父范增,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那最危急的时刻,范增却离开了项羽,众所周知项羽的政治头脑几乎是没有,可以想想在范增离开后项羽未来的走向。很多人都认为项羽当年不应该那样猜忌范增。
然而后世有人却有不一样的想法,表示范增的离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他早就对项羽不满了,甚至在他的心中已经存了杀项羽的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一、并未听从
在项梁战死后,所有的军队就到了项羽的手中,项羽所得到的不仅有军队还有项梁时期的人才,其中就包括了范增。
可以说最初这君臣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和睦的,并且项羽对范增也很是尊重。遗憾的是这一段君臣佳话并没有延续很久。虽说在攻打秦军的过程中,项羽的军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尤其是一场巨鹿之战,但最终还是刘邦先一步进入了秦王宫。
项羽年少成名并且他自身的能力也很醒目,绝对的自信也让项羽难免会有自傲的性格特点。可以想象他得知了刘邦早他一步进入皇宫心中的不满。
当然不满的也不仅是他自己一个人,范增是很有远见的,对于这一局势他也感觉到棘手,尤其是之后刘邦的举动更是让范增担忧。
众所周知刘邦虽说最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他最初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是以在他的身上也是有很多难以更改的小毛病,刘邦在尚未成事之际贪财又好色。在山东的时候他这一性格特点就彰显无遗。
但此时的刘邦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到了关中他居然对钱财和女色都失去了兴趣,这可不是一件稀奇事吗,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在范增看来可不是这样。心思不在金银财宝和女色的身上,那他的心思在哪上不言而喻。
范增当即就认识到刘邦日后必然会对项羽造成很大的威胁,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刘邦给除去,只有死人才不会有威胁,这也是范增在鸿门宴上动手的原因。只有将刘邦给杀了,项羽未来的路才能够好走。
当然对于刘邦的野心,范增也将它告知给了项羽,遗憾的是项羽对此并不当一回事,甚至是不以为然的态度,为什么项羽会有这样的态度,正是因他自我感觉良好,在他看来自己的能力出众,即使是刘邦也不会对他造成很大的威胁。
无论是于情还是于理,范增都是希望项羽能够得到最后胜利的。遗憾的是对于他的劝说项羽并未放在心上,气得范增甚至说出未来获胜的一定会是刘邦这样的话,足以看出他心中的怒火。
当然影响范增和项羽两人之间关系的也不仅是这一件事,这边在回去后刘邦深感范增的存在对于他是一个隐患。
于是就动了想要将范增给除去的心,之后的事情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一个小小的离间计就让两人离心了。根据史料中的记载,项羽派遣使者去见刘邦,本身刘邦是用很丰厚的食物招待着一位使者的。
但是当得知使者不是范增派遣的而是项羽派遣的后,当即就将给他的食物给撤了,再端上的都是一些很寒酸的吃食,和之前的那些吃食是没有办法比的。看到桌上的吃食后这一位使者脸色当即就变了,并且在回去后就将这件事告知给了项羽。
项羽听后,当即就产生了猜忌之心,觉得范增是不是和刘邦早有勾结,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离间计为什么项羽都看不出来呢?
可能有人说项羽本就没有多少政治头脑,即使是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但他也不会连这这么简单计谋都看不出,在这只有一种解释,他和范增早就离心了。
二、范增之心
不仅是这两人之间早就有了嫌隙,其实在范增的心中也早就对项羽不满了。甚至能说最开始他跟随项梁的时候就是存在利用之心的。
根据史料中的描述也能够得出范增应该是当时的楚国人,依靠范增的年纪来看他也是切实地体会到亡国之痛的。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范增都多大了,他都已经年过七旬了,依靠当时的寿命来说,他就是其中少见长寿的人。
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出世,为什么要卷入这乱世中,要是说此时的他想要功成名就是不是有一些可笑了。
他年轻的时候不出来,等到他年过古稀之际再出来。对此只有一个解释,在他的心中有一个伟大的志向,想要复国。想要拥护楚王上位,推翻秦国后,让天下重回楚国的手中。
这一观点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从范增去到项梁身边后他的举动就能够看出来,在他投靠项梁后就极力地反对项梁自立,反而是一直鼓动让项梁立楚国的后人。
当然此时范增的理由也是很丰富的,简单来说就是世人时至今日依旧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所以借助楚国的力量反秦也是能够得到百姓支持的。但是在当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这几个国家的君主下场大多都很凄惨,并非只是楚王一人,为什么就偏偏是说楚王呢?
但项梁最终还是选择听从了范增的意思,也就是巧了,这不很快就找到了楚怀王的后代,此人是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在项梁的拥立下,熊心成为了楚义帝。其实当年项梁为什么会同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并不认为熊心能有多大的成就。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项梁看走眼了,熊心竟然还是有能力的人,直接就将项梁的计划给打乱了。
三、情理之中
在项梁死后,熊心在操作的时候就更加得心应手了,他用宋义来压制项羽。项羽虽说是没有多少政治头脑,但也不至于连局势都看不明白。
并且也正是他定下的“先入关中者为王”这就是想要划分项羽的势力。巨鹿之战项羽本希望怀王能够将他封为王,但却被推脱。项羽心中恼怒得不行,于是他直接釜底抽薪将怀王给杀了,可以说他这一举动也看出他没有政治头脑了。
这一行为确实是太草率了,虽说这怀王是怎么坐上这个位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直接将他杀了还是失去了大义。项羽的这一行为也让范增的心中留下痕迹。并且当年怀王也是给范增一个位置的,虽说没有项羽高,但也是能和项羽平起平坐的。
项羽的这一行为也让范增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希望,毕竟也跟随在项羽身边多年了,范增和项羽之间也是有情谊的。之后项羽的举动越来越出格,对自己的话一点都听不进,范增心中不失望是不可能的。
虽说不至于杀了项羽,但是在范增的心中他也动了离开的心,尤其是之后项羽对他产生了猜忌之下,更让范增觉得到了自己离开的时候。但让范增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自己的离开,项羽竟然一句挽留都没有……
但是苏轼对此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在苏轼的《范增论》中,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在项羽杀了宋义的时候就离开他。并且在苏轼看来要是能杀了项羽最好,要是不能就直接离开他。
结语
当然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苏轼的话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面对范增和项羽的关系时,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