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广州的官场联合在一起向道光帝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而且这个谎居然撒成功了。这些人不仅没有被查办,反倒获得了嘉奖,这是道光年间朝廷的状况。道光可以说是清朝智商最平庸,最无能的一个皇帝,他迷信于天朝上国的天下观,他认为打不过英国人是他的这些奴才们没有好好替主子办事。之前有说过林则徐,乌尔恭额,邓廷桢等人为了自保都将败仗上奏写成了胜仗。只有琦善有所保留的如实上奏了沙角大角失守的情况,道光反而认为他怯懦,把他给革职查办了。其实先前的这些假奏折都是开胃菜,接下来的广州官员联合起来上奏的假奏折一环扣一环能让道光没功夫去怀疑人生。
道光
杨芳的生平与出战
琦善被革职查办后,道光帝派遣奕山和杨芳赶赴广东前线。满人奕山担任主帅,汉人杨芳担任副帅。依照满清朝廷的惯例,通常是满人挂帅,汉人做事。如果打了胜仗,满人领赏。如果打了败仗,汉人背锅。杨芳十五岁就投身军旅,一生征战无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立下赫赫战功。他曾剿灭川楚白莲教起义,平定河南天理教,在新疆平定张格尔之役时率兵紧追不舍,生擒张戈尔并押解至北京。道光帝认为琦善懦弱惧战,而杨芳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定然不会怯战。当时杨芳已七十二岁高龄,他满怀信心,主战的意志坚定不移。
杨芳
到达广州前的谈判
在杨芳到来之前,英军已攻破虎门阵地进入广州内河。自1839年3月林则徐封锁商馆后,中英贸易整整停滞了两年,中英两国商人皆损失惨重。驻华商务总督义律一心谋求早日恢复贸易。义律十分担忧直接攻打广州会吓跑当地富商,他没有直接攻占广州城,而是不断要求停战谈判。他们边打边停,攻下几个阵地后就和清军前来谈判。
义律
第一次广州之战
杨芳于1841年3月5日抵达广州,由于奕山尚未到任,杨芳暂时统领广东军务。在杨芳到来的前两日,即3月3日,琦善曾派遣广州知府余保纯和义律谈判。义律提出的休战条件是赔款1200万两,割地九龙地区,还要片面最惠国待遇,并明确要求最迟3月6日让广东官员给出一份加盖印章的正式文件。杨芳抵达广东的第二天,即3月6日,停战期限已满。因广东官员未给英国人义律所要的盖章文件,英军再度开战,攻陷猎德、二沙尾炮台,清军溃败。英军距离广州城东南角仅3公里,广州城墙已清晰可见。义律发出照会,称若清军同意谈判条件,英军可暂时停战。
1.第一道奏折
3月7日,杨芳给道光皇帝发出了上任后的第一道奏折,他隐瞒了东路炮台接连失陷之事,大谈自己如何布防,布防如何严密。道光看了之后很高兴。
2.第二道奏折
3月12日,杨芳给道光帝发了第二道奏折,吹嘘清军击毙英夷官兵400多人,还建议暂时停手,理由是担心英军逃窜无法全歼。道光帝对杨芳不趋小利而顾大局的做法颇为满意,夸赞他懂军务。与此同时,杨芳开始部署兵勇防守广州城。他在河道上设置木排,木排上放置木桶,桶内装满桐油准备用火攻。3月13日双方再次交战,英军攻陷大黄滘炮台。义律还不知道琦善已被革职。3月16日,他又给琦善发了一份要求停战谈判的照会,让一艘打着白旗的小船北上送往广州城。在通往省城的河道上路过凤凰岗时,凤凰岗的守城士兵刚从江西调来,不知白旗的规则,炮轰了打着白旗的英国小船,小船只得退回。
3.第三道奏折
3月17日,杨芳给道光帝上了第三道奏折,将凤凰岗击退白旗小船之事夸大为一场大胜仗。他称清军士兵奋不顾身击沉英军三板船2只,击断英军大船主桅一根,击毙英军众多,英军被吓退。道光帝于4月1日收到奏折欣喜万分,称赞杨芳调度有方,出奇制胜。就在杨芳上报第三道奏折的第二天,义律对清军的这一行为展开报复。自3月18日上午起,英舰从大黄滘北上接连攻克凤凰岗、永靖炮台、西炮台、海珠炮台以及河南岛的一座沙包炮台。作战过程中,清兵面对英军进逼坐视不管,一交战就溃散,大黄滘炮台的守军甚至在临战前夕与英军商议“假战”,致使英军长驱直入。杨芳还用“阴门阵”御敌,结果清军一败涂地。下午4点,英军占领广州十三行的商馆。
广州十三行
这场内河之战令杨芳震惊不已,他所有的部署,无论是沿岸的防御还是内河上的火攻都毫无成效。他终于明白自己遭遇了完全陌生的敌人。他虽有五十多年的作战经验,但此次的敌人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这场内河之战英军的轻型战舰每次仅出动几艘就能轻易摧毁清军大量的炮台和战船,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杨芳如梦初醒,他深知在军事上无法与英军抗衡,剩下的唯有谈判。
英军占领广州商馆后本可一鼓作气攻占广州,为了不吓跑广州的商人,他们给杨芳发照会要求停战会谈。3月20日,杨芳与义律达成停战协议,杨芳答应义律广州恢复通商,并发布告示允许各国商人一同入港贸易,双方达成临时休战协议。杨芳这么做无疑是违抗了道光帝的旨意。道光帝要求杨芳坚决“剿夷”。可杨芳不仅停战,还擅自做主签订允许通商的协议,抗旨程度比琦善严重多了。
4.第四道奏折
广州停战议和两天后的3月22日,杨芳给道光帝上报了第四道奏折。他在奏折中隐瞒了英军攻入广州占领商馆的事实,反而称是清军防守严密逼退了英军。他委婉提及英国人希望恢复通商,为了让道光帝同意答应通商,他还委婉表示清军力量不足,防守广州有难度。能不能将计就计同意通商,等他们放松警惕后更有把握剿办。道光让杨芳想方设法拖住英军,等到奕山到达广州后,可以从四面剿夷,同时拿回香港。
5.第五道奏折
杨芳担心向道光帝撒的谎会败露,为诱使道光帝尽早批准恢复中英贸易,3月31日,杨芳给道光帝上了第五道奏折,称自英军请求恢复通商后再无动静,也未发起任何攻击。杨芳实则想用英方驯服的姿态引诱道光帝同意恢复通商。道光帝看后觉得蹊跷,坚决不准恢复通商,若允许恢复通商,又何必调兵遣将。他一边派人严查杨芳是否有猫腻,一边明确禁止英国通商。
从杨芳给道光帝上报的这五道奏折不难看出他完全在说谎,他自始至终都未让道光帝知晓广州内河战败的真相,也没有让道光知道广州已经恢复通商,广州战局的汇报从头到尾都是一场弥天大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