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许广平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医院,在她快不行的时候,她拉着儿子周海婴的手,泪流满面的说着遗言:“千万不能把我和先生葬在一起。”
周海婴听到母亲这个要求一愣,眼眶瞬间就红了,沉默良久,周海婴坚定地点点头。
许广平去世后,遗体被火化,根据她的遗嘱,火化后骨灰也是不留的,儿子周海婴听从了许广平的遗嘱,但又没有完全听从。
许广平最终并未与鲁迅合葬,只是骨灰依旧保存完好,一部分骨灰被葬在上海公墓,而另一部分骨灰则被放置在鲁迅墓旁边。
鲁迅是许广平一生挚爱,为何许广平临终前却做出这样的决定?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许广平,一生中哭泣的次数寥寥无几,而她每一次哭泣,似乎都与鲁迅有关……
1898年,许广平出生,父母对她的教育极为严格,从出生的那一刻,许广平的人生已经被规划好了。
许广平按照父母的规划上学,只是接受新思想的许广平始终无法忍受一点:父母早早为自己找好了未婚夫,且是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
爱情,不应该循规蹈矩;婚姻,更不应该没有沟通交流!
毕业之后,未婚夫便找上门,要求成婚,许广平一怒之下跑到了北京继续上学进修,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反抗父母,尤为激烈。
也是在北京上学期间,许广平认识了一个雷厉风行的男人,此人正是鲁迅,虽然穿着长袍,一脸严肃,但又时而幽默风趣。
这样的鲁迅对许广平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可当时鲁迅已经成家,母亲早早为他安排了一个他不爱的女人——朱安。
鲁迅受到母亲“逼迫”不得已与朱安成婚,但从始至终,鲁迅都未曾碰过朱安一根手指头,也曾放话让朱安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自己为她备足丰厚的嫁妆,送她风光出嫁。
然而,朱安受到旧思想的束缚,只想“从一而终”,二人分隔两地,婚姻名存实亡。
思想前卫、勇于追求幸福的许广平,同样让鲁迅念念不忘,二人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又对婚姻有着同样的看法。
这样的二人走在一起是必然,鲁迅发文抨击日本罪行,许广平与众多学生一起游街抗议,二人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也是因此,二人始终坚持“丁克”。
然而意外还是来临了,许广平意外怀孕,知晓鲁迅心意的她,决定舍弃腹中的孩子,一边泪流满面,一边拼命捶打自己的肚子。
那或许是许广平一生当中为数不多哭泣的时候,是对鲁迅的理解,亦是对孩子的不舍,幸运的是,孩子在许广平腹中安然无恙。
鲁母得知后,虽然不承认许广平这个儿媳,但还是想着让儿子留下后代,便多次劝说,这才让孩子得以安稳降生。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身体瘦弱的许广平遭遇了难产,命悬一线,一向镇定自若的鲁迅突然就慌了神,对着医生不顾形象大喊:“保大,保大!”
遭受生产的剧痛,生死攸关,许广平没有哭,只有将孩子生下来的决心。
然而在听到鲁迅歇斯底的声音、毫不犹豫说出“保大”的时候,许广平却再次泪流满面,她知道,即便鲁迅无法给自己一个光明正大的“正妻”身份,自己也遇到了良人。
孩子出生后,鲁迅虽然嘴上嫌弃万分,动作却小心翼翼,无他,只因为这是他与挚爱之人的结晶,更是心中挚爱拼下一条命生下的孩子。
后来,鲁迅的身体状况愈发不好,有时候咳嗽的很严重,像是破旧的风箱,许广平每次都小心翼翼照顾,却在鲁迅看不到的地方偷偷红了眼眶。
1936年,鲁迅去世,那个时候许广平还年轻,鲁迅希望许广平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幸福,许广平哭着点点头,转头却带着孩子独守一生,并时常对鲁迅的发妻朱安给予照顾。
1968年,许广平突然心脏病,情况危急,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的她拉着儿子周海婴的手说出了遗言。
对于这个决定,许广平有自己的顾虑,鲁迅光明磊落一生,自己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若是自己去世后与鲁迅合葬,世人如何看待鲁迅?
许广平不是鲁迅发妻,却是鲁迅一生挚爱,而她所作的一切,皆因出于对鲁迅名声考虑……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鲁迅的夫人许广平 ——纪念她诞生120周年,逝世50周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