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英雄出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位不一样的战斗英雄。

1979年,他被认为牺牲在对越反击战中,还获得一等功成为村里人的骄傲。



2年后活着回到村里,却被视为俘虏、叛徒,之后的几十年里受尽白眼。

一个战斗英雄前前后后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对待”?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曲折?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这位战士名叫何源海,1957年出生在湖北。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物资匮乏,父亲早早去世,母亲还是一个聋哑人,何家生活很困苦。

上面有一个哥哥,但却是一个智商有问题的孩子,一家人全都指望着何源海。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很艰难,却也练就他顽强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家里有什么困难,会站出来尽自己所能分担责任,挑水做饭、下地干活从来不偷奸耍滑。



平时何源海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尤其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

慢慢地心中滋生一个梦想,长大后也要像那些英雄一样参军,不图能建立太多功勋,只为能改变命运,改变家里的处境。

时间来到1978年,何源海变成一个21岁的小伙子,这一年国家号召年轻人参军。

他没有任何犹豫报了名,不久便来到部队,成为54军的一名人民解放军。

或许是小时候干活打下了一个好几处吧,何源海的身体素质很好,同时也很努力用心。

在多次演习中表现优异,有一次还被优秀士兵,获得部队颁发的三等功奖章。

众所周知,20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屡次骚扰我国边境。

我国多次提出抗议并派人交涉,越南不仅不改变,态度反而愈发嚣张,打伤、打死许多平民与解放军战士。

为了保障国家主权,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利益,我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979年何源海所在的54军接到命令,前往广西边境作战。

战场的残酷不是演习所能比的,战斗随时会打响,危机无处不在。



到达指定地点没多久,何源海所在的部队便接到一个任务。

要求快速穿插作战,直取敌人的关键位置,突破敌人的进攻意图。

小股部队穿插作战很隐蔽,但也充满危险,只要被敌人发现踪迹,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有时候越怕什么越来什么,部队进入战斗位置没多久,越军便注意到他们这把“刺刀”。

如果不尽快清除,很可能造成巨大的伤亡,不久何源海便遭到越军的猛烈袭击。

班长向永文带领大家顽强反击,奈何双拳难敌四手,敌人的人数太多、火力太强。

身边的战友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班长向永文也被子弹击中,倒在血泊中英勇牺牲。

狭路相逢勇者胜,何源海作为队伍的机枪手,是最重要的一个支撑点。

拿起机枪不断反击,先后打死多名越军,越军见他火力比较猛,拿出一枚枚手榴弹丢了过来。



砰的一声何源海被掀翻在一旁,直接失去意识昏厥在地,再也没了知觉.....

02

这场战斗持续大约两个小时,战后我军开始检查战场,发现何源海早已倒在血泊中。

战友上去摸了摸他的动脉,发现已经停止跳动,误认为牺牲在越军的炮火下。

对越自卫反击战依旧很紧张,部队还要接着作战,只能紧着伤员带走,战后再来寻找战友们的遗体。

就这样,何源海与其他死去的战友一样,被留在了战场上。

实际上他并没有死,还活着,只是短暂失去意识。

我军离开战场后,越军很快也来到这个地方,还意外发现活着的何源海,直接当作俘虏抓了回去。



就这样他被越军带走了,在睁开眼时就来到越军医院,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曾几何时,何源海想过自己会杀敌立功,成为一名战斗英雄。

也想过自己会牺牲在战场上,光耀门楣光宗耀祖,就是没想过会成为俘虏。

不是当俘虏有多丢人,而是军人的尊严、血性,难以接受这样的结局。

他的身体因剧痛动弹不得,但一面用尽力气站了起来,想要往墙上撞去,宁死也不做俘虏。

可还没有撞到墙上,就晕了过去,第二次依然如此。

越军发现他的行为目的后,直接绑了起来,即便想自杀也没了机会。

这段日子里何源海没有心情吃,也没有心情喝,想到家乡的哥哥、母亲,再想想自己现在的样子,真的是生不如死。

在越军监狱度过半年,何元海被送到战俘营,日子才算有所好转。



时间匆匆,1981年我国与越南开始交换俘虏,这一刻何源海非常激动,终于可以回家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3天没睡着觉,我非常高兴,回去可以尽孝了。我很想,很想回祖国。

3月份,我国与越南正式在友谊关交换战俘,死里逃生、泪流满面......一幕幕十分的感人。

回国后先要在看守所待一段时间,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战斗英雄好不容易回来了,怎么这样对待人家。

何源海自己都很困惑:“那一瞬间,想不通。”

这是一个正常的审查流程,战争年代什么都可能发生,以防万一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月后,他通过审查回到了家乡,看到母亲的那一刻激动不已。



其实激动的不仅仅是他,母亲也很激动、震惊,因为在大家伙的眼里何源海早已经死在了战场上。

03

时间回到2年前的战场,战斗结束队长很快又带人回来,准备带走战友们的遗体。

结果却看到,战友们身上多了一些伤口,显然是越军为了防止有活口留下的。

遗体清点完毕,发现河源海的尸体居然不见了,大家伙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回到部队后上报此事。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部队鉴于何源海做出了突出贡献,记一等功,当地政府也给他家颁发了战斗英雄勋章。

无论在任何时代,战斗英雄都备受人尊敬,同村人对何源海也是如此。

得知他牺牲在战场上,村子还给他立了一块纪念碑,算是对英雄事迹的一种宣扬与表彰。

以前,何源海是死在战场上的英雄,现在,却变成一个被交换回来的俘虏。

一时之间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认为他是一个叛徒,肯定是背叛了祖国才能活着回来。

何源海想解释,却无人愿意去听,除了母亲与哥哥,别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

当时,退伍军人可以让政府部门给安排一份工作,工作人员一听他是俘虏,连理都不理。



回家时何源海在村子里看到过自己的纪念碑,2年来的风吹雨打,上面的字迹已经不清楚了。

即便如此,大家伙也没有放过,拿着工具把上面的字全都刮掉,只剩下一块石头立在那里。

何源海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面对越军的炮火都没有害怕,却被村民的言语击垮了内心。

后来何源海也想开了,一直默默地在林场工作,这一干就是近30年。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那块无名碑处站一站,倾诉一下内心的苦楚......

工作期间,何源海认识了妻子,对方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把身体残疾的婆婆照顾得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岳父也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称得上是一个知心人。

何源海向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岳父十分理解,要不然也不会答应女儿嫁给对方。



结婚多年,两人的生活平平淡淡,还生下了一对儿女。

心情不好时,何源海也会找岳父聊一聊,同为军人能够理解彼此的心情。

1996年,何源海的母亲去世,爱人和孩子成了他活下去的支撑。

孩子一天天长大,也听说父亲的故事,何源海不愿说什么,孩子们也不敢问,毕竟再怎么解释也没用。

幸运的是,部队的老连长和战友听说了他的处境,一起四处奔波寻找证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经过一番努力,2009年何源海的名誉得以恢复,还拿到国家对伤残军人的补贴。

钱可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得到肯定与认可。

一年后,黄山村建立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馆,何源海的战斗事迹也被记录在其中。



虽然个人一等功依然被撤销,但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荣誉还在,这是抹不掉的辉煌。

村民也停止对他的指责,何源海多年来的心结慢慢打开,有时候还会与战友一起纪念那些牺牲的战友。

关于这件事情,不同的网友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战场不是训练场,分分钟都在死人的,能走上战场的人都配得上英雄两个字。

也有人认为,参战老兵都应优待,被俘者只要没出卖国家,应该和其他战士一样对待,因为他们为国拼杀过。

这2句话都很中肯,其实英雄也是平凡大众,只要为国扛过枪的、没有背叛祖国的,都是大英雄,都值得我们尊敬。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