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妈妈当得太憋屈了!
最近刷到一条短视频,让我彻底破防了:
厨房里,母亲啃着芒果核,餐椅上孩子们大快吃着果肉。两娃还边啃边笑着问:“妈妈,核好吃吗?”
妈妈她咧嘴一笑:“可甜了!”
评论区炸锅:
"非得吃核吗?"
"别演苦情剧吗?"
“这不是母爱,这是自我感动!”
还有一位网友说:这何尝不是千万母亲的真实写照?
前些天带孩子逛商场,面对18元的奶茶,我脱口而出"糖水勾兑的,回家我给你冲蜂蜜水",结果孩子当场哭成泪人,周围的人都在围观,仿佛我当众虐童。
回家照镜子,看着那个蓬头垢面、穿着褪色家居服的自己,感觉自己早已成为全网调侃的"廉价感妈妈"。
当代廉价感妈妈的6大特征,条条扎心!
1、成为了餐桌清道夫
煮破的饺子、煎老的牛排永远属于你,超市试吃区是你第二战场。美其名曰“勤俭持家”,实则在孩子心里种下“穷气”。
闺蜜更绝——全家火锅宴,她全程在汤底捞残渣,楼嘴里还不忘那句话——“这汤底花68呢,不能浪费!”
有一次,儿子带同学来家里,看见她蹲在厨房嗦剩菜叶子,没想到反而被孩子同学误认作"拾荒者"。
2、总是哭穷式教育
"冰淇淋6块?够我们一家买一顿肉钱!"
这类话术正在摧毁孩子的配得感。看似省钱,实则给孩子套上终身枷锁。
网友@柠萌说:
28岁第一次走进星巴克,手抖到咖啡撒一地,满脑子都是老妈说的那句话——"喝这不如抢钱"。
更可怕的是“苦情绑架”:“为了让你上好学校,我们一家省吃俭用;”
“妈连病都不敢生,就为了供你读书”——结果孩子高考填志愿,哭着选最便宜的专业,生怕多花家里一分钱。
3、老是自我感动
凌晨五点包包子,换来全家嫌弃,老公嫌馅咸,孩子嫌皮厚;
咬牙买的3000元早教课,被婆婆吐槽不如买奶粉。
心理学教授警示:当妈的过度牺牲,演的越惨,孩子越觉得爱是情感高利贷。
4、自我放逐
校门口接送孩子永远穿着起球外套,化妆品在梳妆台积灰。
直到孩子家长会死活不让你坐旁边,顺口来一句:"妈,能穿得像个人吗?"
5、情绪像过山车
前一秒还"宝贝想吃什么",温柔体贴
后一秒就暴跳如雷,"就知道乱花钱"
孩子日记里总有一句话:"妈妈是定时炸弹,我永远不知道哪句话会引爆她"。
6、把老公当祖宗,把自己当保姆
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孩子我来哄,碗我来刷,地我来拖——你上班累,玩会儿游戏吧!”
某天病倒却发现:丈夫不会煮面,孩子找不到秋裤,连狗都学会自己遛弯。
如果你也有同感,是时候破局了,掉“廉价感”标签了,下面给大家一个破局四法则:
1. 适度"自私"哲学
90后硬核妈妈给出示范:切芒果时与孩子共享,美味不该独享。
2. 拒绝丧偶式育儿
某博主"体贴"丈夫加班,独自带娃看病到凌晨,却撞见对方在KTV与女同事对唱情歌。
记住:会示弱的妈妈有人疼。
3. 重拾自我价值
给孩子买乐高时,记得给自己带支口红。
全家聚餐时,理直气壮点最贵的牛排——“妈妈值得”这句话,不是说给孩子听,是做给孩子看。
4. 放下完美执念
饭烧糊了?外卖解救!
孩子哭闹?让他哭,允许情绪释放。
育儿专家说了:60分妈妈养出100分孩子,100分妈妈养出0分的孩子”。
别等被嫌弃才觉醒,别等婚姻破裂才后悔。
当你活成奢侈品,家人自会珍视;若自贬为廉价品,终将沦为抹布。
从此刻起,请牢记:你值得世间所有美好。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