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妈,这是1000元,你收好……”正当我们娘俩推搡时,老伴老许进来了。
很明显他看到了,但出于面子,老许的脸只黑了一瞬,便恢复了一贯的“好女婿”形象。
“妈,我们也不经常回来,给您,您就收下!” 老许笑着赶紧补充了一下。
那一刻,我的心却在打颤。
我知道,出了我妈家,我们夫妻俩少不了来一次暴风骤雨。
果不其然,路上,老许便铁黑着脸质问我:“这1000元哪来的?看来我每个月给你的生活费还是有些多,从下个月开始减半!”
我一愣,2000元还嫌多?一家6口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包含在内。
天知道,我每天是怎样精打细算的!
“老头子,这1000元是我平时在小区捡废品,一点点攒的,没花你给我的生活费!”我低声解释道。
“再说,我妈都那么大岁数了,作为闺女,我给她些钱孝敬,不是应该的吗?”
“应该?她不是没有儿子,再说,你爸当初怎么不把家产平均分一分?”老许厉声质问我。
“妈,我爸说得对,姥爷当年做的确实过分!”在前面开车的儿子怒气冲冲附和着他爸。
有些人的胸襟就那么一点,事情过去那么多年了,还是一直揪着不放。
02
爸妈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我上面有两个哥哥。
当年,我家里还是挺富裕的,我爸头脑灵活,会做些小生意。
遗憾的是,我那两个哥哥并不随我爸。
那时,大家日子都比较穷,我爸拿出高别人两倍的彩礼,娶了两个智商在线的嫂子。
或许是因为有我爸的帮衬,他们各自的小日子刚开始过得还是不错的。
后来,我爸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才知得了肺癌。
“不治了,回家把存款分一分。”
我爸比较看得开,与其把钱浪费在医院,不如把钱留给下一代过日子。
那年,我家儿子刚上小学,我爸把我们三家叫到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
“我手里一共攒了28万,这5万留给你妈,20万你们两兄弟分一分,剩下的3万,闺女你们俩拿着。”
这看上去是很不公平,但站在父母的角度,我哥他们每家都有两个孩子,再说我哥就在农村干些体力活挣钱,挣不到太多钱。
相比他们,老许有正式工作,我们家就一个儿子,负担小多了。
事后,爸妈还专门把我和老许叫了过去,解释了一番。
他们知道这样做确实有些偏心,但我哥他们的情况就摆在那,未来也挣不到大钱。
03
我爸在得病的第二年就走了。
从此后,哥哥们的日子开始走下坡路。
三年前,大哥家的儿子好不容易讨到老婆,却因此欠下很多外债。
大哥都60岁了,还在工地上给人打零工。
我去看过他,经常是馒头、咸菜凑合过日子。
他也想孝顺我妈,但他家的情况实在不允许,甚至很多时候,我妈还要偷偷接济他。
还有我二哥,儿子眼看都29岁了,家里连个房子都买不起。
他们老两口更是省吃俭用,拼命攒钱。
都说小河有水大河才会满,哥哥们的日子都不好过,我妈的日子跟着艰难了好多。
之前,我经常偷偷给我妈些零花钱。
老许知道后,慢慢把家里的经济大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你娘家就是个无底洞,无论怎么填,都填不满。”老许一再告诫我。
但作为子女,怎么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受苦受累呢!
04
其实,很多父母之所以偏心,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力有限。
“儿子,如果你是你姥爷,面对那样的儿子,你会怎么做?”我反问道。
“不管怎样,都要给孩子们平分家产!”儿子回答得很干脆。
“你的意思是,眼睁睁看着舅舅们的日子过不下去?”我再次问道。
这话问得儿子哑口无言。
“老许,你说呢?”我问老伴。
接着,我拿儿子去年失业这事为例,“那半年,他们一家四口是不是吃咱们的、喝咱们的?”
“做父母的不是偏心,而是担忧孩子们以后的生活,都想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
趁此机会,我还告诉了他们一个决定,那就是以后每月给我妈500元零花钱,并等她身体不便时,接来身边照顾。
“我们是子女,同时也是父母,如果不知感恩,那跟/畜/生有什么区别?”
哥哥们的收入,养活他们自己的小家已是艰难,我妈肯定指望不上他们。
并且,我妈今年都80岁了,余生还有多少日子呢?
老许儿子听到我的决定全没说话。
我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快回到家时,大哥给我打来电话,责怪我们怎么这么早就返程了,他和嫂子刚抓了一只鸡,准备炖给我们吃呢!
二哥也打来电话,他今天早上才从城里坐车刚来,昨晚在保安室值班来着。
“我听咱妈说你给她留了1000元,都怪哥哥无能。”
人的能力有限,再说哥哥们能力有限,我不怨他们。
挂完电话,我泪流满面。老许和儿子的脸色也跟着缓和了许多。
当天晚上,老许和儿子同时给了我500元,让我拿给我妈,说老人家也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会埋怨父母做事不公平,其实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如果儿女们个个聪明伶俐,能撑起一片天,父母们何必搞偏心这一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