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3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以“多学科协作:肝病消除与治愈”为核心议题,旨在全面展示全球肝病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前沿趋势。值此盛会之际,医脉通特邀本届大会名誉主席、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主席、天下仁心临床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教授廖家杰分享肝癌防治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并对青年医师给出建议和勉励。
专家简介
廖家杰 教授
香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MBBS)(1987)
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MRCP)(1990)
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FHKCP)(1995)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肠胃及肝脏科)(FHKAM)(1995)
香港大学医学博士(2001)
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FRCP )(2004)
伦敦大学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 (FRCP)(2006)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会员(FAASLD) (2015)
曾任中国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肠胃及肝脏科临床教授、亚太肝病学会主席
曾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香港大学医学院杰出研究成果奖、解放军总后医疗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最高荣誉奖项Okuda-Omata杰出成就奖等
是目前国际上研究消化道及肝病的权威之一,在New Engl J Med,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H指数为95
现任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资深常务委员
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乙肝再激活指南委员会和新冠肺炎(COVID-19)工作专家组主席、乙肝指南委员会联合主席、丙肝和肝癌指南委员会委员和网络研讨会项目负责人
现任亚太消化性疾病联盟(APDWF)管治委员会委员
医脉通:您在大会中聚焦“从肝炎到肝癌”的转化过程进行了大师前沿讲座(State-of-the Art Lecture),能否请您分享一下, 近年来该领域有哪些极具突破性的机制研究?您的团队在肝癌诊疗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
廖家杰教授
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作为肝病领域的临床医生,我们观察到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是当前患者群体中最为突出的疾病问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病因。尽管针对乙肝已有高效抗病毒药物可实现病毒载量长期抑制,丙肝也已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实现高治愈率,但肝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此外,急性肝炎和爆发性肝炎等急性肝病问题仍时有发生。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治疗方案和筛查手段在理论上已具备显著降低疾病负担的潜力,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这些方案的落实仍面临诸多挑战。以中国为例,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数约为38万例,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的40%左右。这一数据表明,尽管我们在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公共卫生体系的覆盖、患者教育、疾病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
针对肝癌的治疗,我们团队近期在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双免联合治疗,显著改善了晚期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生活质量。这一成果为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希望。
综上所述,当前肝病领域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将现有科学成果有效转化为公共卫生实践,同时在肝癌治疗领域进一步探索创新疗法,以降低疾病负担并改善患者预后。
医脉通:APASL一直致力于推动肝病的防治工作。在肝病领域,从临床试验和实际防治的角度出发,您认为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APASL又有哪些应对计划?
廖家杰教授
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PASL致力于推动肝病的预防与治疗。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脂肪肝问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已有多种新药(如体重控制药物、单靶点和双靶点药物)用于脂肪肝的治疗,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以应对这一挑战。
爆发性肝衰竭:处理爆发性肝衰竭的关键在于明确哪些患者需要接受肝脏移植,以及哪些患者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治疗。这需要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肝脏肿瘤:肝脏肿瘤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胆管癌。亚太地区胆管癌的数据仍较为缺乏,这限制了对该疾病的有效处理。因此,建立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对于改善这一状况至关重要。
肝炎导致的肝癌问题:尽管已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控制肝炎的进展,但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主要障碍在于如何将现有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有效落实到患者身上。我们需要通过公共卫生体系、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协作,确保更多患者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从而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在本次大会中,APASL组织了专项小组会议,邀请来自亚太地区多个国家和城市的30余位专家共同参与,计划通过跨区域合作推动上述议题的解决。
医脉通:从机制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临床实践,您在肝癌领域深耕多年。可否请您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推动基础研究应用于临床?
廖家杰教授
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应用科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本质上是一门务实的科学。无论是新药研发还是技术推广,其核心都在于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或技术突破。推动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关键在于效率,而效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精神和科学基础的支撑。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在乙肝、丙肝等疾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相关药物和检测技术的成本大幅降低。然而,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资源的匮乏,而在于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组织,将现有资源高效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疫苗接种、定期筛查和标准化治疗方案的普及,已经为降低肝癌死亡率提供了有效路径。例如,通过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血液检测以及甲胎蛋白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肝癌的早期发现和干预的效率。然而,仅靠药企或单一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推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需要多方协作和科学管理。这不仅包括新药研发,更需要对现有技术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新药的研发固然重要,但若仅依赖新药,而忽视现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问题依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我们应当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通过组织化管理和资源整合,推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完善。通过科学、高效的健康管理,我们不仅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也能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人民的福祉作出贡献。
医脉通:对于肝病领域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双轨能力的构建,您有何建议?
廖家杰教授
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青年医师在推动医疗发展和科研进步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医疗领域的数据质量已显著提升,科学方案的精准性也在不断加强。然而,尽管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技术手段,但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效落地并解决实际问题仍然是一个关键挑战。尤其是在肝癌等重大疾病防治领域,虽然已有多种检测和治疗手段,然而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仍然存在瓶颈。在这一背景下,大数据、网络技术以及科学管理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中国在医疗数据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丰富的临床数据为个性化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科学分析和合理利用这些数据,我们不仅可以优化现有诊疗流程,还可以推动全球医疗模式的创新。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青年医师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和掌握技术。无论是核酸检测、影像诊断还是临床治疗,技术的精准性都是基础。只有在技术扎实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从而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同时,青年医师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学会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结合科学文献和实践经验,形成独立的判断力。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避免因数据波动或技术偏差导致的误判。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医疗决策的核心,任何浮躁或急功近利的态度都会对医疗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青年医师在推动医疗进步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技术创新,也要注重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只有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的医疗成果,为社会健康作出贡献。
撰写:Aurora
审核:廖家杰教授
排版:Aurora
执行:Babel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