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被低估的“甜蜜真相”。
撰文:尼莫
2025年4月7日,在泰国曼谷隆重开幕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世界糖尿病大会上,第11版《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正式发布。这份报告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全球糖尿病流行的严峻警报。
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6.43亿,其中每9个成年人(20~79岁)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总数达5.89亿人。更令人担忧的是,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8.53亿,相当于全球人口的八分之一。
图1:糖尿病患者总人口及预测
糖尿病致死率被严重低估,且存在分布差异
糖尿病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021年数据显示,糖尿病直接或间接导致约670万成人死亡,这意味着,平均每5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而失去生命。这一数字已超过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死亡人数的总和。
糖尿病不仅是非传染性疾病的头号致死元凶,更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中暴露致命差距:在非洲与东南亚地区,因诊断率低、胰岛素可及性差,糖尿病的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的2~3倍;而在发达国家中,糖尿病仍是10%~15%死亡病例的幕后推手,其中超过半数患者死于心梗、中风等心血管事件。
图2:全球糖尿病死亡率分布图
超过50%的糖尿病相关死亡源于心血管事件,同时该疾病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诱因。值得关注的是,IDF研究证实,通过早期筛查和规范管理可有效预防多数并发症相关死亡。中国作为糖尿病防控重点区域,每年约140万死亡病例中,农村地区因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差异导致的超额死亡率尤为突出。
东南亚:糖尿病流行的重灾区
当全球目光聚焦这份报告时,东南亚地区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正在成为糖尿病流行的新震中。2024年该地区糖尿病患者已达1.069亿:
预计到2050年将激增至1.845亿,增长73%;
未确诊率高达42.7%,意味着近半数患者不知自己患病;
2024年糖尿病导致37.4万人死亡;
医疗支出仅120亿美元,与疾病负担严重不匹配。
图3:东南亚成人(20~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
与庞大的患者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东南亚地区虽然拥有全球18.2%的糖尿病患者,却仅获得1%的糖尿病相关医疗投入。120亿美元的支出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种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筛查能力薄弱,胰岛素等基本药物可及性低下,形成了"诊断不足-治疗不足-并发症增多"的恶性循环。
表1:东南亚宏观数据总结
在东南亚的产房里,每4名孕妇中就有1人(27.8%)正在与高血糖抗争——这个数字让该地区成为全球妊娠糖尿病的“重灾区”。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些母亲产后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飙升7倍,而她们的孩子从出生起就背负着健康“债务”:肥胖风险增加53%,成年后患糖尿病概率提高近3倍。这种“母传子”的健康危机正在东南亚形成恶性循环,专家警告,若不及时干预,这种代际传递效应将持续侵蚀未来三代人的健康。
中国警报:1.56亿患者的“甜蜜负担”何时破局?
作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中国正深陷“甜蜜的负担”。1.56亿确诊患者、4.2亿糖尿病前期人群,这些数字背后是快速变迁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代价。
图4:中国成人糖尿病现状
令人担忧的是,35~44岁人群患病率在过去十年间翻了一番,外卖文化、含糖饮料和久坐不动正在“催熟”新一代糖尿病患者。更严峻的是医疗资源的城乡鸿沟——农村地区胰岛素可及性比城市低40%,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管理能力捉襟见肘。
数据背后的警示:
我们可能低估了这场危机
但研究报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采用的单次检测诊断标准可能高于临床实际诊断标准,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数据收集不足,预测模型相对简化未能充分考虑未来可能的医疗突破等因素。这些方法学上的限制也提醒我们,在制定防治策略时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责任编辑|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