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74师全军覆没,毛森写了份报告,蒋介石才明白问题出在统帅部。70多年前,孟良崮战役导致国民党74师全军覆没,在战役之前认为张灵甫必胜的蒋介石毫无头绪,直到毛森写了份报告,他才知道根本问题在于统帅部。
这场列入世界军事史册的经典案例,对中国解放来说也是意义重大,至今还在流传的“小米加步枪”战胜精良美械装备说的就是孟良崮,而当时的情景也是非常危险。
力量对比极度悬殊的情况下,解放军是真要凭借劣势装备,在人数劣势下进行战斗,因此,两军的差距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战略规划上,张灵甫没有意识到解放军的意图。
首先,张灵甫太过自傲,认为凭借装备和人数优势可以打歼灭战,想着提前进攻抢夺功劳,所以兵行险招,自己带着74师深入孟良崮,打算把自己作为诱饵,让解放军合围。
然后再聚合外围部队完成反合围,但是张灵甫自己忽视了国民党内部各有心思的问题,蒋介石虽然在事后狠狠惩罚了汤恩伯还有李天霞,可也于事无补,败北就是败北。
根据毛森写的《往事追忆》,他将当时战役详情写了份报告递交到了蒋介石面前,这才揭露了真相,同时算是为汤恩伯等人求情,让他们不会有性命之忧。
实际上,毛森在1945年之后还担任汤恩伯的第二处处长,两人交情不浅,正因如此,毛森在部队内部深受信任,深刻了解到了国民党部队的情况,而他的总结是“傲慢自大”。
国防部及其统帅部弥漫着轻敌氛围,认为这次进攻就是快刀斩乱麻,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毛森指出解放军收缴日伪军装备,只是缺少重武器不能攻坚,一旦轻视就会出大问题。
结果张灵甫带领的74师属于重装部队,却主动进入对自己不利的山区,更别说张灵甫1947年打孟良崮之前刚打过淮阴等地,伤亡还是有的,部分队伍都是新兵补充的,经验不足。
更致命的问题是,不仅74师的统帅部出了问题,其他部队,比如83师李天霞等人同样犯了大错误,只想着表面功夫,在蒋介石面前表忠心,实际上打起来战斗力不足。
而且李天霞内心嫉妒张灵甫受到信任,在关键战役不想听从指挥,只想着抢功劳领赏,这导致李天霞等人在孟良崮战役中明知道张灵甫受到围困,但以各种理由拖延进攻节奏。
所以几个不利因素结合了起来,张灵甫对地形了解不够,放弃了自身优势,而且过于自信,忽视了对方的信息,其次是支援队伍不到位,李天霞、汤恩伯都没有根据计划快速驰援。
所以造成蒋家“王牌军”覆灭的结局,还极大程度扩大了解放军的信心,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孟良崮之后解放军几乎是战无不胜,只能说是74师成就了解放军的威名。
这也反映了战场上战略部署和规划的重要性,解放军正是凭借这样的态度,才能一步步走向胜利,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军事领域中,解放军能够继承优良精神,获得相应成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