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每年清明,郑建华都会烧纸钱给过世的父母,心中却始终难安。
昨夜,他终于梦见父亲,却不是团聚场景,而是父亲痛苦地告诉他:"儿啊,你烧的钱我们看得见,却拿不着!"
这个梦境足以改变所有人对祭祀的认知——原来,烧纸钱前若不做一件事,就算烧成灰,也是徒劳无功。
01
半夜,郑建华从睡梦中猛地坐起,胸口剧烈起伏,额头渗出冷汗。窗外,月光如水,却驱不散他心中的阴霾。
刚才的梦境太过真实。父母站在一群面色惨白的亡魂中央,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他们伸手向上,似乎想要抓住什么,却怎么也够不着。郑建华顺着父母的视线望去,只见半空中漂浮着无数纸钱,离他们只有一臂之距,却永远也无法触及。
"儿啊,我和你娘看得见你烧的钱,却拿不着。"父亲的声音带着痛苦与无奈,"我们在这里很受苦。"
郑建华拍了拍额头,将这荒唐的梦境赶出脑海。父母去世已有五年,每逢清明和忌日,他都会按时上坟烧纸。纸钱燃烧成灰,随风飘散,这不是自然而然就送到了阴间吗?怎么会出现收不到的情况?
天还没亮,郑建华就起床穿衣。村中老人刘德寿见多识广,或许能解开他的疑惑。
刘德寿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郑建华顶着晨雾前来,老人眯起浑浊的眼睛。"小郑,这么早?"
郑建华讲述了自己的梦境和疑惑。
刘德寿摸着胡须,神情变得严肃。"小时候听老辈人说过,烧纸钱确实有讲究。不是随便烧烧就能让逝者收到的。"老人回忆道,"只可惜年纪大了,记不清具体怎么回事了。"
"那该怎么办?"郑建华急切地问。这几年,父母从未托梦给他,为何突然出现,还是这般痛苦的样子?
"你不妨去村东的古寺问问。那里的明远法师精通阴阳之事,常有人去问神拜佛。"刘德寿指向村外的山头,"或许他知道答案。"
郑建华点头道谢,快步离开。山路崎岖,他却走得飞快,心中的不安越发强烈。
02
郑建华前往古寺的路上,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邻村的王二娘蹲在一处土坡上,点燃一堆纸钱,眼神涣散。纸钱在风中被吹得到处都是,有些甚至落在了附近的小水沟里。
"二娘,烧给谁啊?"郑建华走过去问。
王二娘头也不抬,随手又扔了一把纸钱进火堆。"给我公公婆婆呗。今天风大,烧得快,正好赶着回去做饭。"她的语气漫不经心,眼神扫过手表,显然心不在焉。
郑建华想起梦中父母的痛苦表情,不由皱眉。难道真有什么讲究被人遗忘了?
古寺坐落在半山腰,青砖灰瓦,古朴庄严。郑建华穿过山门,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僧正在扫地。
"请问您是明远法师吗?"郑建华恭敬地问。
老僧点头示意,放下扫帚。"施主请随我来。"
禅房内,明远法师倒了两杯清茶,听完郑建华的讲述后,神色变得凝重。"施主并非个例。近日已有多人前来询问类似的梦境。"
"难道真有其事?"郑建华双手握紧茶杯,指节微微泛白。
明远法师将袈裟微微拢了拢。"佛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阴阳两界虽有隔阂,却也相通。我曾在古籍中见过记载,烧纸钱一事,确有讲究,并非随意为之就能达到目的。"
"可是具体该怎么做呢?"郑建华急切地问。
明远法师叹了口气。"可惜古籍残缺,关键之处已经模糊不清。但我确信,若祭拜不得法,逝者确实无法收到后人的心意,甚至会因此受苦。"他停顿片刻,"施主不妨回去静心等待,或许亡者会再次托梦告知。"
郑建华失望地离开古寺,心中的疑惑更甚。夕阳西下,他踏上归途,脚步沉重。
03
夜深人静,郑建华再次进入梦乡。这一次,他来到了一条漆黑的河边。
河水无声流淌,如同墨汁般深邃。对岸站着无数亡魂,其中就有他的父母。他们望着郑建华,眼中满是期盼。河面上方,无数纸钱飘荡,远看像一片纸做的云海,却无人能够触及。
"爹,娘,这是怎么回事?"郑建华努力向河对岸喊道。
父亲的声音飘来,如同秋风中的落叶。"孩子,我们都看得到你烧的纸钱,却拿不到。不仅是我们,所有人都一样。"
郑建华环顾四周,看到其他亡魂也伸长手臂,试图够到那些纸钱,却都徒劳无功。
"怎样才能让你们拿到纸钱?"郑建华着急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