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荒凉山道上,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跌坐在一棵老槐树下。
"三年前,我还是东市首富,家财万贯,美妾成群...如今却身无分文,连一碗饭都讨不到。"他抬头望天,苦笑道。
路过的游方僧人闻言驻足:"施主因何落到此般田地?"
"我贪恋美色,不辨是非,强占他人妻女...如今这般境遇,都是报应啊!"男子哽咽道。
僧人宝相庄严,开口引经:"《法句经》有云:'恶业不即熟,如乳变为酪;
恶业业随人,如火伏灰下。'你的境遇虽是自作自受,但若能遇明师指点,未尝不能改命。"
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大师是说,我这样的人还有救?"
僧人微微一笑:"且听我说一个故事..."




大周武则天年间,长安城中有一位富商名唤卢远山,其商铺遍布长安城,家资万贯,在城中颇有声望。
卢远山膝下有一子名卢勤,年方二十有五,生得俊俏,但为人轻浮,常在花街柳巷流连忘返。
卢远山为此忧心不已,常语子曰:"勤儿啊,为父已经为你相中了礼部尚书之女,若你能收敛心性,待来年便为你完婚。"
卢勤却满不在乎:"父亲多虑了,孩儿不过是寻些乐子罢了,待到成婚,自当安分守己。"
卢远山摇头叹息,却也无可奈何。
这一日,卢勤又在醉花楼饮酒作乐,遇上一位叫红袖的女子。那女子姿容绝色,谈吐不凡,举止间透着几分贵气,与寻常青楼女子迥然不同。卢勤被她吸引,几番交谈后,竟然动了真情。
"姑娘何以落入风尘?看姑娘举止不俗,应非寻常人家女子。"卢勤关切地问。
红袖眼中闪过一丝哀伤:"我本钱塘富商女,因家道中落,被迫卖身于此。"
卢勤闻言,心中大动:"若姑娘不嫌弃,我愿以重金赎你出去,纳你为妾。"
红袖喜出望外,连忙跪谢:"公子大恩,红袖没齿难忘。"
就这样,卢勤不顾父亲反对,花重金将红袖赎出,纳为小妾。红袖入门后,对卢勤更是百般亲热,卢勤因此沉迷于她的温柔乡,日渐荒废了家业。
半年后的一日,红袖突然向卢勤提议:"我有位姐妹,容貌与我相当,也想寻一门好亲事。若公子不嫌弃,可纳她为通房丫头。"
卢勤已被红袖迷得神魂颠倒,闻言欣然应允。不久,那名叫绿杏的女子也入了卢家。绿杏入门后,不仅对卢勤百般奉承,更是与红袖一同陪伴卢勤,让他更加沉溺酒色。
卢远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勤儿,你已经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却整日与这两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厮混,连家业都不管了。为父劝你,早日收心吧!"




卢勤却不以为然:"父亲,时代变了。我这是享受生活,何错之有?"
卢远山气得病倒在床,不久便撒手人寰。卢勤伤心了几日,又重新沉浸在红袖和绿杏的温柔乡中。
没过多久,卢家的生意便一落千丈。管家前来告急:"少爷,店铺已经入不敷出,再这样下去,恐怕连根基都要败光了。"
卢勤这才惊醒,开始查看账目。谁知越查越心惊,家中财物竟已所剩无几。更令他震惊的是,几处店铺的地契竟然落入了一个叫李百万的商人手中。
"李百万是谁?为何我家地契会落入他手中?"卢勤怒问管家。
管家战战兢兢地说:"少爷不知,这李百万是红袖姑娘的旧相好。"
卢勤如遭雷击,立刻去寻红袖问个明白。却发现红袖和绿杏已经携大量财物不知去向。他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被骗了。
一夜之间,卢勤从长安城的富家少爷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汉。他无颜面对昔日好友,只得离开长安,四处漂泊。
流落异乡两年后的一天,卢勤在路边乞讨时,遇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那老僧见他衣衫褴褛,便施舍了一个馒头。卢勤接过馒头,老泪纵横。
老僧见状便问:"施主为何落泪?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卢勤叹了口气,将自己的经历一一道来。老僧听后,摇头道:"施主犯下邪淫之罪,今日之境遇实乃因果报应。"
卢勤惊讶道:"大师何出此言?红袖和绿杏原本就是风尘女子,我不过是纳她们为妾,何错之有?"




老僧意味深长地说:"施主可知,红袖本是李百万之妻,绿杏则是其妹。他们设局骗你,实则是你先种下的因。你可记得五年前,你曾与一位已婚妇人有染,导致那对夫妻反目,丈夫自缢而亡吗?"
卢勤一惊,面如土色:"大师如何知晓此事?"
老僧缓缓道:"那位妇人的丈夫,正是李百万的兄长。所以李百万才设此局,借红袖和绿杏之手报复于你。"
卢勤如梦初醒,跪地痛哭:"我命该如此啊!难道我已无药可救了吗?"
老僧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慈悲:"佛门中有一种修行法门..."
李百万冷笑一声,正欲上前,老僧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李施主且慢。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怨恨如火,越烧越旺,最终焚毁的却是自己的心田。"
李百万面色稍缓:"法师高见,但此人犯下大错,天理难容。我兄长英年早逝,其妻寡居,儿女流离失所。若无惩处,何以告慰亡灵?"
卢勤跪地,泪流满面:"李兄,我罪孽深重,如今已经家破人亡,难道这还不够吗?"
老僧看着两人,忽然从袖中取出一卷黄色卷轴,微微展开。卷轴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古梵文,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李百万好奇道:"这是何物?"
老僧神色庄重:"此乃我游历天竺时,在那烂陀寺得来的《业障消除法要》,专为像卢施主这般犯下邪淫重罪之人所著。
其中记载了一种特殊法门,不仅能消除业障,更能转祸为福。据说,曾有犯下七十二种恶业的商人,通过此法不仅得以救赎,还积累了巨大财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